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物语网

标题: 可可西里核心无人区徒步穿越参考攻略 [打印本页]

作者: 语燃    时间: 2012-4-6 17:16     标题: 可可西里核心无人区徒步穿越参考攻略

  可可西里徒步穿越不但要挑战高原气候和广袤沙漠、平原、大山的严峻,还挑战徒步穿越者沿路的补给问题。去可可西里徒步穿越旅行体验需要有综合、全面的野外生存技能及高海拔穿越经验,难度系数极高。以下提供可可西里徒步穿越攻略,供参考。(需要穿越阿尔金山和可可西里两大无人区,预计徒步行程近四十天。)

       线路时长:10天以上最佳出行时间:4月上旬

  线路强度:极高强度危险度:高度危险

  相关交通:计划线路

  依吞布拉克镇——鲸鱼湖——武担错——月亮湖——饮马湖——可可西里湖——绕谷地——卓乃湖——库赛湖——盐湖——青藏线68道班(或索南达杰保护站)

  气候状况:本区气候特点是温度低、降水少、大风多、区域差异较大。境内年平均气温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在西金乌兰湖地区有一明显暖区,最暖区年均温为-4.10摄氏度,最冷为最西边的勒斜武担措,年均温为-10.00摄氏度(推算值),最低气温46.40摄氏度,其它地区均在两者之间。

  所需装备:

  1、冲锋衣、裤1套

  2、抓绒衣、裤薄/厚各2套装

  3、排汗内衣2套装

  4、快干衣、裤1套

  5、羽绒衣、裤1套

  6、其他个人衣物(合理准备)

  7、徒步登山鞋1双,棉军胶1双

  8、排汗袜子、加厚羊毛袜子各5双

  9、遮阳帽1顶、抓绒帽、头巾各1~2顶

  10、薄/厚手套各2双倍

  11、太阳眼镜2副

  12、70L以上大背包及25L小背包各1个

  13、腰包或挎包、摄影包(随自己)

  14、1000克以上羽绒睡袋

  15、防潮垫

  16、头灯、手电、防风打火机各1个

  17、套锅筷子、1~2L保温水壶、口杯各1个

  18、手持GPS(必须每人一台)

  19、救生哨、小快挂、军dao、登山杖

  20、备用电池及充电器

  食品药品:大米、面条、囊、羊肉、牛肉、蔬菜、水果等

  所需费用:20000


       (户外资料网)行者物语户外论坛http://xz.tqiantu.com

作者: 语燃    时间: 2012-4-6 17:18

       线路地图:

可可西里核心无人区徒步穿越参考攻略 - 1.jpg



  一、主要看点

  (1)可可西里是目前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最完美的地区之一;

  (2)是全世界除南、北极之外第三大无人区,也是中国最大的一片无人区;

  (3)是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资源最丰富的“野生动物的乐园”;

  (4)可可西里的“高原精灵”藏羚羊,是08奥运福娃迎迎的蓝本;

  (5)是中国湖泊最密集的地方,湖泊率高达7.5%,已接近“千湖之国”芬兰;

  (6)高海拔且景观独特、气候严酷被誉为“世界第三极”。

  二、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自然环境概况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西南部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东经89.25度~94.05度,北纬34.19度~36.16度。其范围为昆仑山脉以南,乌兰乌拉山以北,东起青藏公路,西迄省界。保护区西与西藏相接,南同格尔木唐古拉乡毗邻,北和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相连,东至青藏公路,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

  可可西里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在4600米以上,最高峰为北缘昆仑山布喀达板峰(亦称新青峰或莫诺马哈峰),海拔6860米;最低点在豹子峡(昆仑山南鹿红水河横穿博卡雷克拐弯处),海拔4200米。区内地势南北高,中部低,西部高而东部低。可可西里山和冬布勒山横贯本区中部,山地间有两个宽谷湖盆带,地势较平坦。海拔5500米~6000米以上的山地,有现代冰川发育。如布喀达坂峰(6860)米,马兰山(6813)米,少数超过5600米的山峰也有小规模冰川分布,如东岗扎日(5882)米,冰川总面积达1700多平方公里。

