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山岛野鸭
列山岛野鸭(Anas laysanensis),又名雷仙岛鸭、莱岛鸭或来散岛鸭,是夏威夷群岛特有的一种细小钻水鸭。化石纪录显示它们曾分布在所有的群岛上,但现只在三个独立及细小的岛上生存。
分类
列山岛野鸭是由罗斯柴尔德(Lionel Walter Rothschild)于1892年以夏威夷的雷仙岛命名。它们在行为及遗传上都是很独特的物种。研究显示它们是由在南半球东亚洲的绿头鸭祖先演化而来。
特征
列山岛野鸭呈深褐色,眼环白色。它们的喙很短小及扁平,有黑色斑点,雄鸭的呈深绿色,雌鸭的则呈深橙色。一些雄鸭的头部及颈部会有一些虹色,中央尾羽也稍微向上。雄鸭及雌鸭双翼都有紫绿色。年老的鸭头部及颈部羽毛会有变成白色。双脚橙色,雄鸭的更亮。每年它们都会全身换羽,且会因失去飞羽而不懂飞行,直至新的飞羽长出为止。野外的寿命可达12岁,饲养的则可达18岁。
行为
列山岛野鸭适于行走,其骨盆构造很适合在陆上生活。它们会沿淤泥滩把喙贴近地面,不断张合来吃苍蝇群。它们也会钻入浅湖和海岸中,并高地丛林中觅食无脊椎动物、藻类、叶子及种子。于日间,尤其是在繁殖季节,它们多会躲在草丛及丛林间,以避免猛禽的掠食。它们最活跃的时份是在晨暮间,但也会因食物的供应而作出调节。
繁殖
列山岛野鸭会于冬天寻找伴侣,但要到春天才会筑巢。雌鸭会在茂密的植物下筑巢,巢呈碗形及以草和羽毛筑成。它们一般会于4月至8月间生蛋,在雷仙岛的群族每次约会生4只蛋,而被引入到中途岛的群族则会生较多的蛋。雏鸭在孵化后的第二天就可以自行觅食,但需要雌鸭引导40-60天。
保育状况
衰落
列山岛野鸭的衰落大约于1000-1600年前,在波利尼西亚人及外来的哺乳类掠食者来到夏威夷群岛开始。到了1860年,列山岛野鸭差不多在所有的岛上消失,很有可能是受入侵的大家鼠所掠人食。它们原先是在没有哺乳类掠食者的环境下演化的,故没有任何抵御的能力。纵然它们懂得飞行,但也不能在岛屿间迁徙。
列山岛野鸭于19世纪只能在没有受大家鼠入侵的雷仙岛找到庇荫,分布面积只有415公顷,是全球鸭类中最少的。虽然于1909年它们因国家海洋保护区(Papahānaumokuākea Marine National Monument)的设立而受到保护,但是由于岛内植物受到入侵的家兔所破坏,它们数量于1912年减少到接近灭绝的边缘,只余下7只成鸭及5只雏鸭。
保育
随着入侵的家兔于1923年在雷仙岛消失,列山岛野鸭重现生机,到了1950年代就增加到约有500只。于1967年,它们被列为保联邦保护的濒危物种。但自此它们就到了瓶颈,例如于1993年厄尔尼诺现象引致的严重旱灾及食物短缺,使它们的数量减少到约只有100只。系放发现雏鸭的生存率只有30所。于2004年,它们的数量回升到约576只。
于2004年及2005年,列山岛野鸭被引入到中途岛,目的是要为它们发展第二个野外群族。选择中途岛的原因是两个地方很少会同时出现如旱灾、飓风、海啸等灾难,可以大大减低列山岛野鸭的灭绝风险。在中途岛的群族增长得很快,于两年内就差不多增加了超过一倍。于2007年,中途岛就有约100只列山岛野鸭。研究发现它们会于较早的年纪进行繁殖,且会产更多的蛋。
列入《华盛顿公约》附录I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 ver 3.1——极危(CR)。
为保护莱岛鸭采取的未来行动,包括栖息地的恢复,在夏威夷群岛恢复或加强育雏饲养有限的淡水栖息地,稳定沙丘和种植植被,防止竞争者和天敌的物种,特别是新种类的蚂蚁和老鼠意外的侵入进。将食肉动物迁出,将莱岛鸭引入中途岛和莱桑岛的低地人工保护饲养。卡胡拉威岛(Kahoolawe )已被提出作为引入和生境恢复良好的莱岛鸭新生环境区域。
分享到: |
野生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