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不是你想拍,想拍就能拍

  • 2862人参与
  • |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 ←左 右→
  • |
  • 分享到:
loading...

图集简介:

这世上大概没有人能抵御大熊猫的魅力,不过,这并不是摄影师Ami Vitale爱上它们的原因。事实上,找到一种新的方法为《国家地理》拍摄这种标志性的动物,堪称Vitale遇到过的最大挑战。

相关图集推荐:


  在中国四川省碧峰峡大熊猫繁育研究中心,一群熊猫幼崽被带出来拍照。
  摄影:AMI VITALE,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撰文:ALEXA KEEFE
  这世上大概没有人能抵御大熊猫的魅力,不过,这并不是摄影师Ami Vitale爱上它们的原因。事实上,找到一种新的方法为《国家地理》拍摄这种标志性的动物,堪称Vitale遇到过的最大挑战。
  3年来,Vitale多次前往中国多个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前往次数最多的两个地方是卧龙和碧峰峡。
  Vitale说:“动物园里的大熊猫生机勃勃,群聚在一起,动画片里的大部分熊猫形象都是让人捧腹的角色;然而真实的大熊猫和我们在动物园或动画片里看到的形象不一样,它们其实非常难以捉摸。”在卧龙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大熊猫生活在一大片封闭的栖息地里,挑战也因此而来:摄影师只能透过茂密的竹林,或是在树顶上,等待它们一闪而过的身影。
  由于最终的目标是把出生在这里的大熊猫放归野外,大熊猫们受到了严格的保护,并且禁止人类接触它们。这更增加了Vitale的拍摄难度。在封闭的栖息地里进行拍摄,意味着摄影师要装扮成大熊猫的样子,带上沾满了大熊猫排泄物味道的面具,从日出等到日落,等待拍摄的合适时机。
  用这样的方法伪装之后,会让大熊猫觉得你不是人,只是一只看起来有些奇怪的大熊猫。
  极具挑战性的拍摄
  在碧峰峡大熊猫繁育研究中心,工作人员全天候照顾熊猫,因此摄影师有很多机会拍摄人与熊猫互动的画面。但在这里拍摄也非易事,毕竟护理人员关心的是熊猫的健康,而不是你能否拍到一张好照片。

  Ami Vitale穿上了一套特别的伪装,前往卧龙核桃坪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进行拍摄。这里的大熊猫经过训练,适应了野外生活,它们的栖息地不能经常看见人类,包括摄影师。
  供图:AMI VITALE
  Vitale说:“这不仅仅需要接近大熊猫并获得当地人的信任,而且涉及到和野生动物一起工作。(大熊猫幼崽)很脆弱,容易受伤。出生6个后月它们才会长出牙齿和爪子。”毕竟,如Vitale所说,“它们是熊”。
  不过,Vitale也掌握了拍摄大熊猫的小技巧,在《爱上大熊猫:大熊猫的秘密生活》(Panda Love: the Secret Lives of Pandas)一书中,她分享了很多经验。
  如果即将发生的某件事值得拍摄,那一定要做好准备。Vital回忆起自己的一段经历:她有一次在等了两天两夜后,终于拍到了大熊猫妈妈产仔的画面。“我注意到她渐渐开始表现得有点不同,于是我也赶紧做好准备。伴随着熊猫妈妈的一声尖叫,宝宝诞生了。一切发生得如此迅速。”
  “几秒钟后,大熊猫妈妈明明用嘴把宝宝拾了起来,转过身去,背对着我们。”
  在中国大熊猫研究和保护中心的繁殖野化基地拍摄大熊猫的过程中,像明明产仔这样的时刻让Vitale倍受感动。“在拍摄之前,我对野生大熊猫没有特别的爱,但和它们待在一起这么久之后,我能理解为什么人人都爱大熊猫了。”
  动物的羁绊
  在拍摄期间,Vitale也在撰写一本书,她意识到,大熊猫之所以闻名世界,不仅是因为它们看起来萌萌哒,更是因为它们与自然之间的关联。
  “我开始意识到,它们是一种不可思议的、神秘的、珍贵的生物,这是真正打动我的地方。”
  野生大熊猫大部分时候独自生活在中国的山区,只有交配产仔时才会短暂地在一起。经过几百万年的进化,它们吃竹子的饮食习惯已经与它们的自然栖息地完美契合,因此如果栖息地消失了,它们就会变得非常脆弱。
  对竹子的依赖和对栖息地丧失的敏感,使得大熊猫的种群数量不断下降,20世纪90年代,大熊猫被列为濒危物种。中国人为拯救大熊猫开始不断努力。2016年,负责鉴定濒危物种生存状态的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把熊猫归类为“易危物种”。和之前相比,这是一大进步,但它们栖息地的潜在危险仍然存在,而且天生孤独的大熊猫很难成功培育出下一代。
  Vitale想起她三年来最后一天工作的画面。当时她在卧龙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试图拍摄一只大熊猫妈妈和它的宝宝。“宝宝并不是在睡觉,而是被妈妈藏了起来。我在想,就这样吧,这个故事结束了。就在我准备离开之前,大熊猫妈妈叼着宝宝,爬上这座小山,用爪子举起了宝宝,仿佛想展示给我看,然后它又走了回去。”
  这可能只是巧合,但却很好地展现了在人类内心,大熊猫所传递出的情感和精神联系。Vitale说,正是因为意识到了这种联系,我们爱上了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并有勇气为了保护它们而努力。
  “拯救大自然,就是拯救我们自己。”

