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王国》 在王久良的最新纪录片《Plastic China》中,小村庄里的两个家庭的命运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塑料垃圾狭路相逢。环境污染与社会的不公再次赤裸裸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在刚刚结束的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上,《Plastic China》拿到“新人单元评委会大奖”,之后又入围圣丹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世界纪录片单元。 评委会在给《Plastic China》的授奖词中特意提到,这部杰作是彼得·温托尼克所有创作原则和理想的绝佳范本:“作品具有宏大又专注的献身精神,以贴近常人的故事揭示了一个事关全球的现象。我们在两个家庭谋生发展的故事中发现了自己的身影,并且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对经济生活方式的选择在他们那令人心碎的境遇中留下的痕迹。”没有任何语言能比这段授奖词更好地概括《Plastic China》的目的和价值。 影片对山东某地一个进行垃圾回收处理的家庭工厂进行深描,围绕厂长坤和他仅有的雇工彭两户人家展开,特别是家中的孩子。它以洋垃圾在中国的回收处理为题,让每一个人在银幕上看到自己,看到一些人的消费习惯怎样成为了另一些人的苦难。IDFA开幕没几天,该片所有公映场次的票就全部售罄,主办方在电影节最后几天加映一场,又被一抢而空。 也许正是这种发人深省的魅力,继在IDFA全球首映之后,原则上倾向于全新片的圣丹斯电影节也把它放入了国际纪录片主竞赛,《Plastic China》明年一月会在北美最权威的电影节上代表华语纪录片的高度。影片的国内发行还在酝酿筹备中,制片方表示将努力尽快让国内观众一睹其真容。 人类在享受物质消费时,留下的是垃圾和污染。王久良通过拍摄垃圾,来解读繁荣背后的中国,追溯出口垃圾的国家,发现了一个被物质裹挟的世界。 中外对话: 即将完成的纪录片《塑料王国》,与之前的《垃圾围城》和酝酿中的“世界的垃圾场”相比,拍摄重点和视角有什么不同? 王久良:《垃圾围城》拍摄的是北京周边的垃圾污染状况。《塑料王国》呈现的是全世界范围内的塑料垃圾在中国处理的情况。但到达中国的垃圾不仅仅是塑料,所以现在着手做的一个片子叫“世界的垃圾场”,片名还没定下来。这意味着我们要跑遍全中国寻找洋垃圾的踪影,这是个全面的地毯式的搜索。 片中的“塑料”是双关语。第一个意思是指废旧塑料本身,但它还有第二个更深的含义,表现的是外表的繁荣、实质的脆弱,类似经过 “plastic surgery” (整容手术)后,呈现出来的光鲜的外表。 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看起来物质繁荣,但背后环境污染带来的健康代价是巨大的。如果你连命都快没了,赚钱又有什么用呢?雾霾、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等,按这些指标算下来的话,你会觉得中国的发展看起来很了不起,但其实很廉价、很脆弱,所以新片英文名字叫Plastic China,就是为了陈述这个主题。 这仅仅是中国自身的问题吗?中国因为环境问题在国际社会饱受争议,但国际大家庭实际上也扮演了并不光彩的角色,这其中就包括向中国输入垃圾。 还有一个更隐性的问题是“出口商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廉价商品制造国,被誉为“世界工厂”。当一集装箱一集装箱的廉价商品运往国外的时候,带走的是什么?是资源,能源。留在中国大地上的是什么?是污染! 中国的商品运到你们国家,你们的垃圾又运回中国,生产和抛弃垃圾的环节都在中国,你们是消费者,那我的命运是在为你服务。 当国外的人们在享受着“中国制造”所带来的便利时,是否想象到,你们的生活是建立在另一个国家所付出的巨大发展代价之上的。 资源下载: 《塑料王国》1080Plastic China.torrent 百度网盘:2014塑料王国HD720P.mp4 |
纪录片报错
亲,如视频无法播放,很可能是版权受到了限制。
可尝试页末下载资源
↑加交流群,求片报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