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
- 313
- 分享
- 2
- 精华
- 1
- 行者币
- 9922
- 积分
- 22216
- 相册
- 2
- 好友
- 14
- 阅读权限
- 200
- UID
- 1
- 帖子
- 496
- 行者币
- 9922
- 在线时间
- 1139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1-10-8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体验行者互动乐趣。
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 点击登录
关闭
欧美国家有愈来愈多的中小学校,在体育课中导入攀岩运动,因为许多的证据显示,儿童及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模式,往往会对成年后的行为有明显的影响,而攀岩则是许多教育专家认同的一种身心发展训练的绝佳工具。
例如万芳医院复健科职能治疗技术长王淑贞小姐,在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肤触与脑部发展趋向]中就提到:“…根据统计,台湾地区约有10—15%的孩子有感官经验不佳的问题,………感官经验不佳的婴幼儿,通常会出现学习或情绪障碍。……正向的感官经验能使宝宝人格及智能有正向发展:……触感迟钝的孩子则通常会有反应慢、发育及小肌肉运动不灵活、大脑学习分辨能力弱等现象。……父母应该适当善用我们的自然环境,包括晒太阳、游泳、玩耍、走石子路、攀爬活动等,让孩子多接受不同的触感,不要剥夺了孩子接受触感经验和学习机会。“可见在儿童成长期,让他们从事攀爬活动,将能帮助他们脑部进行更有效的学习活动,而攀岩乃是人的身体与大自然岩石间最亲密的对话活动,儿童籍由手脚接触岩石表面,寻找裂隙或把手点,并让身体在岩石上保持平衡,这就是最有趣的正向感官接触经验。
另外小学皆段的儿童,身体的成长几乎每天都有变化,一夜之间四肢又长了一些,脑子却还停留在昨天的印象。大脑命令手去取杯子,以为手要延伸30公分才够的到,没想到手已变长,所以就将杯子碰翻了。这时期的儿童常常摔跤、碰翻东西,实非他们所愿,而是身心协调系统(mind-body-coordination)出现问题。而攀岩则是改善此现象的最好一种运动,因为在岩壁上,眼睛看到的握点,手脚必须配合协调抓住,才能让身体在岩壁上移动,经由不断的练习,小朋友就可充分理解每个阶段的身体变化,进而更有效的掌握自己的行动。
至于攀岩活动对青少年的心理影响其效果就更大了。在先进国家,教育主管当局早已了解,适当的冒险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必修课程,所以他们从小学开始,就在课程内安排“冒险教育学程”,鼓励青少年面对挑战、克服困难,培养不畏挫折、奋勇向上的精神,而攀岩运动因为它的方便性(利用人工岩场,可在校园内实施)及足够的刺激性(既安全又有挑战性),所以往往被学校利用来作为冒险教育的一项有效工具。反观我国青少年朋友并不被鼓励从事任何冒险性的活动,尤其在校内任何活动中假如有危险的因子存在,基本上是不受师长欢迎,或许如此可以方便学生管理并减少意外发生的机会,但相对的这些受到过度保护的学生,当他们在课业或生活上遭遇困难时,就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了。是故,在体制内教育导入一些安全可控制的冒险活动如攀岩等,应该是教育界的一个重要思考课题。
综观深圳的现状是深圳六成孩子有“心病”,主要表现是动作太多、语速太慢、吃饭挑食、睡眠不安。罗湖区妇幼保健院最近的一项幼儿健康筛查显示,深圳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发育和行为问题比较突出,约67%的儿童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卫生问题,远远高于国内其它大城市。
最近,罗湖区妇幼保健院儿童心理保健专科医生通过向幼儿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对罗湖区范围内的3岁至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心理行为调查,总共收回有效问卷近9000份。
通过对问卷进行分析,从事儿童心理保健临床治疗与研究十六年的龚建华付主任医师得出的结论是:总体上有67.4%的儿童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卫生问题,和国内其它大城市平均30至50%的发生率相比要远远高的多;而在个别幼儿园,这一比例更高达90至92%;按照发生率的高低排序,位于前五位的分别是:行为问题占25.8%,情绪障碍占21.3%,语言发育不良占17.2%,进食障碍占16%,睡眠障碍占6.7%。
据了解,接近9000例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筛查样本,在深圳是少见的,可以比较真实地反映深圳市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方面的健康状况。这次筛查发现的存在心理行为问题的幼儿中,有15%左右已经到了必须接受治疗的程度,而心理行为问题矫治的过程非常复杂,而且越是早发现、早矫治效果就越好。
在心理问题的前五位中占第一位的就是行为问题,而攀爬训练恰恰就是矫治行为问题的一项重要手段,通过对8家我们为其已建攀岩墙学校(中国地质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州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广东省实验中学、广西南宁三中、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江苏省江阴一中、重庆市人民小学)的调查来看,攀爬训练深受学生的欢迎,对青少年及幼儿心理行为的正常发展起了很大的帮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