  一只大熊猫宝宝躺在中国四川省碧峰峡大熊猫繁育研究中心的草地上。 摄影:AMI VITALE,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在碧峰峡繁育中心,这三只大熊猫宝宝由同一个妈妈抚养长大。把虚弱的宝宝或是被生母拒绝的宝宝,送到代理妈妈身边,有助于提高幼崽的存活率。 摄影:AMI VITALE,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3个月大的宝宝正在碧峰峡繁育研究中心的熊猫幼儿园里小睡。诞下双胞胎的大熊猫妈妈往往分身乏术,没办法对两个宝宝给予同样的关注。所以饲养员会定期把宝宝抱来抱去,减少妈妈的负担,同时也确保每个宝宝都能得到人类和大熊猫妈妈的照顾。 摄影:AMI VITALE,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在碧峰峡大熊猫繁育研究中心,游客们站在屋外,看大熊猫饲养员刘娟和两个宝宝玩耍。 摄影:AMI VITALE,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目不能视,近乎无毛,只能发出吱吱的声音,体重是妈妈的1/900……这就是大熊猫宝宝。不过别担心,这种状态不会持续太久。大熊猫是生长速度最快的哺乳动物,一个月时间里,体重就能从0.1增加到1.8公斤。 摄影:AMI VITALE,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诞下双胞胎的大熊猫妈妈往往分身乏术,没办法对两个宝宝给予同样的关注。所以饲养员会定期把宝宝抱来抱去,减少妈妈的负担,同时也确保每个宝宝都能得到人类和大熊猫妈妈的照顾。 摄影:AMI VITALE,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熊猫宝宝在八九个月到一岁之间会脱离妈妈的怀抱,然后和妈妈在一起生活两年时间。 摄影:AMI VITALE,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在碧峰峡大熊猫繁育研究中心,大熊猫饲养员张鑫正在为熊猫宝宝称重。“我们每天都要照顾成年大熊猫、大熊猫宝宝,要知道它们吃了多少,拉了什么样的便便,精神好不好。我们希望它们健健康康的,”张鑫说道。 摄影:AMI VITALE,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在碧峰峡大熊猫繁育研究中心,大熊猫妈妈抱着她的宝宝。 摄影:AMI VITALE,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这是两只在碧峰峡大熊猫繁育研究中心的宝宝,它们似乎在密谋着什么。 摄影:AMI VITALE,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在都江堰大熊猫中心,6个月的大熊猫正在玩耍。1岁时,大熊猫宝宝会被送到这里互相熟悉。这些大熊猫终生被圈养,而野外的那些则喜欢独居生活。 摄影:AMI VITALE,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在碧峰峡大熊猫繁育研究中心,瑛华和它的宝宝。 摄影:AMI VITALE,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在卧龙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两只大熊猫宝宝正在练习树上攀爬技能。出生在这里的大熊猫不会和人类有任何交流,希望它们能在野外生活。 摄影:AMI VITALE,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在都江堰大熊猫中心,6个月的大熊猫津津有味地咀嚼着胡萝卜。 摄影:AMI VITALE,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在卧龙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这只大熊猫宝宝正在好奇地探索着自己的一片天地。 摄影:AMI VITALE,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在卧龙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草草和两岁的宝宝华娇一起探索围场。没有了人类的影响,草草会逐步训练宝宝在野外生存。 摄影:AMI VITALE,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大熊猫妈妈带着宝宝一起在卧龙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围场里玩耍。这只宝宝正在接受返回野外的训练,但首先要确保它能独自生存,包括能认出捕食者。 摄影:AMI VITALE,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竹林后藏着一只大熊猫。它大部分时候都待在周围,对着最爱的食物大快朵颐。熊猫曾经既吃肉,又吃植物。至少200万年前,它们的食谱变成了竹子。 摄影:AMI VITALE,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