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释义

西藏千途旅游

您当前的位置:行者物语 > 名词释义 > 人文综合 > 威尔第

威尔第

2015-2-27 19:57|查看:837|评论:0|字体: 繁体

威尔第

朱塞佩·福图尼诺·弗朗切斯科·威尔第

全名Giuseppe Fortunino Francesco Verdi
出生1813年10月10日
帕尔马公国
逝世1901年1月27日 (87岁)
意大利王国米兰
所属时期/乐派浪漫主义
擅长类型歌剧,合唱
代表作歌剧《纳布科》《埃尔纳尼》《麦克白》《茶花女》《路易莎·米勒》《假面舞会》《命运之力》《唐卡洛斯》《游吟诗人》《阿依达》《奥泰罗》《法尔斯塔夫》,安魂曲

朱塞佩·福图尼诺·弗朗切斯科·威尔第(意大利语:Giuseppe Fortunino Francesco Verdi,1813年10月10日-1901年1月27日)出生于帕尔马附近的勒朗科勒(Le Roncole),逝世于米兰,意大利作曲家。

威尔第和理查德·瓦格纳一起被认为是19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歌剧创作者。

威尔第从1824年开始学习音乐,他为焦阿基诺·罗西尼的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写了序曲。然后他去米兰,但那里的音乐学院拒绝接受他,他并不灰心,继续自学。

他的处女作是《奥贝尔托》(Oberto),此后他又写了《一日国王》(Un Giorno di Regno),这是他第一部喜剧,但不成功。1842年他创作了他的第一部不朽之作《纳布科》。

其后他的佳作屡出不叠。1872年他的另一部巨著《阿依达》问世。对于这部歌剧的创作目的,坊间有不少传言。实际上这歌剧并不是为开罗总督歌剧院的开幕式,也不是为苏伊士运河开航而作的。

威尔第晚年主要修改他早年的作品。威尔第支持意大利当时的独立运动,他的一些作品中有暗示这个运动的情节。直到今天还有人建议将他为《纳布科》所作的合唱《飞吧,思想,乘着金色的翅膀》(Va' pensiero, sull'ali dorate)作为意大利的国歌。

生平

早年

威尔第

杂志Vanity Fair中的威尔第 (1879)

威尔第出生地

威尔第出生地

威尔第出生于意大利布塞托附近一个名叫Le Roncole的小村庄,其父为卡罗·朱塞佩·威尔第,其母为路易吉亚·乌蒂尼。

当他还是个孩童时,威尔第的父母搬往布赛托,在当地的图书馆里威尔第阅读大量书籍,为今后的创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威尔第也在布赛托学到了最初的作曲知识。威尔第在20岁时前往米兰深造。他在参与歌剧演出和音乐会(多数为德国音乐)的同时接受私人的对位法教学。

回到布赛托后,威尔第担任当地的音乐总监,并在当地商人和音乐爱好者安托尼奥·巴列兹的支持下,威尔第在1830年于巴列兹府中举行了个人首次公演。出于对威尔第音乐的热爱,巴列兹邀请他担任自己女儿玛格丽塔的音乐教师。威尔第其后与玛格丽特相爱,并于1836年5月4日结婚。他们共同生育一双子女,但都在威尔第谱写他的第一部歌剧期间夭折。不久后,玛格丽特也因脑炎去世,年仅26岁。威尔第非常热爱他的妻子和孩子,他们的相继过世给了他沉重的打击。

初现锋芒

威尔第由斯卡拉大剧院出品的处女作《奥贝尔托》于1839年11月上演,并获得一定的成功。演出后,斯卡拉大剧院总监向威尔第提供了一份包含演出额外两部作品机会的合同。

在他筹备自己的第二部歌剧《一日国王》时,妻子玛格丽特去世。这部在1840年9月上演的《一日国王》也并不成功,威尔第因此陷入绝望当中,并发誓永远放弃作曲。所幸,斯卡拉大剧院总监梅雷利说服威尔第写下了《纳布科》,这部歌剧在1842年3月的首演让威尔第一举成名。相传(以及威尔第在1879年的自传),是希伯来奴隶的合唱《乘着金色的翅膀》促使威尔第再次谱写音乐。

在1843年后的10年中,威尔第创作了14部歌剧,这段时期被称作他的“画廊年”。这些歌剧包括1843年的《伦巴第人在第一次十字军中》,和1844年的《埃尔纳尼》。对某些人来说,威尔第创作的最重要、最原创的歌剧是1847年的《马克白》。威尔第在《马克白》中首次尝试创作一部没有爱情故事的歌剧,这也打破了19世纪意大利歌剧的基本惯例。

在1847年,威尔第改编了《伦巴第人在第一次十字军中》并将其命名为《耶路撒冷 (歌剧)》,该部歌剧被巴黎歌剧院 (剧团)搬上舞台。由于一些必须遵循的巴黎惯例(包括芭蕾舞),《耶路撒冷》成为威尔第的首次法国大歌剧形式的尝试。

