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蒙托夫
2015-2-26 19:20|查看:1146|评论:0|字体:小 中 大 繁体
米哈伊尔·尤列维奇·莱蒙托夫
出生 | 1814年10月15日 俄罗斯莫斯科 |
---|---|
逝世 | 1841年7月27日 |
职业 | 诗人、作家、艺术家 |
国籍 | 俄国 |
体裁 | 浪漫主义、诗歌 |
米哈伊尔·尤列维奇·莱蒙托夫(俄语:Михаил Юрьевич Лермонтов;1814年10月15日-1841年7月27日),俄国作家、诗人。被视为普希金的后继者。
生平
父亲尤里·彼得罗维奇·莱蒙托夫是退役军官,母亲玛利亚·米哈伊洛夫娜早逝,由外祖母家抚养长大,童年是在奔萨省阿尔谢尼耶娃的塔尔罕内庄园中度过,自幼体弱多病,能说流利的法语和德语。1827年全家搬到莫斯科,1828年进入莫斯科贵族寄宿中学,着手研究普希金和拜伦,开始从事写诗创作,这时期的主要作品有《海盗》、《罪犯》、《奥列格》。
1830年3月,莫斯科寄宿学校改为普通中学,莱蒙托夫请求退学,并前往斯托雷平家族的谢列德尼科沃庄园,同年考入莫斯科大学。在友人A·M·韦列夏金娜的家中结识E·A·苏什科娃,并与之热恋。这时期开始抒情诗的创作,但他不断地移情别恋,又爱上了剧作家伊万诺夫的女儿伊万诺娃。1832年,前往圣彼得堡。同年11月通过近卫士官生入学考试。1835年,成为禁军骠骑兵团骑兵少尉。1837年1月27日普希金在决斗中受了重伤,29日死亡,莱蒙托夫得知消息后悲愤至极,写下了《诗人之死》,激怒了沙皇。1837年2月18日莱蒙托夫被捕,调任下诺夫哥罗德高加索骑兵团准尉,足迹遍布舒沙、库巴、舍马哈、卡赫季。由于外祖母的奔走,1838年4月回到彼得堡。1840年生平唯一一部诗集发行。1840年2月,与法国公使之子巴兰特发生冲突,莱蒙托夫朝天放了一枪,被交付军事法庭。1840年4月,调往高加索现役军队田加骑兵团,第二次流放高加索。7月参与了高加索山民战斗和瓦列里克战役。1841年2月初,返回彼得堡,其英勇事迹备受肯定。1841年4月回到高加索。
1841年7月27日,在皮亚季戈尔斯克市近郊旁的马舒克山麓,韦尔济林的家庭晚会上,莱蒙托夫的玩笑激怒了士官生学校同学马丁诺夫,虚荣心很强的马丁诺夫要求决斗。莱蒙托夫没有开枪,结果马丁诺夫一枪击中了莱蒙托夫的心脏,当场身亡,年仅27岁。外祖母将其安葬在塔尔罕内。
主要作品
抒情诗《鲍罗金诺》、《祖国》充满了爱国感情,《孤帆》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
长诗《恶魔》抨击了黑暗的农奴制社会。
《童僧》描写了一个不愿过监狱般修道院生活的少年山民的悲惨遭遇。
《商人卡拉悉尼科夫之歌》叙述蔑视沙皇权势、敢于和沙皇卫兵决斗的青年商人的悲剧。
中篇小说《当代英雄》,写以毕巧林为代表的贵族知识分子在沙皇统治下精神空虚的生活。
剧本《假面舞会》反映上流社会的虚伪和欺诈。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本词条来源于互联网 敏感内容反馈:317379335@qq.com |
分享到: |
专注藏地旅游;江河为墨,大地为纸,跟随千途行远方,见世界!
『圆梦西藏』拉萨+林芝+大峡谷+日喀则+纳木措+羊卓雍措_9日8晚跟团游
¥5100/人起
『深入藏地』西藏阿里南线+珠峰大本营+冈仁波齐转山+古格王朝10日深度游
¥2800/人起
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