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物种
行者物语 > 动物频道 > 濒危物种 > 鸟纲 > 褐头鹀

褐头鹀

时间:2015-1-24 11:29|查看:1630|评论:0|字体: 繁体

褐头鹀

 

褐头鹀(学名:Emberiza bruniceps)为雀科鹀属的鸟类,俗名红头雀。分布于俄罗斯、伊朗、阿富汗、克什米尔、印度、曾见于挪威、英国、意大利以及中国大陆的新疆、北京、西藏等地,多见于开阔地区的草原、半荒漠的灌丛和草丛中、也在沙漠的小绿洲和山区荒地、常在多水的人造景观中和住宅附近的树上以及一般在海拔1000m 左右高处。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Turkmania,USSR。

 

褐头鹀

 

外形特征

 

雄鸟:夏羽:头、喉及上胸黄栗色,头顶黄色较著;背及肩呈橄榄黄色,并具黑褐色羽干纹,腰和尾上覆羽纯金黄色;小翼羽暗褐,具灰黄色窄缘;翅和尾黑褐色,羽缘近白色,外侧一对尾羽较淡并具一稍淡色的楔状斑;颈侧及下体均呈金黄色;腋羽、翼下覆羽和翼缘均为黄色。

 

雌鸟:夏羽:和雄鸟相比,羽毛黄色成份很少。上体灰褐色,各羽均具发黑的轴纹,头和背相同;后颈纯色,下背和腰灰褐色,后者次端沾黄色,翼、尾和雄鸟相似,眼先、眼周灰白色,耳羽淡褐色,颊和下体灰黄色或沙灰色,微沾黄色。

 

冬羽:与夏羽不同在于较沙褐色,特别是喉和胸部沙褐色尤著。

 

幼鸟:羽色和雌鸟相似,但较染棕色,上体色近纯,仅在背部有半掩的黑色条纹,耳羽或颊淡棕褐色,翼覆羽和次级飞羽同色,均棕褐色,下体淡灰黄色,下喉、胸和体侧淡沙棕色,两胁微沾黄色。

 

虹膜褐色;嘴浅灰褐色,上嘴和嘴尖褐;脚红褐色。

 

褐头鹀

 

分布范围

 

分布于欧亚大陆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印度次大陆及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担、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以及中国西藏的东南部地区等。地方性常见,繁殖于阿尔泰山、天山及新疆极西部。漂鸟至中国北京及香港。

 

生活习性

 

生活于开阔地区的草原、半荒漠的灌丛和草丛中、也在真正沙漠中的小绿洲和山区荒地,常落在多水的人造景观中和住宅附近的树上。它一般在海拔1000m左右高处,很少到高山上。褐头鸦尚驯顺,不大怯疑。除生殖期成对生活外,多结群活动,而大群可达50 只。在树上和草上,也在地面觅食。食物以植物性为主,其中以各种谷物最多,也有草子和野生植物种子,而幼雏多食昆虫和昆虫幼虫。

 

褐头鹀

 

生长繁殖

 

每窝产4—5枚,卵呈淡绿色,具暗褐色斑点,大小平均为20.7mm×15mm。幼鸟离巢后开始成小群,逐渐形成大群活动,很快便向南迁徙,在9月初迁走。

 

经济意义

 

褐头鹀幼鸟吃昆虫,但成鸟终年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食,剖胃分析,经常见到大量的谷物和种子,在结群游荡时,可见到50只左右个体组成的大群活动于田间吃食谷物,因此,此鹀对农业有些害处。

分享到:
公益画报

动物保护群

动物保护Q群:131626977
动物保护,志愿者请加入

动物保护(行者物语)

野生纪录

野生纪录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加入我们 | 网站基金 | 留言板
行者物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