蠵龟
蠵龟(学名:Caretta caretta)是海龟科的一种海龟,又称红蠵龟、红海龟、赤蠵龟,分布于温带和热带海域、北达西伯利亚海岸、中国沿海以及台湾沿岸海域。多栖息于大陆棚,有时可进入海湾、河口等水域。
濒危(IUCN 2.3)
形态
蠵龟,体长100-200cm。头较大,宽约25cm。上、下颌均具极强的钩状喙。头部背面具有对称的鳞片,前额鳞2对,幼体背部具3条强棱,成体背部无棱。背部表面覆以角棋逢对手或称角质盾片,呈平铺状排列,颈角板1块短宽,椎角板6块;第6块最大。肋角板每侧5或6块,第1块最小;第3、4块最大。缘角板每侧11块。臀角板1对较缘角板大。背甲后缘略呈锯齿状,腹甲较平坦,每侧甲桥处有下缘角板3块。外层的角板沿中线两侧成对排列着较小的喉角板、肱角板、胸角板依次渐宽;腹角板、股角板、肛角板依次渐狭。四肢扁平呈鳍足状;前肢大,后肢小,内侧各有2爪,长成后或具1爪。尾短。背部棕红色或褐红色,有不规则的土黄色或褐色斑纹,腹部柠檬黄色或黄色。
分布
蠵龟在国外分布于亚洲东南部海域和印度洋中,在国内分布于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等沿海,也见于上海长江口外海域,甚至黄浦江内。S.S. Frazier等(1988)报道在我国福建与广东调查资料,共观测得龟16号。据该文作者统计我国 龟记录多在福建(81%),其中一半以上得自福建平潭岛沿海。
习性
蠵龟主要栖息于温水海域,特别是大陆架一带,甚至可进入海湾、河口、咸水湖等,是海产龟鳖类中分布地区最北和最南的种类。主要以鱼类、甲壳动物和软体动物为食,特别是头足类动物。
每年5 ~7月为繁殖期,雌性交配之后在夜间到海岸沙滩上挖穴产卵,每次产60~150枚,卵白色,球形,卵径38~40 mm左右。然后在岩礁间休息2—3周后,还可以再产一次卵。产卵后用沙覆盖,在自然条件下经60天孵出仔龟。在西太平洋的主要产卵场所为日本国熊本、鹿儿岛以及冲绳岛等沿海沙滩。
弱点
一,缺乏运动细胞:蠵龟的最高游速只能达到老海龟的一半,运动天赋父母所赐无可厚非,归为原罪。
二,贪玩爱现:龟类浮出海面换气时最易腹部受敌,海龟平均换气时间2,3秒,才探出头又下去了,蠵龟他老人家倒好,上来晃荡个2,3分钟,悠哉游哉享受个阳光浴才记起来海底才是安全地带。
三,贪吃成性:不看录相不知道,蠵龟进餐居然用了足足两个小时,吃了几十个蚌,实在让人不免怀疑土生土长在南太平洋的蠵龟一族是否也曾被法兰西餐桌文化洗过脑,如此脑满肠肥的一顿恶吃之后,能游的快。
濒危因素
掠夺性的乱捕滥杀,滥挖龟卵,是西沙群岛海龟资源急剧减少的重要原因。据报道:“每年4-7月份大批渔民成群结队来西沙,尤以琼海县渔民为甚。他们不仅在海上撒网捕龟,(该文所指海龟包括海龟、玳瑁、 龟、棱皮龟),而且上岛捉龟挖蛋。在每个岛屿附近的海面上都能看到捉海龟的渔船游弋。在中建岛看到琼海00258号渔船已捕有海龟20多只(该船回琼海县谭门港被渔政部门抓获,海龟没收放生并罚款);在珊瑚岛,有2条装有海龟的渔船看到调查船开来便仓惶逃跑。每当海龟产卵旺季,捕捉海龟的船只多达数十条,1条船1年捕捉海龟100只以上,挖去的海龟蛋多的达1000只以上。”据该文介绍,过去海南岛也曾有过较多海龟,正是由于人们捕龟挖蛋,导致海南岛早在20年前就看不到海龟踪影了。台湾省东海岸沙滩风景优美,可惜在人为捕杀破坏后,已几乎无海龟在此产卵。
保护措施
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名录中。1988年12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1989年1月14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与农业部联合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列为Ⅱ级保护动物。文中对此有较全面中肯的阐述,摘编如下:
1. 加强宣传教育,认识保护生物资源的重要性 运用各种媒介,在驻岛机关、部队及群众中掀起保护西沙群岛生物资源重要性的宣传,特别要大力宣传严禁捕杀保护动物,宣传岛上与海洋里的资源归国家所有,宣传不能以破坏生态平衡来争牟取私利。
2. 加强西沙群岛资源管理 ①驻岛有关部门联合制订生物资源管理条例,任何人都必须严格执行;
②取消海岛承包的错误做法;
③限制去西沙群岛的船只,凡进入西沙群岛的船只及人员必须执行上述条例,对进出船只严格进行检查是否有违反条例情况。
3. 加强渔政管理 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知法犯法要严惩。
4. 建立海龟自然保护区 在永乐群岛的中建岛和甘泉岛,宣德群岛的东岛和西沙洲建立4个海龟自然保护区,形成四角形的保护包围圈。
分享到: |
野生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