  本区是羌塘高原内流湖区和长江北源水系交汇地区。东部为楚玛河为主的长江北源水系,主要为雨水、地下水补给,水量较小,河流往往是季节性河流。西部和北部是以湖泊为中心的内流水系,外于羌塘高原内流湖区的东北部,湖泊众多。据统计,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有107个,总面积3825平方公里,其中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7个。最大的为乌兰乌拉湖,湖水面积为544.5平方公里。

  本区气候特点是温度低、降水少、大风多、区域差异较大。境内年平均气温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在西金乌兰湖地区有一明显暖区,最暖区年均温为-4.10摄氏度,最冷为最西边的勒斜武担措,年均温为-10.00摄氏度(推算值),最低气温46.40摄氏度,其它地区均在两者之间。

  可可西里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分布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在173~495毫米之间。本区风大,是全国风速高值区之一,在风力较弱的季节。西金乌兰湖附近仍出现瞬时风速为24.0米/秒的大风(1990年7月9日16时47分),年平均风速分布由东向西增大。区内的土壤类型简单,多为高山草甸土、高山草原土和高山寒漠土壤,其次为沼泽土,零星分布的有沼泽土、龟裂土、盐土、碱土和风沙土。土壤发育年轻。受冻融作用影响深刻。


附件: 1.jpg (2012-4-6 17:18, 43.91 KB) / 下载次数 826
http://xz.tqiantu.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zQyNnwwODFhZjJhYXwxNzMyNDc4OTk5fDB8MA%3D%3D
作者: 语燃    时间: 2012-4-6 17:20

       区域内由于受到地理位置、地势高低、地形坡向及地表组成物质等各种水热条件分异因素的影响,自然景观自东南向西北呈现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更替。其中高寒草原是主要类型。高寒冰缘植被也有较大面积的分布,高寒荒漠草原、高寒垫状植被和高寒荒漠有少量分布。高寒草甸、高寒沼泽仅分布在极个别的地区。

  本区生物区系种类少,但青藏高原特有种比例大,且种群数量大。据多年观察,哺乳动物有29种,其中11种为青藏高原特有,鸟类53种,爬行类1种,鱼类6种。区内高等植物有102属,202种,其中青藏高原特有种84种,占全区种类的41.56%。本区的特有生物种类不但是我国的珍稀动植物,而且为世界上所瞩目,在学术上和自然保护上均十分重要。

  三、可可西里保护区地貌特征

  1、地貌基本特征青海可可西里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地势高亢,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最高峰海拔6860米。最低点海拔4200米,本区南北边缘为乌兰乌拉山和昆仑山脉的一部分,区内中部较低缓,具有西部高而东部低的地势特点。基本地貌类型除南北边缘山地为大、中起伏的高山和极高山外,广大地区主要为中小起伏的山高和高海拔丘陵、台地和平原。山地起伏和缓,河谷盆地宽坦,是青藏高原上高原面保存最完整的地区。

  昆仑山为本区最高大山脉,几乎集中了海拔6000米以上的极高山和5500米以上的高山。有现代冰川发育,并发育有一定规模的冰帽冰川。横贯于本区中部的可可西里山和冬布勒山-乌兰乌拉山中小起伏的高山带,除少数高峰超过5600米并有小规模的冰川分布外,一般山地海拔5100~5400米。上述两个宽谷湖盆带主要由宽坦的高海拔平原和台地组成,其间镶嵌着众多的湖泊,海拔高度一般在4900~4600米之间。它们之间高海拔丘陵广泛分布。从垂直方向看,本区从上向下有冰雪覆盖的极高山,中小起伏的高山和高原宽谷湖盆三层。

  2、气候地貌特点本区气候地貌类型主要包括冰川作用地貌、冰缘作用地貌、流水作用地貌、湖泊作用地貌、风力作用地貌等。冰川作用的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现代冰川仅在少数高山、极高山上分布,以大陆性冰川为主。冻胀作用、冰融作用、寒冻风化作用等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冰缘地貌。流水作用虽然亦很普遍,但由于水量有限、季节变化大、流水侵蚀和搬运作用都较弱,在现代河床中砾石磨园往往很差。湖泊作用如前所述,湖滨沉积物亦以砂砾石为主。风力作用也很醒目,某种意义上亦反映冰缘环境的特点,高原风力较大,风蚀作用使地表粗化十分普遍。综上所述,本区现代地貌过程显示了寒冷半干旱环境的气候地貌特征。

