自行车补胎教程(图文)
自行车之旅,是我们的爱好。走在长线无人区,在我们迎风飞翔,为身旁的景色陶醉的时候,也或者正在卖力的爬坡,风云变幻,天色近晚,突然此时,发觉自行车轮胎泄气了,咋办?很显然,自行车遭遇了埋伏战——车胎破了。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没有其它的选择,补胎,是唯一做的。本教程为独家制作,转摘的朋友请注明出处哦。。
------------------------------
以下正文
一、补胎工具
补胎必备工具:
1.撬棒
2.锉刀
3.胶片
4.胶水
5.气筒
6.水(水盆/或其它盛水器具)
选择工具:
7.扳手(一般为15)
8.螺丝刀(帮助撬胎)
9.尖嘴钳(钳出外胎锋利物)
PS:必备工具为常规必备,当然在一些特别时候,是可以省略掉1、2、6、7、8、9五项的。
工具如图:
2.撬外胎
补胎的正式第一个步骤:撬开外胎。不然,没办法补胎哦。
外胎是由橡胶构成,外胎封边内有钢丝(紧固作用),所以在撬外胎的时候,单靠手力是不够的(除非你真的很有力气。。),我们需要辅助撬开外胎的工具——撬棒。
在专用补胎组合工具中,一般包含有撬棒。但在没有组合工具的时候(比如我们这次展示的),可以由其它工具代替。我们这里选择了一字螺丝刀。
注:在撬开外胎的时候,需要小心谨慎,小心把螺丝刀(撬棒)插入泄完气的外胎边缝(不要插入太多,一般为一公分左右就可以了,如果太多,可能会戳烂内胎。)用一定的力气往外拉开外胎,当外胎拉开一个缝隙的时候,可以把撬棒向一边滑动,从而把外胎完全从自行车钢圈里脱离开来。(滑动撬棒时,需要小心,不然一样可能二次戳穿内胎,如果那样,就太得不偿失了——撬棒如果顶烂内胎,一般都会是一个大窟窿。。。)
另外提醒下:由于外胎的钢边成分,所以在撬外胎的时候要小心自己的手哦,很有可能会背坚硬的外胎夹出血泡哦。。。小心!)
图示:撬开外胎
3.拉出内胎
在完全使外胎脱离钢圈后,我们这一步需要做的,就是从钢圈内拉出内胎。
拉出内胎时,需要从气针(加气口)处进行。道理是这样:气针是内胎的一部分(不可分割),而气针为了便于我们给自行车充气,所以是从钢圈内伸到外边的。所以在我们取出内胎时,第一步需要做的,是先拉出插在钢圈里的气针。
拉出气针后,内胎就没有什么阻拦了,接着完全把内胎从钢圈内(外胎内)拉出来。
注:拉出内胎的过程不宜用力过大,内胎通常是很柔弱的。如果力气过大,或者操作太过粗糙,可能会因此二次损伤内胎。
图示:从钢圈里拉出内胎
4.检漏
成功从钢圈里取出了内胎,接下来,我们要进行补胎的正式环节了——检漏。
检漏的办法有很多,比如:看、听、鼻测(感受气流)、水淹等。在常规的补胎过程中,一般选择水淹的方式。水淹:直接把内胎放在水中,看哪个位置冒泡,如果冒泡,就说明这个地方有泄气点。(前提,需要给内胎加上气。)
水淹的方式固然可取,但在我们的长线旅行中,水不是说来就来的;尤其当我们走在川藏线、新藏线、或者其它无人地带的时候,水资源的宝贵,注定让我们不能有这种奢侈的想法。当我们没有水资源的时候,我们一般还可以选择:看、听、鼻测法。
看:把充满气的内胎调转过来(内胎外侧——和地面接触的一侧),仔细看外胎是否有针孔状的漏孔。
听:把充满气的内胎放在耳边,慢慢移动,听内胎的气流声。如果听到了“嗤嗤”的气流声,说明这个地方是泄气的地方。
鼻测:鼻测法可以结合“看”“听”,在发现漏气的地方时,把内胎贴近鼻子,感受气流。(这种方法一般多用于微弱的泄气检测。)
在以上诸多的方法中,唯有水淹的方式最直接、最直观、也最具有效率。下面我们说下水淹法的具体步骤:
找个脸盆(或其它盛水器具)打来半盆水,把充好气的内胎放入盛好水的器具中。一般放入15——20公分左右(具体放入水中的多少,视你的盛水器具的大小。)。把内胎放入水中后,不要动,仔细观察水中的内胎,观看水中是否会起气泡。(仔细!因为有些泄气孔很小,可能很久不冒一个泡。)当确认放在水中的这部分没有漏气时,换下一段放入水中。以此类推,直至把整个内胎都检测完。
图示:水中测试
图示:发现泄气孔
5.锉内胎
取出内胎,并成功检测出泄气点后,这一步我们要做的,就是用锉刀把泄气点周围锉干净。
什么是锉内胎?
答:锉内胎就是用锉刀在检测出的泄气点锉出一个粘贴的区域来。
为什么要锉内胎?
