鳄鱼的复兴:巴西湿地孕育世界最大鳄鱼种群

  • 3513人参与
  • |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 ←左 右→
  • |
  • 分享到:
loading...

图集简介:

广袤湿地上的一片沉寂被鸟叫虫鸣和枝叶摇曳的沙沙声取代,这些细小斑点才开始悄悄溜走,消失在夜色中。这些小点是巴拉圭凯门鳄幼仔的警觉双目,这些小鳄鱼刚孵化出来两周,几乎还没有铅笔长。白天,它们藏在水草丛中,以躲避可能飞扑下来觅食的鹭和鹤。

相关图集推荐:

      广袤湿地上的一片沉寂被鸟叫虫鸣和枝叶摇曳的沙沙声取代,这些细小斑点才开始悄悄溜走,消失在夜色中。     这些小点是巴拉圭凯门鳄幼仔的警觉双目,这些小鳄鱼刚孵化出来两周,几乎还没有铅笔长。白天,它们藏在水草丛中,以躲避可能飞扑下来觅食的鹭和鹤。到了晚上,它们才偷偷溜出来,捕食昆虫和蜗牛,慢慢长大后再改为进食体型更大的猎物。如果情况允许,它们日后可长到两米半长,力量强大到可以捕获水豚——水豚是生活在该区的体型庞大的啮齿类动物之一。但这些都是以后的事情,眼下,它们正处于食物链底部,所能做的就是尽量躲在掠食者的视线范围之外。     数百乃至数千只刚刚孵化出的凯门鳄潜伏在这座潟湖当中,而在整个潘塔纳尔湿地,类似的潟湖还有许多座。巴西西南部沿巴拉圭河铺展的这片广袤湿地不仅孕育着或许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鳄鱼种群,同时也是环保界最成功的物种复苏案例之一的发生地。     三十年前,巴拉圭凯门鳄处于被人忽视的状态,它们遭到无情捕杀,以满足对鳄鱼皮的市场需求,因此数量骤减。“无人能确定有多少只凯门鳄惨遭杀戮,但数量一定超过百万只。”巴西保育生物学家克雷伯·阿略说。20世纪80年代的偷猎活动高潮期间,阿略曾在潘塔纳尔湿地从事实地考察工作。     持枪的盗猎团伙在旱季入侵,将聚集在逐渐缩小的水坑边上的凯门鳄大批量杀死。“他们当场剥下鳄鱼皮,将剩下的残骸留给秃鹰。”阿略说道,“那时候,我常常在座座堤岸上发现堆积成山的逐渐腐烂的凯门鳄尸体。那个年代里,野外的考察工作不仅令人压抑,同时也充满危险,因为那些偷猎鳄鱼的人极具攻击性。”巴西政府对盗猎活动的打击以及1992年颁布的野生鳄鱼皮贸易禁令,减轻了身处困境的巴拉圭凯门鳄面临的压力。连续若干个水量丰沛的雨季(这对繁殖十分有利)之后,凯门鳄数量大幅回升。如今,据估计有一千万只之多的巴拉圭凯门鳄生活在这片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