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版:《人民画报》(1950-1976)300多套极稀有资源限时放送 查看: 8568|回复: 1| |
精 品 资 源 分 享
NO.AK5077 -《人民画报》1950-1976 文件格式:PDF 今天将自己收藏整理的《人民画报》1950-1976年300多套绝版彩色期刊做一个大合集分享给大家,本文选取了300多套画报中的部分作为预览,喜欢的尽快收藏。《人民画报》是我国第一家大量使用彩色胶片和实现彩色印刷的期刊。1966-1976这十年间,《人民画报》与《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一起,成为未停刊的四大报刊之一,同时决定了《人民画报》的珍藏价值。
奋进的年代(1950-1959) 1950年7月《人民画报》正式创刊,这本杂志从一开始就气派非凡——它采用了那个年代少见和珍贵的彩色胶片和精美的全彩印刷,由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刊名,直送党和国家领导、国务院各部门。
1951年第4期:中国的南丁格尔——看到这张温柔、放射着圣洁光芒的脸,谁会想到她是经历过残酷战争洗礼的人呢。她就是拥有“中国的南丁格尔”美誉的白衣天使李蓝丁。1950年11月,李蓝丁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带领上海军医大学志愿手术队奔赴抗美援朝前线。在前线,她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着:检查伤员伤口,布置手术,组织X光检验……。在她的带领下,手术队以最快的速度治疗伤员,让他们尽快痊愈重返前线。回国后,李蓝丁被授予军医少校军衔,历任解放军南京军区总医院医务主任,解放军总医院医务部科主任、医务主任、副部长、顾问等职,还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2007年12月24日,83岁的李蓝丁走完了她光荣而圣洁的医疗生涯,安然离世。
1952年第6期:杭州市少先队员——1952年年5月,全国十七个单位共同发出了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的通知,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首次儿童节并延续至今。在那一年上海6·1儿童节晚会上,时任市长的陈毅高呼:“准备着,为建设祖国的事业,为实现毛主席的伟大理想而奋斗!”全体少年儿童队员响亮回答:“时刻准备着!”于是,这群6月在西湖边活动的少先队员,不知不觉间,已经和这个国家的命运完成了初步的融合。
1953年第3期:斯大林去世,天安门前下半旗致哀,而《人民画报》也有了自创刊以来的第一个黑白封面。斯大林逝世后,中苏这一对社会主义兄弟逐渐分道扬镳,双边关系走入了新的阶段。
1954年第6期:给毛主席献花的少先队员——1954年五一劳动节活动之后,毛泽东提出“不要只给我一个人献花嘛”,于是王光如(左)和刘春延(右)成为在天安门上给毛泽东献花的最后一对少先队员。而这段经历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王光如的命运。在献花之后,她开始担任少先队各种活动的司仪,并被导演苏里选中出演电影《祖国的花朵》和《皮包》。不过王光如没有从此走向演员明星的道路,而是从北京女一中保送到清华附中,最终考进北京航空学院,毕业后她被分配到石家庄飞机制造厂,目前仍是河北省人大代表。
1955年第12期:丰收的喜悦——在1955年,全国农村合作社运动达到高峰,不过高速发展也导致了许多问题,不少地方出现了新建社散伙和社员退社现象发生,中央也多次发文进行调整。当这幅名为《合作社员的喜悦》刊登在了55年12月份的封面上时,它既是一种对整年工作的总结:虽有波折,但值得肯定。同时也是对未来政策的表态:3年后,比合作社更进一步的人民公社运动在全国广泛开展。
1956年第11期:白石山人——1956年11月,国画大师齐白石登上了人民画报封面。而这一年也是齐白石声誉的巅峰——53年,他被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1954年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1956年又获得了国际和平奖。据说那一年著名画家张大千拜访毕加索时,未见其原作,只见到一捆捆他临摹齐白石的画作。翌年9月,齐白石离世,享年93岁。
1957年第5期:鞍山钢铁厂——灯火通明的鞍山钢铁厂车间成了这一年最好全国形势的最好的注脚——第一个5年计划在这一年完成,国民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工业的增长达到了130%,国家财政收入翻番。这是一组令人振奋的数据。鞍山钢铁厂也是五年计划创造的一个传奇,该厂建立于1914年,但历经战火后已是一片废墟,日本专家曾断言这里只适合种高粱,没有二十年无法恢复生产。五年计划中,中国发出了“全国支援鞍钢”的号召,仅仅数年,钢产量几乎占到全国总产量的一半,成为了中国名副其实的“钢都”。至今仍是中国重要的钢铁生产企业之一。
1958年第8期:县委书记和试验田——1957年春天,当时的湖北红安县委书记程鹏带领全县干部参加农业生产以摆脱“官僚作风”,并自己种了一亩花生试验田,“采用先进技术,组织干部、农民参观、评比、辩论。实现了对全县花生生产的指导。”在当年湖北省专门给中央的报告中:提到了这些花生田创下的记录:亩产一千一百九十斤。随着报告他也闻名全国,并登上了人民画报的封面。也是在他种试验田的这一年,大跃进开始。
1959年第5期:第一个世界冠军——1959年,年仅21岁的容国团,夺得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这是中国运动员在世界性比赛中夺得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1957年从香港回国,从此开始了一生的辉煌:25届世乒赛单打冠军;获得世乒赛团体冠军;随后率领中国队夺得第28届世乒赛的女子团体冠军……然而,他灿烂的生命却于1968年嘎然而止。十年动乱中,他遭受诬陷含冤自尽,年仅31岁。1978年,国家体委为容国团恢复名誉。
革命的年代(1960-1969) 1960第13期:红旗插上珠穆朗玛——1960年3月,在新中国饱受饥荒折磨的这一年,中国派出了214人的庞大队伍,第一次尝试从北坡攀登珠峰。5月25日凌晨4时,在付出了3人遇难的巨大代价之后,人类第一次从北坡成功登顶,奇迹般的站在了珠峰之巅。然而,由于凌晨登顶光线过暗未能拍照,这次壮举很久以后才被世界所承认。登顶一个月后,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举行了7万人的盛大集会,庆祝珠峰登山队凯旋归来。这成为那一年为数不多振奋国民的大新闻。
