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为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杂志之一,半月刊,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读者》属于文摘类杂志,自身只发表少量原创内容,大多数文章通过摘取其他报刊杂志并支付稿酬来发表。 在博大的中国版图上,兰州的存在感并不强。但这座黄河唯一穿过的省会城市,有着千年的历史文化,被陈寅恪称为“续汉魏两晋之学风,下开北魏南齐、隋唐之制度,承前继后,继绝扶衰。”悠久的地理历史文化与现代的生活方式相结合,产生了著名的“兰州三张名片”,除了黄河外,还有牛肉面和《读者》。牛肉面自不必说,这款融合多民族特色的美食,讲究“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清汤红油、白萝卜绿蒜苗和香菜,加上黄得透亮的面条,醇厚鲜香。 而走向全国,并影响几代人青春的,当属《读者》杂志。余秋雨曾说,在龙尾山下,黄河之滨,几个无名有为之士,居然办出了一份世界有名的好杂志。今天带给大家分享的这套资源即是《读者》1981~2021四十年全套大合集。 《读者》的名气之大与甘肃的偏僻形成鲜明对比,因此出版界常有一问:为什么《读者》会出现在兰州?《读者》的创办者将之归因于西北的万千气象和深厚的人文蕴涵,这里山河壮丽,气质复杂。刘东明在歌曲《西北偏北》中唱道,西北偏北,牛马很黑,你饮酒落泪;西北偏北,把兰州喝醉。而在甘肃人民出版社的墙上,写着这么一句话:“世界上许多最美丽的花,往往开在无人知晓的地方。” 《读者》之类的文摘巨头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顺势而兴,成为了几代人的回忆,1980年秋,甘肃人民出版社的编辑胡亚权和郑元绪,两个理科出身的人开始在兰州一间六平米的小房间里决定办一个综合性的文摘类杂志。二人定下“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启迪思想,开阔眼界”的16字办刊方针,开始到处搜罗文章,1981年《读者文摘》创刊。 80年代的《读者文摘》常以较大的篇幅刊登西方优秀文学作品,介绍国外的知识信息。许多刊登在册的稿子都是国内首发,甚至是直接从国外期刊上翻译过来的,对国内读者而言十分新鲜,因此销量大增。80年代中期,国内社会教育逐渐步入正轨,国人极度的知识饥渴症得以缓解。但身处市场经济巨大变革中的人们,日益面临多元化价值的冲突,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叩问,亟需理性的思考和心灵慰藉。 1985年之后,《读者》的知识科普性文章减少,增加心灵关怀和爱国主义内容,发行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在1994年,期刊征订普遍下滑之时,《读者》的发行量却逆势而上,高达400万份,成为全国第一大刊,成为了行业“标杆”。而进入新世纪后,综合性文摘期刊迎来了又一个发展黄金期。类似《读者》的综合性文摘期刊,品类占总期刊的1%,但其发行量却占近10%,即中国每发行10本杂志,就有1本是综合性文摘期刊。从2004—2007年,《读者》的月发行数量达到了400万册以上,且平均期印数连续8年稳居全国第一,创下了“中国和亚洲第一期刊、世界排名第四期刊”的神话。 《读者》发刊至今已41年,多年来,其一直坚持优美、隽永的办刊理念。挑选的多为名家撰写的美文,大量读者曾反映,《读者》的文章十分优雅,行文设计精巧。也因此,《读者》一直是被老师推荐的优秀作文素材,就连语文考试中,也有不少阅读理解素材文章选自《读者》。但现如今也不可抗拒地随着时代而衰弱。近十年来,万座报刊亭被拆除,实体书店零售码洋下降,报刊杂志的“关停潮”一波又一波。人们总在喊杂志已死,但许多杂志已经成为旧日的烙印,但顺时代而兴,也必将被时代带来的衰败趋势裹挟。
百度网盘: 1981-2021 提取码:回复可见
阿里网盘: 1981-2021 提取码:回复可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