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物种
行者物语 > 动物频道 > 濒危物种 > 鸟纲 > 小灰山椒鸟

小灰山椒鸟

时间:2015-1-21 11:47|查看:1389|评论:0|字体: 繁体

小灰山椒鸟

 

小灰山椒鸟(学名:Pericrocotus cantonensis)为山椒鸟科山椒鸟属的鸟类。栖于高至海拔1500米的落叶林及常绿林。分布于中南半岛以及中国大陆的北起四川、陕西、河南、安徽、东至长江下游、浙江、南抵贵州、江西、湖南、广西、广东、海南、福建、云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广东广州。

 

小灰山椒鸟

 

形态特征

 

雄鸟额和头顶前部白色。鼻羽、嘴基处额羽、眼先、头顶后部、枕、耳羽亮黑色,后颈、背、腰至尾上覆羽等整个上体石板灰色。翅内侧覆羽与背同色,最内侧次级飞羽外翈亦与背同色具灰白色窄缘,其余飞羽黑褐色,在近羽基处贯以灰白色横斑,连缀而成斜带,展翅时从下面看呈“∧”字形,甚为显著。中央两对尾羽黑褐色,其余尾羽基部黑色,先端白色。下体自颏至尾下覆羽,包括颈侧及耳羽前部概为白色,胸侧和两胁略呈灰白色,翼下覆羽白色杂以黑斑,腋羽黑色而具白色端斑。 雌鸟上体几纯灰色,前额灰白色,鼻羽、嘴基处的一列额羽及眼先黑褐色,自头顶至背、肩,包括内侧翼上覆羽概灰色,两翅及尾部黑褐色亦较雄鸟淡而沾灰,余同雄鸟。虹膜暗褐色,嘴、脚、爪均为黑色。

 

小灰山椒鸟

 

物种繁殖

 

繁殖期5-7月。通常营巢于落叶阔叶林和红松阔叶混交林中,巢多置于高大树木侧枝上。巢呈碗状,主要由枯草、细枝、树皮、苔藓、地衣等材料构成。距地高4-15m,巢隐蔽很好,周围多有浓密的枝叶掩盖。巢的大小为外径7-8cm,内径6-7cm,高4-6cm,深2-4cm。每窝产卵4-5枚。卵灰白色或蓝灰色、被有暗褐色或黄褐色斑点,卵的大小为15-16mm×20-21mm,卵重2.5-3.5g。

 

繁殖于中国华中、华南及华东;于东南亚越冬。地方性常见留鸟,见于华中、华东及东南地区,迁徙时经过华南及东南。冬季形成较大群。栖于高至海拔1500米的落叶林及常绿林。

 

小灰山椒鸟

 

地理分布

 

国内分布:国内繁殖于内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盟扎兰屯、黑龙江小兴安岭和吉林省长白山;迁徙期间见于辽宁、内蒙古东部、河北、山东、河南、湖南、江苏,一直往南到东南沿海福建、广东、香港、广西、台湾,往西经云南、贵州、四川等东部和西南部省区。

 

国外分布:国外分布于俄罗斯黑龙江流域、远东、朝鲜、日本、琉球群岛、中南半岛、泰国、缅甸、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与加里曼丹等地。

 

小灰山椒鸟

 

生活习性

 

迁徙

 

灰山椒鸟在中国东北地区主要为夏候鸟,其他地区为旅鸟。春季于5月初迁来东北繁殖地,秋季多在9月末10月初开始南迁,少数迟至10月末还留在长白山繁殖地未迁徙。

 

生境

 

繁殖季节主要栖息于茂密的原始落叶阔叶林和红松阔叶混交林中,非繁殖期也出现在林缘次生林、河岸林,甚至庭院和村落附近的疏林和高大树上。

 

食性

 

主要以叩头虫、甲虫、瓢虫、毛虫、蝽象等鞘翅目、鳞翅目、同翅目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

 

习性

 

常成群在树冠层上空飞翔,边飞边叫,鸣声清脆,似‘gi-lili,gi-hi,gi-lili’。停留时常单独或成对栖于大树顶层侧枝或枯枝上。飞翔呈波状形前进。迁徙期间有时集成数十只的大群,但多呈松散的队形边飞边鸣叫或分散在树上活动和捕食,常缓慢地向前飞行。有时亦在村落中少有的几棵孤立大树上停息。

分享到:
公益画报

动物保护群

动物保护Q群:131626977
动物保护,志愿者请加入

动物保护(行者物语)

野生纪录

野生纪录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加入我们 | 网站基金 | 留言板
行者物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