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位置:行者物语 > 行者公益 > 自然生态
一个拥有广阔高尔夫球场和绿树成荫海滩的西班牙度假胜地现在又增添了新的绿色景点——全球第一家将污水转变成清洁能源的工厂。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物种中,入侵中国的就有50余种,涉及农田、森林、水域、湿地、草地等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对我国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安全造成极大挑战。那么,你了解什么叫“生物安全”吗?“生物入侵”又是怎样的过程?
华沙气候谈判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表示,这是中国第一部专门针对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战略规划,对提高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综合能力意义重大。
一件有美国篮球队标志的T恤衫怎么会穿在一个非洲姑娘身上?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官网报道称,这要从全球化、消费主义观和资源的回收利用说起。
最近见到一位致力于女权主义的朋友,不出意料,她对公益界的性别活动(比如防止女童受侵害)很不满意,批评公益人士将这种议题化为常规模式,以及由这种模式所带来的弊端。
中国有强烈的愿望去探索能够反映深厚的中华文化传统、智慧和洞悟的生活方式。道家和儒家作为中国两种原生的精神和哲学传统,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方式的复兴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一位在美国生活了20多年的华人向《环境与生活》介绍,秸秆焚烧在美国是个稀罕事儿,像我国这样大面积集中焚烧秸秆在美国更是匪夷所思。但有意思的是,美国有的农业大州竟然并未禁止焚烧秸秆。这又是为什么呢?
人生佛教的弘扬,正是致力于从佛法的角度为民众提供健康的生活理念,并以此解决当今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那么,在环保的问题上,佛法又能为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迪和帮助呢?
环境是人类生存之所依,自人类诞生起有生命活动的第一天,人类与环境就开始有了密切的关系。生命的欲望与本能使人直觉地感悟到“天地与我并生”(庄子语),人类不能脱离自然而生存;懂得人与自然相共存的原理,并对宇宙天地予以关注。
寻找病源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对我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居环境发展模式的反思。我们的生存方式在哪些方面是对环境不负责任的?人类到底应该如何与自然相处?
勇敢地向那条新路迈出坚定的第一步。不需要别的什么,只需要一颗博大无私的爱心,我们的生命虽然有限,但有限的生命会被子孙们无限地延续下去。我们留给他们的财富,还有什么比一片蓝天,一片绿地更为珍贵呢?
自然伦理、土地伦理,当生态保育的观点逐渐深入到最基础的文明角度与道德角度时,人们从心而作,自然更能注意到生态,那麼许许多多的环境问题一定可以迎刃而解了。
以青藏高原为中心的藏区的人们都有着对自然山林崇拜的习俗,由于民间宗教信仰和自然崇拜等方面的原因,一些农业生产方式的维持是以森林的存在为前提的,人们对森林的砍伐也是有节制和有规则的。
本文试图对于东西方的生态保护意识的萌生作一简单的比较,意在显示,无论基督教文化还是佛教文化,其中都有关于爱护生命,爱护环境的思想成分。但其中对环境保护的关心、关于绿色生态的主张,历来都是经过阐释发挥而引伸的结果。
中国生态文化传统是在悠久的农业文明中延续了数千年之久的伟大传统,尽管它存在不少的时代局限性,但是它留下的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丰富经验和深刻智慧为人类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气候变化:2023年7月可能是有史以来最热月份
夏威夷“恶魔草”泛滥,环保组织训练狗狗对
• 去高原,邂逅那一抹清凉的蓝
• 全球变暖:阿尔卑斯山由白转绿,植被40年增
• 世界海洋日,认识一下这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
• 梨花这么美,为什么很少出现在城市里?
• 中国人喜爱的葛,为何到美国成了“恶魔”?
• 老家的野猪又回来了
世界地球日化废弃垃圾为脑洞艺术:环保理念
世界地球日:带你细数50年来的环保大事记
触目惊心:现代生活改变自然世界
阿拉斯加冰层中的气泡为我们敲响气候警钟
从禁食野生动物看全民生态意识觉醒
从根本审视舌尖上的文化
• 让教育成为惩戒的底色
• 自我隔离状态下的思考:敬畏自然,善待生灵
• 认识气候变化,最需要的是常识
• 在洪水到来之前,我们必须走下道德高地
• 适者生存岂是敷衍环保的借口
• 有“理性”的放生才是真正的善
《The Turning Point 转折点》:环境破坏、
瞬间非永恒:《爱之歌》,全球变暖之下拯救
• 西班牙深刻街头实验:面对种族歧视,你会怎
• 《乌鸦》:从农夫到军人,关于和平与公正的
• 《跟随》:美丽心灵归有所依
• 《暂停》:一只迷失的猫——城市与自然的背
• 《有人出10亿让我放弃你》:泰国感人广告讲
• 《坚不可摧》:热血励志车手的骑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