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是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初期,年轻人成为这次运动坚定的主力军,并争做红卫兵,以成为革命英雄。本片采访了五位曾经的红卫兵,讲述他们当年的经历,以口述历史的方式还原了那个极端、荒诞、充满磨难的年代,引人反思。 1966:我的红卫兵时代 (1993) 导演: 吴文光 主演: 刘龙江 / 胡晓光 / 徐友渔 / 黄玲 / 田壮壮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片长: 165分钟 又名: 1966, My Time in the Red Guards / 1966, wo de Hongweibing shidai IMDb链接: tt2517686 1966年是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初期,年轻人成为这次运动坚定的主力军,并争做红卫兵,以成为革命英雄。本片采访了五位曾经的红卫兵,讲述他们当年的经历,以口述历史的方式还原了那个极端、荒诞、充满磨难的年代,引人反思。受访者包括中国第五代导演之一的田壮壮和著名公共知识分子徐友渔。 片子主要由五个红卫兵(刘龙江、胡晓光、徐友渔、黄玲、田壮壮)对“文革”的回忆组成,并穿插眼镜蛇摇滚乐队为此片创作排练以及演唱主题歌《我的1966》(作词于坚)的过程、郝志强带有隐喻色彩的水墨动画和“文革”新闻纪录资料。片子分为:1、长在红旗下;2、加入红卫兵;3、拿笔做刀枪;4、见到毛主席;5、砸烂旧世界;6、建立新世界;7、回到九二年。共七个段落。 受访者穿行在1966和1992两个年份之间,沉浸在1966之中让他们兴奋,意识到1992又让他们在历史和现实中躲躲闪闪,历史记忆终归是大脑的存储物,“历史总是现在的历史”,它与现实的不谐往往被意识所遮蔽和涂抹,讲述时色彩分明的两种情绪,无情的揭露了人处于历史中的矛盾和狡谐。记忆的洪水终归被意识的闸门所控制,这毕竟不是进行时态中的1966,而是属于1992年的1966。“回到九二年”让他们俨然变了一个人,翻涌的湖水又重归于宁静,与现实保持某种一致性的历史如同那堆照片和纪念物一样被部分展示,最终又被收入柜中成为藏品。 吴文光,1956年出生云南昆明,1974年中学毕业后到农村当“知识青年”务农至1978年; 1982年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之后在昆明和新疆做中学教师三年,在电视台做记者、编辑四年。1988年至今,作为自由职业者居住北京。纪录片作品:《流浪北京》(1990年)、《我的1966》(1993年)、《四海为家》(1995年)、《江湖》(1999年)、《和民工跳舞》(2001年)、《你的名字叫外地人》(2003年)、《操他妈电影》(2005年)、《亮出你的家伙》(2010)、《治疗》(2010)、《因为饥饿》(2013)、《调查父亲》(2016)、《之间》(2017)、《自传:穿过》(2017)、《自传:挣扎》(2018)、《自传:恐惧》(2019)、《度过三章》(2020)。短片:《日记:1998年11月21日,雪》(1999年)、《公共空间》(2000年)、《寻找哈姆雷特》(2002年)著作:《流浪北京》、《革命现场1966》、《江湖报告》、《镜头像眼睛一样》;主编《现场》(出版三卷)。2005年,策划与组织村民影像计划。2010年,策划与组织民间记忆计划。 获奖信息 1993 山形国际电影节 小川绅介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