  3、河流与湖泊地貌本区是羌塘内流湖区和长江北源水系交汇地区。东部是楚玛尔河组成的长江北源水系。为雨水、地下水补给,大部分为季节性河流。区内河谷地貌大多呈高原宽谷,其中一部分河流贯穿在古湖盆中。除局部河段受构造影响外,一般河谷阶地不发育。本区西部和北部是以湖泊为中心的内流水系,处于羌塘内流湖区的东北部,湖泊众多。其中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7个,最大的为乌兰乌拉湖,面积为544.5平方公里。主要湖泊都呈近东西方向展布。区内的湖泊退缩比较明显,但并不强烈。

  4、地貌发育据地质资料表明本区特提斯海在侏罗纪末最终消失,全部脱离海侵。乌兰乌拉山西端长达2000米的海相侏罗系剖面,对古生物、古地理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白垩纪开始陆地地貌发育的新阶段。白垩纪和早第三纪均以红色砂岩沉积为主,反映了当时干热环境。早第三纪地壳相对稳定,夷平面发育,目前本区高山夷平面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中新世时期形成了一些新的盆地,古湖分布较广,普遍含有泥灰岩沉积,此期火山喷发活动强烈。本区西部熔岩被、平顶桌状方山地形很可能在这个时期开始形成的。上新世以来青藏高原的强烈隆起,本区地处高原腹地,主要表现为大面积的整体抬升,基本地貌形态变化不明显,区内局部差异性构造运动形成了一些第四纪古湖泊,如在昆仑山口附近和清水河等都发育的是更新世古湖。由于高原隆起,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更新世期间,区内至少发生三次冰期。冰期和间冰期的冷暖、干温变化以及晚更新世以来环境强烈寒旱化,对本区气候地貌过程和现代自然环境形成都有重大影响。

  5、地震在上新世晚期,可可西里原始高原海拔约1000米,高原面在第四纪共抬升了4000米左右,是青藏高原地区上长速度最大的区域,也是中国西部现代构造最活跃地带和中强地震的主要发育场所之一。有布喀达板峰-库赛湖-昆仑山口全新世活动断裂带;勒斜武担湖-太阳湖活动断裂;西金乌兰湖-五道梁南断裂;乌兰乌拉湖-岗齐曲断裂等主要活动断裂,据有关资料表明:1920年以来可可西里共发生过大于或等于6.0级的强地震9次,5.0至5.9级的中度地震15次,最大、最近的一次是2001年11月14日的8.1级地震,这次地震也是我国半个世纪以来最大的地震,全世界进入21世纪以来最大的地震。

作者: 语燃    时间: 2012-4-6 17:21

本帖最后由 语燃 于 2012-4-6 17:23 编辑

       四、可可西里地域分异规律

  整个青藏高原自东向西北表现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的更替与过渡。可可西里地区则居于半干旱地区内。

  水分条件是可可西里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分异的首要因素,决定着本区宏观分异特征。而水分条件主要取决于本地区所处的大气环流位置。本区水汽主要来源于印度洋孟加拉湾。水汽输送方向自东南向西北。天然降水自东南向西北减少,从500毫米左右逐渐降至不足200毫米。干湿分异的最终结果是:乌兰乌拉山北翼为本区最湿润的区域,整个地区自东南向西北变干。就山体而言,作为迎风坡的大阳坡,降水要比背风坡(大阴坡)多。具体至一定的山段,阴坡比阳坡表现的要湿润一些,阴坡的植被发育相对较好。随着海拔升高,温度降低,降水增加,高寒草甸或高寒草原逐渐被以稀疏状植被为主要特征的亚冰雪带所替代,在一些极高山区发育了多年积雪和冰川。本区的地表物质也是自然环境分异的重要因素。本区大部分地面都覆盖着一定厚度的沙层。它可以使天然降水或融水很快渗入下层,保存起来。由于沙层阻隔,土壤下层水分蒸发微弱,对植被的发育有利。以青藏苔草为主的高寒草原广泛分布为主导地理景观,而针茅草原景观仅出现在局部地方。覆沙层与青藏苔草的这种紧密关系在整个青藏高原北部高寒草原、高寒荒漠草原和高寒荒漠地带内都存在。因而从宏观上看,覆沙层的存在减弱了自然环境的空间变异性。但从局部地区来看,它却增加了自然环境的复杂性。

