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物种
行者物语 > 动物频道 > 濒危物种 > 鸟纲 > 棕扇尾莺

棕扇尾莺

时间:2015-1-22 20:53|查看:1367|评论:0|字体: 繁体

棕扇尾莺

 

棕扇尾莺(学名:Cisticola juncidis)为鹟科扇尾莺属的鸟类,在欧亚大陆大部分地区、非洲大洋洲的澳大利亚都有分布。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意大利。无危(IUCN 3.1)

 

棕扇尾莺

 

外形特征

 

雌雄羽毛相似。春羽额栗色或栗棕色、具黑褐色羽干纹,头顶和枕黑褐色具宽的皮黄色或栗棕色羽缘,在头顶和枕形成黑褐色纵纹;眉纹淡棕色或棕白色,有时不甚明显。眼先棕白色,颊和耳羽淡棕色或栗色,头侧、后颈淡栗棕色,后颈具或微具淡的褐色羽干纹。上背和肩黑色,上背羽缘栗棕色,肩外翈羽缘灰色,仅内翈羽缘栗棕色;下背、腰和尾上覆羽栗棕色,尾呈凸状,中央尾羽最长,往外依次缩短,尾羽颜色基部黑色,逐渐变为浅棕褐色具白色端斑和黑色次端斑,中央尾羽具宽的棕色羽缘、黑色次端斑和灰褐色或淡棕色端,外侧尾羽具窄的棕色羽缘,在内翈中部具大型棕斑。翅上覆羽和三级飞羽黑色,羽缘栗棕色;初级和次级飞羽暗褐色,外翈羽缘栗棕色。下体白色或乳白色,两肋和覆腿羽棕黄色或浅棕色,腋羽白色,翅下覆羽白色沾棕。冬羽额栗色具黑色斑纹,头顶和枕黑色,羽缘沙黄色,尾较长较暗,下体白色沾棕黄色,其余似夏羽。

 

虹膜红褐色,上嘴红褐色,下嘴粉红色,脚肉色或肉红色。

 

大小量度:体重♂8~10g,♀7~9g;体长♂91~110mm,♀90~115mm;嘴峰♂8~10mm,♀9~10mm;翅♂45~54mm,♀44~52mm;尾长♂34~50mm,♀36~54mm;跗蹠♂18~20mm,♀18~19mm。(注:♂雄性;♀雌性)

 

棕扇尾莺

 

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脚、丘陵和平原低地灌丛与草丛中,也出入于农田、草地、灌丛、沼泽、低矮的芦苇塘以及地边灌丛与草丛中。

 

棕扇尾莺

 

生活习性

 

繁殖期间单独或成对活动,领域性强,冬季多呈3~5只或10余只的松散群。性活泼,整天不停地活动或觅食。多在草丛中、灌木或杂草枝叶和植物茎上,有时也栖于灌木上或电线上休息。繁殖期间雄鸟常在领域内做特有的飞行表演,起飞时冲天直上,在高空翱翔和做圈状飞行,然后两翅收拢,急速直下,当接近地面时又转为水平飞行,或钻入草丛中或栖于突起的草茎上,当冲入高空时同时发出尖锐而连续的“ji~ji~ji”的叫声,收翅下降时则发出“dza~dza~”声。飞行时尾常呈扇形散开,并上下摆动。
迁徙:留鸟,部分夏候鸟。

 

食性:主要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也吃蜘蛛、蚂蚁等其他小的无脊椎动物和杂草种子等植物性食物。

 

棕扇尾莺

 

繁殖方式

 

繁殖期4~7月。通常营巢于草丛中,距地高10~50厘米。巢呈梨形、椭圆形或吊囊状,开口于上面或上侧方,主要由撕裂的草叶、植物纤维等编织而成,有的外面还被有蛛网,内垫有绒毛和柔软植物。巢高7~8厘米,内径约5厘米,营巢由雌鸟承担,雄鸟协助搬运巢材。每窝产卵通常4~5枚;偶尔也有少至3枚和多至6枚的情况。卵白色或淡蓝白色,被有红褐色或紫红色斑点,卵的大小为13.8~16.8mm×10.2~12.3mm。雌雄亲鸟轮流孵卵,雏鸟晚成性,雌雄亲鸟共同育雏。

 

棕扇尾莺

 

地理分布

 

分布区域广泛,从欧洲西南部、地中海北岸到非洲的大部分地区,往东经阿拉伯、中东到巴基斯坦、印度、斯里兰卡、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几内亚和澳洲北部。

