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山特区里的圣贤“读经村”

梧桐山特区里的圣贤“读经村”

2015-4-6 09:15点阅:1684 繁体

ico

梧桐山位于深圳的最高峰,十年间,建国以来几近绝迹的“私塾”在此悄然萌芽发展,越来越多对现代教育失去信心的家长把孩子送入山里学习国学。“读经村”是否能成为体制外的桃花源,家长们正在与孩子一同进行一场试验。

ico

梧桐山特区里的圣贤“读经村”

每天早上七点半,私塾里一天的生活从早读开始,孩子们都会先念一会儿咒语。目前梧桐山山脚已经开有大大小小的私塾不下四十家,稚嫩的读经声下的他们,像是在进行着教育实验。

梧桐山特区里的圣贤“读经村”

每当早读过后,寄宿的学生就要求整理内务,全国各地很多学生家长慕名而来学习国学,在梧桐山读经村鼎盛时期,有上千名家长带着孩子脱离体制学校来梧桐山读经。

梧桐山特区里的圣贤“读经村”

张中和的“得谦学堂”是梧桐山上较为出名的一所私塾,学堂一年的学费大概是每月3000元。一名家长跟着学生在背诵经书,张中和认为要让孩子成才,家长也要坚持学习,让他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也是他招生的其中一个标准。

梧桐山特区里的圣贤“读经村”

四年前,何花珍看到自己的儿子凌艾因为不满意自己只考了97分而失落,当时儿子正在公立学校读一年级,她初次感受到儿子的压力,何花珍遂然让儿子退学,来到深圳梧桐山寻找一家没有压力让儿子快乐成长的私塾。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凌艾已经可以通背论语,易经,老子等国学经典。

梧桐山特区里的圣贤“读经村”

余文泽今年5岁,他是从小就被家人决定脱离体制学校要学国学的孩子,对于余文泽的培养,王妈妈可以说是“豁出去”。她放弃了事业,从胎教开始便让孩子熏陶国学,如今两母子每天都会出现在学堂读经,5岁的文泽已经可以背诵很多经典。

梧桐山特区里的圣贤“读经村”

王妈妈一回到家马上同步播放梵文的歌曲,尽管余文泽不懂里面的意思,她也希望他耳濡目染。

梧桐山特区里的圣贤“读经村”

回到家里,文泽变得异常活泼,这个在深圳的出租屋经过她的精心设计,房屋的布置颇有传统学堂的氛围。

梧桐山特区里的圣贤“读经村”

不少学生被送来私塾,与父母热衷国学不无关系。学生叶正德的父母早就为他想好了他的未来,他不需要文凭,只希望熟读经典,研究黄帝内经,成为一名出色的中医。

梧桐山特区里的圣贤“读经村”

私塾里,学生每天的课程被读经背经围绕,每天大概8小时的诵读,并没有解经的课程。年龄较小的孩子还不会认字,就跟着老师和同学的读音来进行记忆。大多数学生对于经书的意思都不理解,有些只凭读音记了下来,老师称小孩子13岁之前是记忆力最好的时候,先背下来以后就会慢慢地理解。

梧桐山特区里的圣贤“读经村”

除了读经,学堂还有其他的课程,如音乐,英语,太极,舞蹈等,学生可根据爱好来自行选择。孩子和家长都认为,数理化这些科目对他们并不重要,只要懂得基本运用即可。这里年纪较小的学生每周只上一节英语课,老师也并不会太过强调纪律,只有当场面已经失控时才停下来维持纪律。

 

1905年,清朝政府正式下令废除科举制度,兴办现代学校,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初,私塾开始走向了衰落被并入小学或主动关门。到了五十年代后期,私塾基本绝迹。如今有家长开始对现代教育失去了信心,部分家长开始脱离体制学校,寻求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环境,认为应试教育难以出人才。小部分的家长接受了读经教育,尽管没有办学资质,私塾的堂主们依然打着“擦边球”设立了各种大大小小的私塾,在他们看来,他们是跟家长和孩子进行一场伟大的实验。可是那个举着为中华文化复兴的儿童读经书运动在十年里并没有引起大波澜,更多的是学生家长在私塾和体制学校间徘徊的尴尬。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私塾的堂主们需要一种事实证明。

梧桐山特区里的圣贤“读经村”

课堂上,张中和为他的学生李佳浔示范临摹,引来其他学生的围观,李佳浔认为在学堂有人会欣赏她的画,但是如果在小学,很多同学不懂称赞。

梧桐山特区里的圣贤“读经村”

小班的孩子还没定性,容易分神,一个孩子在上课的时候开小差,老师用尺子打了他一下提醒他专心听讲。

梧桐山特区里的圣贤“读经村”

一位怕事、经常沉迷电视的孩子来到了梧桐山的学堂,由于私塾对孩子生活的管束较为严格,不少家长希望孩子能在这里改变缺点。

梧桐山特区里的圣贤“读经村”

每天下午,学堂的女生和年龄较小的男生都会集体登梧桐山,跟其他的孩子不一样,他不会沉迷网络和电脑游戏,有些家长更加因为自己的孩子过分沉迷看书而烦恼。

 

