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鲸
走鲸与巴基斯坦鲸的骨骼 化石时期:始新世 47.8–41.3 Ma
走鲸(学名:Ambulocetus natans),又名陆行鲸、游走鲸,陆行鲸科走鲸属的一种,是一种早期的鲸鱼,可以同时行走及游泳。走鲸是过渡化石,显示了鲸鱼如何从陆上的哺乳动物演化出来。走鲸的外表像鳄鱼,约有3米长。它的后肢较适合游泳,可能像水獭及鲸鱼般摆动背部来游泳。有指走鲸像鳄鱼般猎食,潜伏在浅水地区捕猎不经意的哺乳动物和鱼。就其牙齿的化学分析发现走鲸可以出入淡水及海洋区域。
走鲸没有外耳。它会将头贴近地面感受振动,藉以追踪猎物。
走鲸化石是在巴基斯坦发现。在走鲸的时代,巴基斯坦是近古地中海的海岸区域。
描述
走鲸的重组图。
走鲸复原图
走鲸可能和现存鲸豚一样为完全水生的动物,透过上下摆动身体游泳前进。针对走鲸牙齿的化学成分分析显示其可以出入淡水及海洋区域。走鲸缺乏外耳,拥有长口鼻部,双眼长在头颅两侧,和河马一样眼眶位置偏高。
科学家认为走鲸是早期的鲸鱼,原因是它有类似的水中特性,包括鼻有潜入水中的适应性,而其围耳骨的结构像鲸鱼,可以在水中听声。另外,它的牙齿亦与其他早期鲸鱼的牙齿相似。
走鲸有许多外表特征与鳄鱼类似,包括:长口鼻部、尖锥状牙齿与强壮的下颌收肌。走鲸可能同样会将猎物拖入水中溺死,或是透过猛烈的动作进行撕扯。成年走鲸可能同样为埋伏型掠食者,以大型鱼类、水生四足动物或是靠近水域的陆生动物为食。
体型
走鲸与人类的体型对照图
走鲸体型与现存雄性海狮体型相当,远大于巴基鲸。Thewissen et al. 估计走鲸的体重大约在 141~235千克(311~518磅),而 Philip D. Gingerich 则预估走鲸的体重大约 720千克(1,590磅)。
古生态学
走鲸较短的前肢具有五指,而较长的后肢则仅有四趾:走鲸具有十分坚实的臂骨,这代表它们十分适应水中生活但无法快速游动,可能为埋伏型掠食者。它们的骨盆与脊椎骨连结,类似于陆生哺乳动物而非鲸豚。走鲸和巴基鲸尾部缺乏尾叶,可能作为舵使用,游泳的方式类似于现存的水獭;推进的部分则主要奖状的前后肢。始新世晚期的鲸鱼,例如龙王鲸科与雷明顿鲸科,具有完整的尾鳍作为推进主力,因此后肢已经几乎退化。
走鲸的猎食形式可能类似于现存的鳄鱼,不过走鲸的化石大多发现于近海岸的海洋沉积物中。
走鲸的眼睛位于颅骨上端,这代表它们多半对于水面上的猎物有兴趣。它们宽大的脚掌可以用来划水前进,或是在上下摆动身体时作为桨提供推进力。
走鲸的鼻孔位置仍然是个谜,目前的复原图皆为参考近亲物种或是其他更早期的鲸鱼而成,科学家目前尚未找到走鲸吻突前端的化石。在鲸鱼的演化史上,鼻孔由鼻端一路向上移动至额头顶并成为喷气孔。
分享到: |
野生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