 

原生种分布地: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阿富汗、澳大利亚、孟加拉国、比利时、贝宁、博茨瓦纳、布基纳法索、布隆迪、柬埔寨、喀麦隆、中非、乍得、中国、刚果、科特迪瓦、克罗地亚、塞浦路斯、埃及、赤道几内亚、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法国、加蓬、冈比亚、加纳、直布罗陀、希腊、几内亚、几内亚比绍、中国香港、印度、印尼、伊朗、伊拉克、以色列、意大利、日本、约旦、肯尼亚、朝鲜、韩国、老挝、黎巴嫩、莱索托、利比亚、马其顿、马拉维、马里、马耳他、毛里塔尼亚、黑山、摩洛哥、莫桑比克、缅甸、纳米比亚、尼泊尔、荷兰、尼日尔、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巴勒斯坦、菲律宾、葡萄牙、卢旺达、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塞尔维亚、塞拉利昂、新加坡、斯洛文尼亚、索马里、南非、南苏丹、西班牙、斯里兰卡、苏丹、斯威士兰、瑞士、叙利亚、中国台湾、坦桑尼亚、泰国、东帝汶、多哥、突尼斯、土耳其、乌干达、越南、也门、赞比亚、津巴布韦。

 

迷鸟分布地:奥地利、保加利亚、丹麦、爱尔兰、科威特、列支敦士登、阿曼、瑞典、英国

 

棕扇尾莺

 

种群现状

 

整体种群未量化。在欧洲估计有230,000~1,100,000繁殖对,成年个体约690,000~3,300,000只(国际鸟盟,2004)。欧洲种群占全球种群的比例小于5%。该鸟种各地种群估算如下:中国大陆约有10,000-100,000繁殖对;中国台湾约10,000~100,000繁殖对;韩国约10,000~100,000繁殖对;日本约10,000~100,000繁殖对(Brazil 2009)。棕扇尾莺在中国的种群数量却变得相当稀少,不少地方已很难见到。

 

棕扇尾莺

 

亚种分化

 

棕扇尾莺(18亚种)

 

序号/中文名/拉丁学名/命名人及年代

 

01 棕扇尾莺地中海亚种 Cisticola juncidis cisticola Temminck,1820

 

02 棕扇尾莺指名亚种 Cisticola juncidis juncidis Rafinesque,1810

 

03 棕扇尾莺西亚亚种 Cisticola juncidis neuroticus R. Meinertzhagen,1920

 

04 棕扇尾莺日韩亚种 Cisticola juncidis brunniceps Temminck & Schlegel,1850

 

05 棕扇尾莺印尼亚种  Cisticola juncidis fuscicapilla Wallace,1864

 

06 棕扇尾莺苏拉威西岛亚种 Cisticola juncidis constans Stresemann,1938

 

07 棕扇尾莺滇西亚种 Cisticola juncidis cursitans Franklin,1831

 

08 棕扇尾莺北昆士兰亚种 Cisticola juncidis laveryi Schodde & I. J. Mason,1979

 

09 棕扇尾莺北澳亚种 Cisticola juncidis leanyeri Givens & Hitchcock,1953

 

10 棕扇尾莺马来亚种  Cisticola juncidis malaya Lynes,1930

 

11 棕扇尾莺西昆士兰亚种 Cisticola juncidis normani Mathews,1914

 

12 棕扇尾莺菲律宾亚种 Cisticola juncidis nigrostriatus Parkes,1971

 

13 棕扇尾莺斯里兰卡亚种 Cisticola juncidis omalurus Blyth,1851

 

14 棕扇尾莺中非亚种 Cisticola juncidis perennius Lynes,1930

 

15 棕扇尾莺南非亚种 Cisticola juncidis terrestris A. Smith,1842

 

16 棕扇尾莺普通亚种(学名:Cisticola juncidis tinnabulans)。在中国大陆,分布于北京、山东、甘肃、陕西、四川、华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中国。

 

17 棕扇尾莺北非亚种 Cisticola juncidis uropygialis Fraser,1843

 

18 棕扇尾莺印度亚种 Cisticola juncidis salimalii Whistler,1936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The IUCN Red List):无危物种(LC),2012年评估。

分享到:
公益画报

动物保护群

动物保护Q群:131626977
动物保护,志愿者请加入

动物保护(行者物语)

野生纪录

野生纪录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加入我们 | 网站基金 | 留言板
行者物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