“读经村”火了

 

梧桐山是深圳的最高峰,2001年画家张中和来到了梧桐山,深受南怀瑾先生的思想所影响的他决定让他的小孩也要研究国学。他从择偶,胎教到养育都是为了儿子成为一个研究国学的人才。原本只是为了培养自己的孩子,结果其他人在儿子的朗朗的读经声中也受到感染,便有了创立私塾的念头。2004年他跟几位志同道合的老师几乎同时开设了各自的学堂。从此深圳梧桐山的学堂为人所知,开始越来越多的人创办学堂。如今大大小小各式的私塾不少于四十家。读经村在鼎盛时期有近千名孩子放弃了体制内的学校教育,在梧桐山读经诵典。只是十年过后,依然没有迎来堂主们所想象的景象:“以后梧桐山的圣贤,得一卡车一卡车地往外拉……”

 

到现在张中和仍然坚信梧桐山是培养国学大师的最好的摇篮。多年过后,他看到的却是一批又一批的学生离开,很多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跟圣贤还相差甚远,甚至有些孩子连认字都存在问题,部分家长动摇了。他的观点只能等待儿子为自己的观点验证。

 

学生家长韩女士承认,作为最早的一批让孩子放弃体制学校而选择读经教育的家庭有很多人都放弃了,“很多的孩子读了个三五年以后就回了学校,很担心孩子文凭的问题,特别是2013年的时候,深圳开始实行终身学籍号制度,担心孩子没有了学位的编号以后上不了学,很多家长开始放弃了。”韩女士的两个孩子都在私塾上学,中医世家的他们并没有被所谓的文凭所羁绊,他们将两个小孩放在梧桐山读经,能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然后能够通背黄帝内经,将医术传承。在她看来读经的好处之一是让孩子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慢一点长大。但是也让韩女士烦恼的是太过沉迷看书。“除非拉他出去,不然就一直看书。”

 

自1994年开始,台湾学者王财贵一直向华人推动读经教育理论——在儿童时期,应该大量诵读经典书籍。他认为小孩在13岁之前是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而13岁之后才注重理解能力。学生应该在13岁前尽量将古文经典强记入脑。背诵的年龄应该在还没了解之前。小孩不认字的跟着老师读,即使不理解,经典也自有其好处。“日常生活中,就随时可以拿起《论语》来读,把《论语》读它一百遍,叫作“全民读经 论语一百”!我相信中国人十四亿人口,只要一半,有七亿人都把《论语》读过一百遍,我们民族的命运将会改变!”他被称为儿童读经运动的主要推动者,也成为大陆民间读经运动的精神领袖。深圳梧桐山读经村的经典教材也是采用王财贵所编的版本。

梧桐山特区里的圣贤“读经村”

文泽都跟着私塾的其他同学走山路,这是他主要的课余活动,穿着汉服的文泽在泉水中玩耍,经历着他别样的童年。

在私塾里,验证学习情况的标准就是背书。每当学生背熟一章节便会到老师面前背诵,以便记录个人的学习效果。刘一凡一口气在老师面前把周易流畅地背诵下来,易经一共六千多字,很多学生的目标是背完三十万字的经书,进入文礼学院。

梧桐山特区里的圣贤“读经村”

张中和演奏了一曲梅花三弄送给一凡作为奖励,并解释歌曲描述的是在严寒中很多花都凋谢了,梅花却娇艳绽放。最近私塾也在经历着一场“严寒”,因为数年过去,很多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跟圣贤还相差甚远,有些甚至连认字都有问题,开始动摇,纷纷离开。

梧桐山特区里的圣贤“读经村”

刘衡一本来是学堂里的中班学生,因为学堂的学生几乎全退学了,他只能跳级跟年龄较大的学生一起学习,由于背的经书难度变大了,同时又被其他同学取笑,年纪尚小的他承受不住压力,几度落泪。

梧桐山特区里的圣贤“读经村”

晚上八时许,晚读过后,刘衡一和向思翰两人在睡觉之前看关于历史的课外书。两年前刘衡一从另外的学堂来到了得谦学堂,由于压力太大,他跟妈妈说想退学,今年年底希望妈妈给他找一家他喜欢的私塾。

梧桐山特区里的圣贤“读经村”

课余时间,张中和带着儿子练习剑道。张中和起初开私塾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儿子张昊卿,后来“国学热”兴起,他的学堂越来越多学生。然而送走一批又一批学生后,张中和笃信的“梧桐山会出国学大师”,只能等待儿子来验证。

 

“得谦学堂”

 

