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释义

西藏千途旅游

您当前的位置:行者物语 > 名词释义 > 人文综合 > 弗里德里希

弗里德里希

2015-2-28 18:15|查看:1062|评论:0|字体: 繁体

弗里德里希肖像画

弗里德里希肖像画

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德语:Caspar David Friedrich,1774年-1840年),19世纪德国浪漫主义风景画家。他出生于瑞典波美拉尼亚的格赖夫斯瓦尔德镇,这里也是他开始学习艺术的起点。1798年起开始在哥本哈根学习。作为一个艺术家,他的主要兴趣是寄情自然,他往往通过象征性和反传统的工作来传达对自然世界一种主观情感化的反应。1920年代,他的画作被表现主义者重新发掘。在1930年代和1940年代初超现实主义者和存在主义者经常从他的画中汲取灵感。

他一生都以浪漫,情怀、灵性追求的方式来表现风景画。他的母亲在他七岁的时候去世,而十三岁时,他的哥哥把他从溺水中救出,反倒送掉了自己的命。这些悲痛的经验为他本来己径敏感的天性带来更沉重的打击,自此,死亡、忧愁、自然等题材便成为他所迷恋的主题。他常常漫步于山林海滨,探索自然风景的主题。他有极端敏锐的观察力,又擅于表达光线与色彩的精微细节。他曾表示:“从一粒砂中也可以看到自然的神妙。”

他在1809年画的 “橡树下的寺院”便是混合著死亡的题 材于风景中。画中是一块荒芜的坟场,画面下方隐约可以见到几个僧侣正抬着一副棺木准备下葬。但是在几棵枯萎参天的橡树和残破的寺院下,这幅葬礼图几乎不可辨识,铅灰的天空把枯树照得只剩一株株黑影,而颓败的寺院只剩下一面墙,看起来像是一矗巨型的墓碑,整幅景致阴冷神秘,明净的光围把累赘的生命净化为一种灵性的境界;使这幅画充满了宗教的讯息。弗里德里希的作品强调尖锐的明暗对比和空无的精神表现,混合著古典主义的严谨技法和浪漫主义的情愫。他的风景画与歌德的小说、贝多芬音乐,成为德国浪漫主义的佼佼者。

橡树下的寺院

橡树下的寺院

二战时期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使用了弗里德里希的“凝月”画作为纳粹宣传,因此在二战后的几十年弗里德里希的画作并不被重视。

凝月

凝月

其它代表作

吕根岛上的白垩岩

《吕根岛上的白垩岩》(1818年)

冰之海

《冰之海》(1823~1824年)

雾海上的旅人

《雾海上的旅人》(1818年)

微信扫一扫

赞助行者物语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本词条来源于互联网
敏感内容反馈:317379335@qq.com
分享到:

西藏千途旅游

专注藏地旅游;江河为墨,大地为纸,跟随千途行远方,见世界!

公益画报

纪录片

纪录片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加入我们 | 网站基金 | 留言板
行者物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