  可可西里地区河滩地面积比例较大,受到当地大气候条件的影响,形成隐域半隐域景观,这是区域性因素作用的结果,打乱和干扰了高原地带性景观的连续分布。在一些湖边盐分含量较高的地方,往往形成特别干燥的生境,发育了局部性的垫状驼绒藜高寒荒漠。这是地方性非地带性因素作用的结果。

  可可西里地区地域分异规律是在上述各种分异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1)与整个青藏高原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变干的总体趋势相适应,青海可可西里地区自然地理景观自东南向西北表现为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草原的过渡;

       (2)高寒草原是可可西里地区主要的景观生态类型,分布广阔。高寒草甸仅有零星分布,在具体地段上草甸呈斑状分布,有时与小灌木(金露梅)共同构成灌从草甸景观;高寒荒漠草原则仅分布在本区西部和西北部的部分地区;

       (3)高寒草原带内发生分化,典型的针茅高寒草原分布面积很小。扇穗茅高寒草原以东北——西南呈长条形分布在局部区域。

       (4)作为垂直带的高寒草甸仅出现在高寒草原带南部较高山地的阴坡、半阴坡,多呈斑状分布。出现的海拔高度自东南向西北升高,从4800米上升到5200米左右。

       (5)区内景观的垂直分化明显但简单。主要有3个带谱类型:

       a、高寒半湿润类型(高寒草甸带——亚冰雪带——冰雪带);

       b、高寒半湿润/半干旱类型(高寒草原带——高寒草甸带——亚冰雪带——冰雪带);

       c、高寒半干旱类型(高寒草原带——亚冰雪带——冰雪带)。


作者: 语燃    时间: 2012-4-6 17:23

  五、可可西里保护区气候特征

  1、温度本区温度因海拔高度差异的不同,绝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值均比五道梁气象站观测值低,年均温为-4.10C~10.00C,最低气温为-46.40C。最冷月为1月,这和内地平原地区相似。最热月在7月,但也有少数地区出现在6月或8月。在五道梁、太阳湖,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7时,最高气温出现在16~18时,17时的温度是峰值。

  2、降水量可可西里地区年平均降水量总的分布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境内年平均降水量在494.9毫米~173.0毫米之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雨季和干季分明。境内降水量在全年的分配上大部集中在5~9月,可占年降水量的90%以上,其中暖季(6~8月)可占年降水量的70%左右。由于复杂的下垫面对其上空气的加热作用,使空气层结不稳定,易导致热对流,引起阵性降水;同时,还由于海拔高、温度低,降水不仅以固态形式为主而且以阵性降水为主。另外,夜间较多,约占总量的50%以上。

  3、风力可可西里地区由于受高寒强劲西风动量下传的影响,成为整个青藏高原和全国风速高值区之一,年均风速分布由东南,东北向腹地及西部逐渐增大,风速等值线基本呈“嗽叭口型”平均风速在8.0~3.5米/秒之间。

作者: 语燃    时间: 2012-4-6 17:25

       六、可可西里保护区生物区系特征

  1、植物区系特征

  (1)青海可可西里地区现有高等植物约202种,分属30科102属。以矮小的草本和垫状植物为主,木本植物极少,仅存在个别种类,如匍匐水柏枝、垫状山岭麻黄。200多种植物中,青藏高原特有种和青藏高原至中亚高山、西喜马拉雅和东帕米尔分布的种在区系成分中占主导地位。并有一定数量的北极高山成分,而温带亚洲分布的种较少,温带和世界广布的种极其个别,仅出现在环境相对稳定的水域生境中,如海韭菜(Trigolochimaritima)和眼子(Polamogelon)。据初步统计,该区青藏高原特有种有84种,约占该区全部植物的40%,其中青海可可西里地区特有种和变种约有8个以上。青藏高原至中亚高山、西喜马拉雅、东帕米尔分布的种50个左右,占该区植物的35%。北极-高山成分约有5种,温带亚洲成分也仅10种左右。这些成分表明可可西里植物区系具有青藏高原快速隆起的典型特征,并与中亚高山有着密切的联系。