经媒体的大篇幅报道,梧桐山读经村随之闻名。每逢周末很多游客前来梧桐山踏青游玩。私塾靠着泉水而建,流水声巧妙地将游客的声音和学生的读书声分隔开。张中和的“得谦学堂”也渐渐进入了公众的视野。十几年前张中和从大芬村来到梧桐山的时候,整栋学堂的租金才几千,而现在已经高达十几万。但是他每天还是依旧画画,音乐,读书,张中和早已习惯这种与世隔绝的感觉,但几乎每天他还是要接待前来咨询的家长。“父母一定要跟孩子一起学习,营造一种书香环境,父母的作用太重要了,但是现在很多父母追去物质经济,不愿意陪自己的孩子。”一对前来咨询的家长夫妇,希望自己的小孩在上小学前读读经,张中和说,“来我们学堂学习的孩子,家长也必须要学习。”这句话让很多家长打消了入学的念头。学堂的学费通常是每月3000元,前来学习的基本上是条件比较好的家庭。

 

每天早上七点半,得谦学堂冯老师的手机设定的第一个闹铃响起,便会在敲响讲台上的木鱼和铃铛表示一天的学习时间正式开始。每个学堂的时间安排不同,张中和希望儿童更多的心思要花在读经上,因此,课堂是以背诵经书为主,每天确保八个小时的背诵时间。他们的目标是在十三岁前完成三十万字的经书背诵。

 

很多家长都会陪着小孩在私塾里一起读经,有时也会帮学堂做一下杂务。他们都认同张中和的观点,家长和孩子要一起学习。“你可以到别的私塾比较,我敢说得谦学堂是很好的学堂。”

 

为什么我们不读体制学校

 

自胎教起,余文泽已经被决定成为一个接受经典文化的孩子。当王妈妈怀上文泽的时候,她就放弃了工作,社交圈子.....来到了梧桐山。胎教的时候便开始接受国学的熏陶,余文泽是听着国学经典出生的孩子。得谦学堂一楼的客厅,每天王妈妈和文泽两人都会单独坐着桌前读经。文泽穿的是汉服,连出租房的摆设,王妈妈也是仿照古代私塾的风格布置的。文泽今年5岁,诗经易经很多经书可以熟背。因为之前在网上听过王财贵的演讲,表示认同,后来又认识了张中和,经交流,她认为自己的孩子是不能走体制学校的,“作为我的理念,自己的孩子要自己培养,不走体制学校。体制学校是个大染缸……”他最理想的是让儿子进文礼书院。每天下午回家,王妈妈就会马上打开电视,播放梵文的音乐,尽管不懂,也希望让儿子耳濡目染。她认为十三岁之前是小孩最好的学习阶段,她也正在为孩子的“黄金时代”努力,王妈妈称:“小孩只要把把经书背得滚瓜烂熟了,将来必定是取之不尽的,也有可能他读经的作用要五六十岁才发挥出来,也不会过分看待是否马上成效。”

 

四年前,何花珍看到自己的儿子凌艾无精打采地回到家里,若有所思。经何花珍询问,7岁凌艾便拿出了一张97分的试卷说他考得不好,别人都是99分或者100分。何花珍初次感受到儿子的压力,不想成为一部高分机器。当时儿子正读公立学校一年级,何花珍遂然让儿子退学,带着儿子来到深圳梧桐山的私塾,寻找一家没有压力让儿子快乐成长的私塾。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凌艾已经可以通背论语,易经,老子等国学经典,凌艾如今读经已四年,何花珍认为她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

 

“如果你有一点点对班干部不好,就会被排斥。我一段时间成绩很好的时候大家都对我很好,但是成绩被超越以后大家的脸色就会不一样。还会联合其他人跟你不好。”今年三月,佳浔决定放弃体制的学校,来到了梧桐山。原因是,她不喜欢小学的人际关系。觉得太假了。“你知道我为什么小学没有好好学习吗?因为我每天都在搞同学关系。”她希望得到平等的对待。“老师只会对好学生好,不好的学生什么机会都没有。小学如果老师对我好我也不一定会离开学校。”这是她连对家长都不敢说出来的感想。佳浔之前就读深圳当地比较出名的小学,她的特长是美术,梦想成为一名画家,父母对她的文凭没有太多的要求。“读大学?没什么意义。”在她看来上不上大学无所谓,她享受着在梧桐山人少可以安静地学习和画画。

 

2014年9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了一场纪念“万世师表”孔子诞辰的高规格活动,并发表重要讲话。这被不少国学爱好者视为“复兴国学”的契机。“我始终是个乐观主义者,我认为梧桐山会产生一流的人才,我认为梧桐山模式如果执行得力,很可能对全国有巨大的影响,我们这六十年以来,习主席对儒学的支持,对儒释道的爱好在这么多领导人中是前所未有的。”张中和对读经村的未来充满信心。

 

“70%的学生都退学了。”班里的人数一下子少了,刘衡一只好从原来的中班,直接跳到跟年龄较大的孩子一起读经。由于难度大了,他感到很吃力。之前他从一个学堂转到了得谦学堂,现在由于背诵的进度有点跟不上常被同学取笑,他又开始怀念起之前的学堂,原因是压力没现在这么大。“我准备快要退学了,我跟我妈妈说今年年底要给我找到一家我喜欢的私塾。”刘衡一依然会和家长继续追逐那个圣贤梦。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北风的微信
支付宝扫一扫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加入我们 | 网站基金 | 留言板
行者物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