答:由于内胎表层出厂后是平滑的,如果不锉一下,会造成和胶片的接触不牢固,不易于胶水的黏贴;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内胎表层太多污垢,如果不锉,直接涂胶水粘贴胶片,效果是非常不好的。甚至完全没有效果——充气后仍旧泄气。
锉内胎的注意事项:
1.轻。锉刀的种类有很多,有些锉刀上的齿痕比较平,而有些锉刀上的齿痕很陡峭(锋利),所以在锉内胎的时候,一定要轻,如果用力过大,可能会把内胎锉破。
2.准。用锉刀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看准泄气点下刀。另外有些锉刀是宝剑式(顶尖下宽),在下锉刀的时候,要考虑泄气点的位置,还有胶片的大小。不要盲目下刀,一味进行蛮锉,这样不但锉出来的效果不好(厚薄不均),另外锉出来的面积也不合理,造成粘贴效果不好。
PS:这个锉刀有点另类,大概山地车友不会用到吧。。这是典型的乡下补胎人用的。。在一些特别时候,可以省略掉锉刀,改用小刀,用小刀刮,一样可以把胎补好。(小刀要锋利,推荐瑞士军刀。刮的时候注意别把胎弄破了。)
图示1:
图示2:
6.涂胶水
在泄气点上锉出来一个和胶片面积大小相等的平面后,这一步要做的,是往锉出来的内胎上涂抹胶水。
在锉刀锉出来的位置上涂上胶水,然后用手把胶水涂抹均匀(手需干净)。涂抹胶水不宜过多,也不宜太少,胶水以均匀覆盖锉出面积为宜。
涂完胶水后,等待胶水晾干(一般为3分钟左右)。
注:如果时间比较紧迫,可以用嘴吹气,帮助快速风干。胶水晾干的过程中,保持涂抹区干净清洁,不要沾染灰尘或水,尤其在野外遇雨的天气(可以把涂上胶水的内胎藏在雨衣下)。如果时间忒紧迫,涂抹胶水后1分钟也可粘贴胶片(经验谈)。
图示:涂胶水
图示:风干
7.压紧胶片
胶水风干后,我们需要把胶片粘贴上去。
把胶片从封装上撕下来,侧边对准锉口粘贴下去(不要太急,胶片一旦粘贴下去,不能再扯下来),所以粘贴时要对准位置,一次成功。
胶片和内胎平面接触后,用手压胶片,使胶片和内胎完美闭合。
图示:压紧胶片
图示:胶片横竖排列
图示:补后的样子
8.其它
把胶片完美贴到内胎上后,并非补胎任务的最后一个环节,我们还需要把内胎重新装回钢圈中。
在安装内胎之前,我们还有一个关键的任务要做,不然所有的努力都可能前功尽弃——找出刺破外胎的尖锐物。
通常情况下,刺破外胎的多为:钢丝(细钢丝/刹车绳那种、短且韧,很容易刺破外胎;另外是尖锐的石头;第三是植物的硬梗/或者尖刺。)这些东西刺破外胎后,很多时候并不是就此了事,而是残留在外胎上,如果忽略了它们就装回补好的内胎,很有可能再次被扎破。
装回补好的内胎之前,要先检查是否有尖锐物残留在外胎上。办法是:把补好的内塔和外胎重叠在一起,对应补粘的位置检查外胎,看是否残留尖锐物,如果有,进行清除。
注:有不少时候是细钢丝刺穿的,细钢丝残留在外胎上,用手拔下非常困难,甚至根本无法做到。(本人在川藏遇到多起这样的事,细钢丝露出的部分很短,用手基本不能拔出,最后借别人的钳子方解决问题。)建议:骑行带一把尖嘴钳。
排除外胎隐患后,装回内胎。步骤:
先把内胎气针穿入钢圈,然后把其余部分依次放入外胎中。
内胎完全放入外胎后,把外胎钢边复位,重新压回钢圈。步骤:
先用力压下外胎一点,把这点压入钢圈后,逐次把整个外胎钢边压回钢圈中。
下面进行充气。充气时不要一下子把气充到额定气压,因为内胎在外胎内的位置不一定很理想,如果一下子充入太多的气压,会对内胎造成不好影响。
方法:对补好的车胎充气,气压顶起车架为止。然后用钳子或者其它工具敲打车胎,使内胎复位到最佳位置(可以边转动车轮边敲)。如果没有一定重量的工具,可以直接提起车子,再放下,用车子自身的重量使内胎复位。
而后,检查整个车胎有无不良现象,如车胎是否凸凹不平、外胎是否存在破裂等;如果一切无恙,则补胎流程完成。
其它补充:以上部分为补内胎的方法和流程,如果迫于时间或者其它因素需要更换内胎,则需要拆除轴螺丝,取下整个轮子。拆除轴螺丝需要扳手(一般轴螺丝为15),这就需要我们带一把合适自己车子的扳手。目前,关于自行车轴螺丝的问题,已经转换为快捷压扣,这种装置取代了螺丝,而且对整个车子维护起来更方便、快捷。同时,也省去我们工具中的一把扳手,减轻旅途的行军辎重。
图示:撬出外胎锋利物
图示:装回补好后的内胎
图示:拆除轴螺丝示意
图示:补好后的车子
老大,辛苦了!但是这个真的需要时间学习实践的呀!呵呵,会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