中年

玛格丽特去世后,威尔第在1840年代中期与事业已至迟暮之年的女高音朱塞佩娜·斯特雷波尼展开了一段关系。他们婚前同居的日子在一些其住过的地方被称作是风流的。威尔第与朱塞佩娜在1859年8月在日内瓦结婚。在和朱塞佩娜居住在布赛托期间,威尔第在维拉诺瓦苏拉尔达小镇外购买了一处房产,并与父母同居。其母亲过世后,威尔第便一直住在位于圣阿加塔德威尔第别墅,至死也没有再搬过家。

在他的“画廊年”即行将结束落之时,威尔第创作了他最伟大的杰作之一的《弄臣》(1851年于威尼斯首演)。由于这部歌剧主要建立在雨果的一部戏剧(Le roi s'amuse)之上,它的唱词必须经过大量的修改才能够符合当时的审查标准,威尔第也因此数次几乎彻底放弃它的创作。这部歌剧一经上演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通过《弄臣》,威尔第将他对当时社会的关注、多元的文化以及各种新奇的元素融入他的歌剧当中。 《弄臣》中的音乐包括了乐队音乐(比如第一场或咏叹调《女人善变》),意大利式的旋律(比如著名的四重唱《赞美你,美丽的爱神》),室内乐(比如弄臣与斯帕拉富奇莱的二重唱)。

在这之后威尔第创作了他的“中期三大歌剧”中的第二部和第三部,分别是《游吟诗人》和《茶花女》。后者以小仲马的同名小说为基础。《茶花女》是威尔第最著名的歌剧,也是最受欢迎的歌剧。

晚期作品

威尔第

1876年的威尔第 by Etienne Carjat

威尔第

威尔第的签名

在1855年到1867年之间,威尔第创作出大量的以《化装舞会》、《命运之力》、《西西里晚祷》和《唐·卡洛》为代表的伟大音乐作品。后两部歌剧都由巴黎歌剧院委托创作,并首演于法国。值得说明的是,如今这两部歌剧大多以意大利改编版上演。

1869年,威尔第被委托为一台纪念歌剧作曲家罗西尼的安魂弥撒写作部分安魂曲,剩余的部分由其他与罗西尼同时代的意大利作曲家完成。虽然安魂曲按时完成,这台弥撒却在最后时刻被取消了。这部安魂曲也未在威尔第生前演出过。威尔第将这次变故的责任归于这个项目的指挥,也是威尔第的老朋友安杰洛·马里亚尼 (指挥)。这件事情也导致了二人关系的永久破裂。女高音歌唱家特蕾莎·施托丽兹当时与马里亚尼订婚,但她不久后离开了他(之后她与威尔第在音乐和私人生活上都有很持久的关系)。五年后,威尔第重新完善了先前为罗西尼所作的安魂曲中由他负责谱写的部分——“让我自由”,并将之归入自己谱写的安魂曲 (威尔第)中。威尔第将这部安魂曲献给著名小说家和诗人亚历山达罗·孟佐尼,并于1874年首演于米兰。

人们普遍认为威尔第的大型歌剧《阿依达》是为了庆祝1869年苏伊士运河的开通所作的。然而,根据文献记载,威尔第回绝了主办方的邀请,因为他本人正打算参加苏伊士运河开通的庆典活动。作为替代,该次庆祝活动中开罗的歌剧院上演了《弄臣》。不久后,活动的组织者再次联系到威尔第,这次是希望他能够谱写一部新的歌剧,威尔第又回绝了这个请求。但当组织方威胁要以瓦格纳和古诺替代他时,威尔第才真正考虑这个请求,最终在1870年达成协议。

剧中阿依达的角色是为施托丽兹设置的,尽管她并没有出现在开罗的首演上,但过后在欧洲的首演上她饰演了该角色。她同时也是威尔第安魂曲的首选女高音。人们普遍认为施托丽兹在离开马里亚利后与威尔第维持了一段关系。在威尔第的第二任妻子去世后,施特丽兹一直陪伴着威尔第,直到他去世。

威尔第和瓦格纳,这两位各自代表着自己风格的歌剧作曲家似乎相当憎恨彼此,但他们其实从未谋面。威尔第对瓦格纳音乐的评价很少,同时又缺乏仁慈,但当他听闻瓦格纳的死讯,也惋惜地说道:“可惜,可惜,可惜!(瓦格纳)的名字将会在艺术历史上留下强烈的印记。”瓦格纳对威尔第音乐的评论只有一段是广为人知的。当他听过威尔第的安魂曲后,这位爱好评论其他作曲家、言辞雄辩的伟大的德国人只能说道:“我还是什么都别说的好。”

暮年

威尔第

位于帕勒莫Massimo剧院外的威尔第半身像 by Antonio Ugo.

