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物种
行者物语 > 动物频道 > 濒危物种 > 爬行纲 > 暹罗鳄

暹罗鳄

时间:2013-10-28 07:41|查看:1067|评论:0|字体: 繁体

暹罗鳄

 

暹罗鳄

 

暹罗鳄(学名Crocodylus siamensis),又名泰国鳄,为一种中型鳄鱼,成年鳄鱼最长可达到4米,常见的也有3米长,幼鳄孵出时则约25厘米长。暹罗鳄的吻长度中等,稍凹,长度约为吻基宽度的1.5至1.6倍。两眼眶前边有一对短的尖锐棱嵴,额上介乎于两眼眶之间有一个明显的眶。

 

暹罗鳄

 

暹罗鳄

 

基本介绍

 

暹罗鳄也叫暹罗淡水鳄、新加坡小型鳄。暹罗是泰国的旧称,因此它也叫泰国鳄。这些鳄鱼就是从泰国引进的。暹罗鳄鱼皮革在国际上有很高的声誉,皮张越大价值越高。

 

暹罗鳄全球分布

 

绿色部份为暹罗鳄的全球分布

 

分布

 

暹罗鳄主要分布于东南亚的婆罗洲、印尼、马来西亚、泰国以及越南等地,是一种栖息于淡水湿地的鳄鱼品种。

 

形态特征

 

幼体时期

 

暹罗鳄体长3~4米。成体吻部宽,喉部鳞甲横排。前颌齿4,上颌齿13~14,颌齿15,齿总数64~66。幼体金褐色,尾部有黑色条纹。

 

成熟时期

 

中型鳄,成体最长可达400cm,常见成体长250~300cm,孵出雏鳄长越25cm。吻中等长,稍凹,长度约为吻基宽度的1.5~1.6倍。两眼眶前端有一对短的尖锐的棱嵴,额上介于两眼眶之间有一明显的眶间纵骨嵴,鳞骨突出成一高嵴。口闭合时第四下颌齿嵌入上颌的一个外刻痕内,该齿外露。下颌骨联合延伸到第四或第五齿水平面。所有齿均植入牙床上分离的窝内。齿式:5+13~14/15。前肢指基部有微蹼。后枕鳞由4块稍大的鳞片组成,排成一横排,左右对称,鳞片彼此分开。项鳞6块排列成群,中间4块排成一正方形,正方形外侧各附1鳞,项鳞与后枕鳞及背鳞彼此分开,距离较大。背鳞16~18横排,每排6鳞,背鳞被限制在背中部,不伸向体侧。体侧每边有2纵列稍大且略突起的鳞片。尾背有双列鬣鳞19~20对,单列鬣鳞17~19个。腹领由稍扩大的鳞排成一横排。腹鳞有皮肤感官,30~34横排。尾下鳞环列,泄殖腔孔周围为许多小鳞所环绕,后缘与小磷插入较大的环状尾下鳞之间,向后延伸5~7圈,因此,看上去泄殖腔孔后缘有一条细线向尾后延伸,这一特征是泰国鳄的鉴别特征。上体呈暗橄榄绿色或浅棕绿色,带有黑色斑点,尾和背上有暗横带斑,腹部呈白色或淡黄白色。

 

种群动态

 

泰国鳄在1992年被国际上认定野外种群已灭绝,但此后专家又进行了一些调查,发现在泰国的Pang Sida国家公园和Ang Lue Nai野生动物保护区内还残存少数个体,生活在勉强可供栖息的小范围内。柬埔寨在远离城镇、人迹罕至的沼泽地,尚有14个地点有泰国鳄分布,而在有人群活动的原分布区内都已灭绝。目前,在湄公河上游的洞里萨湖(Tonle Sap)周围的洪泛森林地带和Sen河上游的Preach Vicinity沼泽地,有较集中的种群。野生泰国鳄估计的数量差异颇大,从30~300条到1000~4000条。1994年专家在老挝调查了20个点,其中5个点有较大种群,7个点可能已完全灭绝,其他点上的种群数量则很少,目前在老挝的泰国鳄主要栖息地在沿湄公河的一些沼泽地。在越南南方,泰国鳄曾广泛分布于许多河、湖和沼泽地,但由于大量开垦农业用地、爆炸坑道、发掘矿山及过分猎取,越南的泰国鳄种群已大为缩减,估计目前在野外仅存约100条。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和沙巴的泰国鳄也极其罕见或已灭绝。原分布于印度尼西亚婆罗洲、爪哇的泰国鳄,现也都已灭绝。整体上看,泰国鳄在大部分地区的野生种已灭绝。目前其自然种群成隔离状态批,主要残存于柬埔寨和老挝境内的湄公河盆地和湿地。

 

由于未能很好执行CITES的规定,泰国于1991年受到国际制裁,之后泰国致力于野生鳄种群的恢复工作,成立了鳄管理协会和两栖爬行贸易商协会,泰国政府和两个协会现正大力发展鳄类的饲养和野生鳄的保护工作,其他东南亚国家也有类似行动。

 

保育状况

 

目前保育学家对暹罗鳄认识不多,曾被一度认为这种鳄鱼已经绝种。

 

CITES《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Appendix I

 

IUCN Red List濒危物种红皮书:严重濒危

 

野外估计数量为低于5,000

分享到:
公益画报

动物保护群

动物保护Q群:131626977
动物保护,志愿者请加入

动物保护(行者物语)

野生纪录

野生纪录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加入我们 | 网站基金 | 留言板
行者物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