  (2)植物种类虽少,但是种群大、分布广。该地区由于特别高寒、干旱的严酷的自然环境限制了大多数植物的生存,该地区主要植物种,青藏高原特有种的种群十分庞大,分布也很普遍。如镰形棘豆(Oxyrropisjalcata),冰川棘豆(Oxytropisglacialis),唐古拉山点地梅,鼠鞠凤毛菊(Saussureagnaphalodes),匍匐水柏枝以及雪灵芝、镰叶韭,高山葶苈等。

  (3)具有垫状生长型的植物种类多,分布广,50种垫状植物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青海可可西里地区许多植物都以低矮、垫状的生长型出现,使该地区出现大面积垫状植被景观。在广阔的宽谷、湖盆地区,5种垫状的点地梅,5种垫状的雪灵芝,数种垫状的凤毛菊、黄芪、棘豆、红景天、水柏枝等在各地构成了世界上少有的大面积垫状植被景观。垫状植物大量出现,一方面表明青藏高原腹地高寒、干旱、强辐射、强风对植物生长的限制塑造,同时,垫状植物的存在发展对改造原始生态环境,尤其是土壤环境有着积极作用。

  2、动物区系特征

  目前已知青海可可西里地区哺乳类有29种,含5目9科15属;鸟类约54种。由于本区地势高亢,气候干旱寒冷,植被类型简单,食物条件及隐蔽条件较差,动物区系组成简单。但是,除猛兽猛禽多单独营生外,有蹄类动物具结群活动或群聚栖居的习性,因而种群密度较大,数量较多,这是青藏高原东部及南部森林动物不能比拟的。

       本区动物区系的组成特征主要表现在:

  (1)哺乳动物特有种占重要地位。青海可可西里地区的青藏高原特有种计有11种之多,其中最著名的物种有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和藏原羚等;具有产业意义的种类有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himalayana)和高原兔(Lepus-oioslolus);具有一定科研价值或在食物链中起到生态平衡作用的小型动物,计有多种鼠兔(Ochotonaspp)和松田鼠(Pitymysleucuius)等。分布于欧亚北大陆或中亚地区并见于可可西里的古北界种类有17种,这些种类为棕熊、猞猁、盘羊、岩羊和小毛足鼠等。狼系本区唯一的广布种。

  综上所述,可可西里地区哺乳动物的区系组成别具特色。原因是本区远离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一些中亚或蒙新区较为典型的荒漠、半荒漠种类以及其它北方种类,未能扩展到本区,致使古北界物种的成分明显减少。

  (2)鸟类以古北界成分居优势。鸟类的区系组成与哺乳类恰恰相反,即古北界种较多,而特有种仅7种(如:藏雪鸡、褐背拟地鸦、长嘴百灵、雪雀等),余为广布种,候鸟占一定比例,偶尔有大白鹭等迷鸟出现。

  (3)本区自东南至西北方向虽然分别出现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及高寒荒漠草原植被类型,但大、中型哺乳动物(如:藏野驴、野牦牛、藏羚、藏原羚等)均可见于上述各植被带,即无明显的地域差异,但在种群数量上会有一定的差别。例如,藏原羚喜在草甸和草原环境中栖息,数量相对较多,在气候更加干旱的荒漠草原带中较少见,甚至绝迹。

  (4)不同的植被类型,小型哺乳动物的组成也略有差异。黑唇鼠兔(Ochotonacurzoniae)在高寒草甸,拉达克鼠兔(ochotanaladacensis)却栖息于高寒草原及荒漠草原;而荒漠类型的小毛足鼠(Phodpusroborovskii)仅在本区西北隅的荒漠中出现。

  3、濒危珍稀动物中青海可可西里地区濒危珍稀的兽类有13种,其中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5种,即雪豹、藏野驴、野牦牛、藏羚羊、白唇鹿;二级保护动物有8种,即棕熊、猞猁、兔狲、豺、石貂、岩羊、盘羊、藏原羚;珍稀鸟类计有8种,即秃鹫、猎隼、大鵟、红隼、藏雪鸡、大天鹅。

       (本文整理于‘花雕’可可西里穿越攻略)



作者: 朗杰    时间: 2012-4-22 18:55

顶顶顶




欢迎光临 行者物语网 (http://xz.tqiantu.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