在接下里的岁月中,威尔第主要改变他的一些早期作品,其中最有名的是新版本的《唐·卡洛斯》、《命运之力》和《西蒙·波卡涅拉》。

1887年的米兰,首演了威尔第基于莎士比亚戏剧《奥赛罗》的同名歌剧。其中唱词由年轻作曲家阿里格·博伊托写作。《奥赛罗》中的音乐是相当连续的,由此它不能以分开的段落在音乐会上演奏。一些人认为尽管这部歌剧是经过精心策划的,但它缺乏威尔第稍早的伟大歌剧中所富含的旋律的光彩。然而,另一些评论家认为这是威尔第最伟大的悲剧歌剧,其中包含着威尔第创作的最优美、最具有表现力的音乐和最丰富的象征。另外,这部歌剧缺少了很多听众已然习惯于听到的序曲。托斯卡尼尼在《奥赛罗》的首演中担任大提琴手,并由此开始了与威尔第的交往(托斯卡尼尼认为威尔第与贝多芬同样伟大)。

威尔第最后一部歌剧《法尔斯塔夫》改编自雨果翻译的莎士比亚的戏剧《温莎的快乐娘们》。这部歌剧取得了国际性的成功,并且极大地显示了威尔第作为作曲家的天才。

威尔第于1894年创作了他最后一部纯粹的交响乐队作品——为在法国上演的《奥赛罗》所作的芭蕾音乐。多年后,托斯卡尼尼与NBC交响乐团为RCA唱片公司录制了这部小品,也借此补充了1947年托斯卡尼尼演绎的歌剧全集。

在1897年,威尔第完成了传统拉丁设置的《圣母悼歌》,它与《感恩赞》、《赞美童贞女玛丽亚》、《圣母颂》这三部作品一道组成了威尔第最后四部神圣作品(Quattro Pezzi Sacri)。

1900年7月29日,国王意大利翁贝托一世被刺杀,这个变故着实让年迈的作曲家感到恐惧。1901年1月21日,在米兰大旅店(Grand Hotel et de Milan)居住期间,威尔第患上中风。此后,威尔第逐渐衰弱,在6天后的1月27日离开了人世,享年88岁。在米兰,人们为他举行国葬。葬礼上,托斯卡尼尼指挥了编制巨大的的由意大利各地音乐家组成的乐队和合唱团。到如今,这仍是意大利历史上最大的公众集会。

重要作品列表
• 《奥贝尔托》(Oberto, Conte di San Bonifacio)(1839)
• 《一日国王》(Un Giorno di Regno)(1840)
• 《纳布科》(Nabucco)(1842)
• 《伦巴第人在第一次十字军中》(I Lombardi)(1843,修订后称《耶路撒冷》)
• 《埃尔纳尼》(Ernani)(1844)
• 《两个大众卡罗》(I due Foscari)(1844)
• 《圣女贞德》(Giovanna d'Arco)(1845)
• 《阿尔齐拉》(Alzira)(1845)
• 《阿蒂拉》(Attila)(1846)
• 《马克白》(Macbeth)(1847)
• 《强盗》(I masnadieri)(1847)
• 《海侠》(Il corsaro)(1848)
• 《莱尼亚诺战役》(La battaglia di Legnano)(1849)
• 《路易莎·米勒》(Luisa Miller)(1849)
• 《斯蒂费利奥》(Stiffelio)(1850,修订后称《阿罗尔多》)
• 《弄臣》(Rigoletto)(1851)
• 《游唱诗人》(Il trovatore)(1853)
• 《茶花女》(La traviata)(1853)
• 《西西里晚祷》(Les vêpres siciliennes)(1855)
• 《西蒙·波卡涅拉》(Simon Boccanegra)(1857)
• 《化妆舞会》(Un ballo in maschera)(1859)
• 《命运之力》(La forza del destino)(1862)
• 《民族赞》(1862,合唱)
• 《唐·卡洛斯》(Don Carlos)(1867)
• 《阿依达》(Aida)(1871)
• 《弦乐四重奏》(String Quartet in E minor)(1873)
• 《安魂弥撒曲》(Requiem)(1874,合唱)
• 《奥泰罗》(Otello)(1887)
• 《圣母颂》(Ave Maria)(1889,合唱)
• 《法尔斯塔夫》(Falstaff)(1893)
• 《圣母悼歌》(Stabat Mater)(1898,合唱)
• 《感恩赞》(Te Deum)(1898,合唱)
• 《赞美童贞女玛丽亚》(Laudi alla Vergine Maria)(1898,合唱)

微信扫一扫

赞助行者物语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本词条来源于互联网
敏感内容反馈:317379335@qq.com
分享到:

西藏千途旅游

专注藏地旅游;江河为墨,大地为纸,跟随千途行远方,见世界!

公益画报

纪录片

纪录片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加入我们 | 网站基金 | 留言板
行者物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