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文苑
首页 开卷有益 思想感悟 文化漫谈 史海钩沉 人文笔记 人在旅途 人间•小说

众泉汇流明湖美

2013-4-21 17:49 参与:1405 评论:0 繁体

       我对大明湖的最初印象,是从晚清小说《老残游记》中获得的。半个世纪前,正在故乡江南求学的我读了刘鹗笔下的大明湖,书中描绘的湖光山色,令我恍入诗情画意之中。从此,大明湖成了我心仪的地方。

 

  没料到,大学毕业后,我来到济南工作、安家。从此,大明湖进入了我的生活,融入了我的生命。现实中的大明湖,比刘鹗的描绘还要美得多。清晨傍晚,雪霁雨后,初春晚秋,盛夏严冬,景致不同,给人的感受也就不同,不能不让我每每临湖游玩,流连忘返。

 

  大明湖是诗意的。湖岸杨柳婆娑,婀娜多姿,亭台楼阁掩映其中,微风掠过,时隐时现,宛若人间仙境,岸柳恰似一条绿色的项链绕在一片碧玉上,浑然天成,十分怡人。在湖边随便找个地方坐下来,都有置身画中的感觉。

 

  三月初的济南还鲜见春天的气息,大明湖的柳树却早早地吐了翠,呈现出唐代诗人贺知章描写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景致。每年此时,我总要到这里,欣赏大自然点染的明湖春色图。盛夏,到岸边的树荫下坐下 来。看近处,荷花盛开,微风夹着淡淡的荷香从脸颊上掠过,甜丝丝的,沁人心脾;树随风曳,柳枝拂水,鸢飞鱼跃,立在鱼网木桩上的水鸟时而抖开翅膀,时而伸出长嘴啄水,悠然自得。驻足湖边,向南望去,千佛山清晰可见,大明湖像镶嵌在济南老城的一面镜子,构成一幅“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丽图画。天晴的冬日傍晚,从北极阁前向西远望,柳树虽然娇华落尽,但依然仪态万方,湖中那两个有几棵大柳树的小岛,在夕阳的映照下呈现出素雅的剪影,美不胜收。

 

  大明湖是深邃的。千年古钟、道教庙宇、亭台楼阁、名人楹联、帝皇题匾……满园古迹,大明湖像济南的一条历史长河,一本内容丰富的济南乡土教科书。湖北岸的铁公祠、小沧浪亭、北极庙、南丰祠;东岸的超然楼、秋柳园;湖中的历下亭;鹊华桥、北渚桥、南丰 桥、曾堤……无不饱含着大明湖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历代名人名士游历大明湖后,总是被一湖美景所陶醉,或饮酒对弈,或吟诗作画,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楹联和传世名画。

 

  当年,刘鹗是从鹊华桥下泛舟,开始大明湖之游的。我总喜欢先到小沧浪亭,在镌有清代诗人刘凤诰所作、清代书法家铁保书写的“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长廊下,欣赏湖光山色,体味楹联意境。我也常坐船到历下亭,站在这座清代重修的古亭院里, 欣赏镌刻有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清代书法家何绍基书写的“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诗句;乾隆皇帝题写的“历下亭”御笔;名士阁门柱上镌刻的当代大文豪郭沫若撰写的楹联,“杨柳春风万方极乐,芙蕖秋月一片大明”。这些诗句、题字和楹联,是杜甫、乾隆、郭沫若游历大明湖、登临历下亭时即兴留下的。在大明湖,历代名人名士留下的这类文化遗迹随处可见。我喜欢南岸九曲亭附近一座清代光绪年间的庭院,上世纪六十年代这院改为稼轩祠后,郭沫若题写的楹联镌刻在正 厅廊柱上,“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26个字把南宋著名词人、济南籍的抗金将领辛弃疾豪放派的宋词风格和壮志未酬的爱国情怀写得鲜活形象,跃然眼前。

 

  (编自香港《文汇报》 文:朱文兴)

 

       责任编辑:语燃

[责任编辑:语燃]
收藏|分享 分享到:



最新文章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