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加斯加树蚺
马达加斯加树蚺
马达加斯加树蚺(学名:Sanzinia madagascariensis),又名马达加斯加螣或桑吉尼亚树蚺,是马达加斯加特有的一种无毒蟒蛇。
特征
马达加斯加树蚺平均长122-152厘米,长达183-213厘米的标本也曾出现。唇鳞片间的凹坑可以感觉温度。雌蛇比雄蛇为大。
马达加斯加树蚺有两种颜色,或是两个亚种。一是绿色至灰绿色的,主要分布在东边;另一种是黄色的,分布在西边。绿色的大小也较黄色的大三分之二。
分布及栖息地
马达加斯加树蚺是马达加斯加的特有种。它们栖息在近河流、湖泊及沼泽的树上及丛林。
食性
马达加斯加树蚺是栖于树上,及夜间活动的。它们主要吃蝙蝠及鸟类。它们唇上的感应温度器可以帮助搜寻猎物的位置。它们也会走下地上主动猎食细小的哺乳动物。
繁殖
马达加斯加树蚺是卵胎生的,雌蛇一次会生出12条幼蛇,每条约长38厘米。
当雌蛇怀孕时,它们的蛇皮会变得深色,以吸收更多的热量来帮助幼蛇的成长。幼蛇出生后,蛇皮的颜色会变回正常。初出生的幼蛇是鲜红色的,用以吓走掠食者及可以作为一种伪装。
分类
马达加斯加树蚺与马达加斯加地蚺于1991年一同被分类在蚺属中,造成同名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马达加斯加树蚺的种小名被更改为manditra。
不过,后来发现马达加斯加的蛇类与红尾蚺并非单系群,故将马达加斯加树蚺及马达加斯加地蚺编入蚺属中可能存在问题。最近学者都纷纷重新使用马达加斯加树蚺原有的学名。
保育状况
马达加斯加树蚺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易危。估计它们在过往10年或三代就已经减少了最少20%,原因是失去栖息地所致。它们也受到《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一的保护,商业性的国际贸易均被禁止。
分享到: |
野生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