1961年第8期:京剧大师梅兰芳——1961年8月,中国一代京剧大师梅兰芳他走完了他的一生。封面上的照片是梅兰芳在其代表作《贵妃醉酒》中饰演杨贵妃时的剧照。梅兰芳曾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过文联副主席、剧协副主席、戏曲学院院长、京剧院院长等职位,为中国京剧史上的丰碑式人物。他去世那一年,电影《洪湖赤卫队》和《红色娘子军》等“主旋律电影”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梅兰芳的国庆十周年献礼——新编京剧《穆桂英挂帅》成为他留给人们的最后的经典。
1962年第2期:百花齐放——1962年,经中央批准,《关于当前文学艺术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又称《文艺八条》)由文化部党组下发全国各地文艺单位执行。这一年,中央开始调整党和知识分子的关系,沉寂已久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得到重新宣传。这一年12期《人民画报》的封面呈现了各种文艺形式:用叶子演奏的白族姑娘;《桃花扇》中的女主角李香君、中国传统草木画等,整年的画报都有人感到轻松和活泼。
1963年第5期:竺可桢:“把天管起来”——竺可桢,我国气象、地理学界的奠基人,早年留学哈佛,1928年创立第一个由中国人控制的气象台,随后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1949年参与了中国科学院的筹建。在1962年,竺可桢以72岁的高龄加入中国共产党,这在当时的知识界引起强烈的轰动,很多知识分子随后纷纷入党。1963年,他发表了一篇关于中国气候的论文也引起了科学界的轰动。毛泽东阅读了此文后接见了他,他对竺可桢开玩笑的说“我们两个人,既管地又管天,就把天地管起来了。”
1964年第1期:永远的阿诗玛——出生于云南普洱的彝族少女杨丽坤后来被公认为中国的费雯丽。她在17岁时便主演了当时风靡全国的《五朵金花》,1964年又主演了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声音乐歌舞片《阿诗玛》,并登上了人民画报当年1月的封面。但杨丽坤却因参演的这部爱情悲剧电影却使她后半生遭遇了巨大的不幸。杨丽坤被指责是“资产阶级小姐作风”,宣扬“资产阶级恋爱观”,影片一拍完,她就陷入一连串的批斗中,后来导致了精神失常。杨丽坤也从未在神智清醒的状态下,看到过这部电影。后来,她和一个忠实影迷唐凤楼在1973年喜结良缘,后生下一对双胞胎儿子,在上海度过余生。
1965年第9期:红灯记——“...怀抱红灯心间暖,它使我浑身热血全沸腾划着火...亮晶晶光芒灿烂,胜比日月明,继续闹革命,驱走黑夜迎黎明!”这是京剧《红灯记》里的李铁梅的唱词。这部讲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与日军斗争的现代京剧,在文革期间被选为八大样板戏,唱遍了全中国,成为了当年的“流行歌曲”。而京剧中人物高举红灯英姿勃发的形象,也成了一代人审美的标准。
1966年第8期:读《毛主席语录》——这本红宝书从这一年开始成为中国人生活的颜色聚焦点。红色革命掀起的波澜席卷全国。这一年5月,全国掀起了学习毛泽东著作的热潮。最灿然发亮的封塑书皮,最快的运输速度,最令人温暖的精神食粮。阅读这些著作已经成为一种庄严的政治仪式。《毛主席语录》也顺利成章成为全球发行量最大的书籍。
1967年第11期:《我们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毛主席和我们在一起》
1968年第9期:毛主席去安源(油画)。
1969年第12期: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他的亲密战友林副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
激荡的年代(1970-1979) 1970年第11期:支持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
1971年第10期增刊:毛主席语录——我们的革命已经获得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欢呼,我们的朋友遍于全世界。
1972年第8期:舞剧《喜儿参军》。革命现代舞剧《白毛女》,表现了我国民主革命时期农村的阶级斗争,歌颂了农民群众反抗地主阶级压迫的革命精神。图为翻了身的喜儿拿起枪杆子,参加了八路军。
1973年第11期: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特辑。
1974年第11期:欢呼成昆铁路通车。
1975年第1期:《闪闪的红星》电影里的潘冬子。潘冬子是电影《闪闪的红星》中的人物,1974年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故事讲述了年仅十岁的潘冬子一心想参加红军的故事。
1976年第11期: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永垂不朽!毛泽东主席追悼大会。1976年9月9日0时10分,毛泽东主席逝世。9月18日,首都百万人民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毛主席追悼大会,表达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对毛主席衷心的爱戴。
百度网盘|328套.pdf | |
相关推荐 免责声明 本站仅为用户之间信息交流之媒介,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本站服务器不储存任何音视频文件,所有内容包含图片的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站内下载链接仅供个人学习交流使用,请于24小时内自觉删除,若用户非法收藏、传播或将资源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均与本站无关,所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使用者自行承担。如本站点所发布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第一时间联系管理员317379335@qq.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 行者物语纪录栏目衍生于旅行和大自然保护,弘扬理性、独立思维。
自然世界是澎湃激情最大的源泉,野生动物在苦难困境中顽强求生,如你想帮助改变点什么,请从这里开始【野生动物保护组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