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尾太阳鸟
叉尾太阳鸟(学名:Aethopyga christinae)为太阳鸟科太阳鸟属的鸟类。分布于越南、老挝以及中国大陆的四川、云南、贵州、湖南、广西、广东、福建等地,多见于中、低山丘陵地带的山沟、山溪旁和山坡阔叶林、亦见于村寨附近的树丛中,活动在热带雨林和油茶林。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海南岛。无危(IUCN 3.1)
叉尾太阳鸟的身体连尾巴的长度只有10厘米左右,顶冠及颈背金属绿色,上体橄榄色或近黑,腰黄。尾上覆羽及中央尾羽闪辉金属绿色,中央两尾羽有尖细的延长,外侧尾羽黑色而端白。头侧黑色而具闪辉绿色的髭纹和绛紫色的喉斑。下体余部污橄榄白色。指名亚种两翼较黑。虹膜是褐色;嘴黑,尖细;脚黑色。
雄鸟头顶和颈背辉绿,头侧为黑绿色的鱼鳞般发亮的斑纹,喉部如同西部牛仔围了一块绛红色的大方巾,背部为发黑的橄榄色,腰部发黄,喙和脚都是黑色的,尾羽为绿色,同时中央的两根尾羽很像燕子,所以也有人称之为燕尾太阳鸟。
雌鸟体型更小,且颜色没有雄鸟那么鲜艳,上体橄榄色,下体浅绿黄色。
如同叉尾太阳鸟金属般的体色一样,它的叫声也满是重金属的味道,连续急促,非常类似打击乐器里面的钵所发出的chiff-chiff-chiff的高颤音,进食时也发出成串的唧唧声,显得喧闹吵嚷。
发现及命名
1868年斯文侯在海南黎母山采到三只叉尾太阳鸟标本,次年以此为依据在AMNH上发表了世界上第一篇有关海南鸟类的科学论文,描述并命名了这种鸟。
亚种
叉尾太阳鸟指名亚种(学名:Aethopyga christinae christinae),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海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海南岛。
叉尾太阳鸟华南亚种(学名:Aethopyga christinae latouchii)。分布于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四川、云南、贵州、湖南、广西、广东、福建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福建漳浦。
分享到: |
野生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