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弹曾经在此诞生,影像记录青海海晏金银滩核研制基地
2016-9-2 09:11点阅:5502来源:国家地理中文网小 中 大 繁体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它标志着我国现代科学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 此后的数十年间,中国先后进行了40多次核试验,但制造原子弹的地方,一直是国家的高度机密,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中国政府宣布暂时停止核武器试验之后,中国的核试验基地、核武器制造基地才逐渐揭开面纱,展现在人们面前。
一分厂原办公大楼
摄影、撰文:惠怀杰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它标志着我国现代科学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
此后的数十年间,中国先后进行了40多次核试验,但制造原子弹的地方,一直是国家的高度机密,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中国政府宣布暂时停止核武器试验之后,中国的核试验基地、核武器制造基地才逐渐揭开面纱,展现在人们面前。
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东北部海晏县境内的金银滩草原上,这里是平均海拔3100米的高原牧区,东北、西、南有高山屏障,东南为草原的延缓地带,地势平坦,东有哈勒景河、西有麻匹寺河;这里气压低,缺少氧气,开水只有80多摄氏度,煮饭半生不熟,年平均气温不到零摄氏度,霜冻期长,经常风雪交加、冰雹大作,一年有八九个月要穿棉衣。
1956年中央决定建设核武器研制基地,1957年在全国进行选址,1958年5月31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邓小平代表中央批准核基地选址青海省海晏县金银滩,确定核武器研制基地为02工程,代号为XXZ或二二一厂,对外称青海矿区。之后,国家投资3个亿,占地570平方公里的西北核武器研制基地终于在1964年6月基本建成投入使用。
金银滩核研制基地分为甲、乙两个区。甲区是基地政治、科研、生产、文化中心,距离青海省会西宁市103公里;乙区在海晏县城附近,主要是生活区。甲区内有当年视为“禁中之禁”的办公楼、科研楼;有面积5500平方米,当时堪称西北第一的影剧院;有第一颗原子弹零部件启运上车的火车站。另外,还在掩护基地的牧场中散建了七个分厂,分别负责供电供热,核物理及放射性化学研究,加工铀部件和无线电控制系统,爆轰试验和核武器总装等工作。
1964年6月6日,全尺寸的聚合整体爆轰试验在221厂6分厂成功进行。之后,第一颗原子弹分成两部分,分别用飞机和冷藏火车运往罗布泊核试验基地。为了保障第一颗原子弹的安全,运送部件的火车所需的煤,都经过认真筛选,以防混入爆炸物,沿途经过地区跨越铁路的高压电线都临时断电,检查车子的锤子换成铜的以防产生火花……就这样,由核研制基地司令员李觉亲自押运原子弹到了罗布泊,直到送上铁塔。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成功爆炸。此后221厂的科技人员和职工又用了2年多时间,突破了氢弹技术,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据资料记载:我国前16次核爆炸的成品都是在221厂加工装配,并实现了武器化进程,生产出了多种型号的战略核武器。
1987年,为表明中国政府全面禁止和摧毁核武器,维护世界和平及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转移的需要,国务院、中央军委作出了撤销221厂的决定; 1995年5月15日,新华社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全面退役,该基地移交当地政府安排利用,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全面退役,这座封闭了30年的军事禁区,终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2001年6月25日,原子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11月,原子城被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6年,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了原子城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项目,项目由纪念馆、纪念园、爆轰试验场、地下指挥中心、纪念碑等组成,其中原子城纪念馆里展出186件曾经在221厂原子弹生产过程中使用过的仪器和器械。原子城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开馆后,成为我国第一座以共和国高科技产业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荒芜的厂区院落
一分厂废弃的办公楼
废弃的地下工事入口
狐独的守门人
厂区内报废的消防车
废弃的厂房
掩藏在掩体下的实验室
隐蔽的通讯站
掩体下库房
坍塌报废的厂房
坍塌报废的职工食堂
遗留在墙壁上的毛主席忠字
坍塌报废的厂房
坍塌的厂区
围墙、碉堡和厂房
七分厂已然成为羊圈
通往上星站的指示牌
当年运送原子弹的机车如今已废弃在上星站
运送原子弹的保温车箱
上星站全貌
原来的轰爆试验场己成为游览景点
抗冲击波的钢铁掩体
一九九三年二二一厂宣布退役
原子弹的初型
原子城纪念馆
原子城纪念馆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