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释义

西藏千途旅游

您当前的位置:行者物语 > 名词释义 > 人文综合 > 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

2015-3-3 21:03|查看:1924|评论:0|字体: 繁体

黑色幽默是产生于1960年代美国的一个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它由于人数众多的作家和丰富多彩的小说作品,成为现代主义中非常有影响的一支流派。现时黑色幽默已不局限于文学,在艺术和电影等范畴,黑色幽默都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流派。

背景

黑色幽默产生、发展于1960年代,繁荣于70年代,是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的。当时美国在朝鲜战争结束后,一方面社会矛盾,劳资矛盾频繁,另一方面麦卡锡主义使整个社会形成了压抑窒息的氛围;1960年代初期,美国卷入越南战争,战事的失利和美军惨痛的伤亡,更使全国反战情绪高涨,局势比较动荡,社会状况比较混乱。在无所适从的社会背景下,于是产生了对现实采取嘲笑抨击,揭露和讽刺,幻想和否定结合在一起的“黑色”的“幽默”。

另一派的说法是,早期非洲刚果盆地一带的居民虽然生活困苦,但仍不失其乐观.幽默的天性。 人民在聊天时,常常会用一些比较夸大的形容词,以及丰富的想像力来描述形容事物或者是讲笑话,让当时第一次接触到刚果居民的白人大感惊艳。 还有人因此愿意留在生活水平落后的刚果,为的就是想跟当地居民学习这样一种另类的说话艺术。 由于当地居民都是黑人,有人回国发扬此一另类艺术时,也戏称此种说话艺术为‘黑色幽默’( Black Humorous)。

起源

早在1920年代,一位法国超现实主义作家安德烈·布勒东曾编过一本名为《黑色幽默文集》的书,该书所收录的黑色幽默作品几乎都是当时超现实主义的作家写的。1965年,美国作家布鲁斯·杰伊·弗里德曼(Bruce Jay Friedman)将1960年代以来的美国报刊上发表的具有黑色幽默风格的12名作家的作品编成一本小书出版,取名为《黑色幽默》。同年,美国评论家尼克伯克(Conrad Knickerbocker)发表《致命一螫的幽默》(Humor With a Mortal Sting)一文,明确的将这类作家称为“黑色幽默”派,于是以“黑色幽默”命名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在美国诞生。虽被评论家视为流派,黑色幽默作家却不像超现实主义等派有召集人与定期聚会,相反地,黑色幽默作家大多单独写作,也不太接触其他黑色幽默的作家,是否能作为一个流派来看待尚有争议,作为一种文学思潮跟创作手法,却是公认的有名。

解读

尼克伯克曾举了一个例子,通俗地解释黑色幽默的定义和性质:某个被判绞刑的人,在临上绞架前,指着绞刑架询问刽子手:“你肯定这玩意儿结实吗?” 因此黑色幽默又被称为“绞刑架下的幽默”。

这一派作品中充斥的讽刺幽默与传统的幽默大不相同:并不表现一种单纯的滑稽情趣,而带着浓重的荒诞、绝望、阴暗甚至残忍的色彩。作品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嘲讽态度表现环境和个人(即“自我”)之间的互不协调,并把这种互不协调的现象加以放大,扭曲,变成畸形,使它们显得更加荒诞不经,滑稽可笑,同时又令人感到沉重和苦闷。

黑色幽默是丹麦的齐克果为主导的,经过法国的让·保罗·沙特再创造的文学上的存在主义,它在许多问题上的认识类似于荒诞派戏剧,甚至可以说是荒诞派文学在小说上的具体表现。属于黑色幽默派的小说家大多在作品中强调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观点,所以尽管他们在作品中有不同的反映,但出现在读者面前的总是病态的人物典型,阴沉而痛苦的幽默,荒诞而杂乱的情节,麻木而残酷的现代世界,尖锐而深刻的讽刺。

在描写手法方面,黑色幽默派作家也打破传统,小说的情节缺乏逻辑联系,常常把叙述现实生活与幻想和回忆混合起来,把严肃的哲理和插科打诨混成一团。

黑色幽默作为一种美学形式,属于喜剧范畴,但又是一种带有悲剧色彩的变态的喜剧。黑色幽默是为了打破禁忌而存在。禁忌使人痛苦,包含人类社会的各种层面,以政治上来说有种种禁忌,如白人对黑人的,希特勒对犹太人的,在性别上则是男人的对女人及其他不同性取向的人们,都可能造成痛苦(亦即存在主义说的他人即地狱)。黑色幽默敢于拿禁忌来开玩笑,而且是辛辣的,挖苦的,禁忌越大,黑色幽默的笑话威力就会越大。这就是为什么即使脱离1960年代的美国背景下,至今仍会有黑色幽默的小说及电影存在。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纳博科夫,可以算是黑色幽默最早的作家,他1955年出版了长篇小说《洛丽塔》,此后又出版《普宁》(1957)、《幽冥的火》(1962)等小说,是黑色幽默派的元老。《幽冥的火》出现互换身分而被误杀的情节,正是发生在纳博科夫之父身上的事,于现实中发生了黑暗且悖论的东西,成为小说的核心之一。

约瑟夫·海勒,以《第22条军规》闻名文坛,后又写出了《出了毛病》(1974)和《像高尔德一样好》(1979),成为公认的黑色幽默派的代表作家。《第22条军规》描述大战时军队疯狂要求飞行员执行死亡任务的现象,军队中光怪陆离的现象层出不穷,人命高度受度威胁的情况下,疯子与人权都由22号军规决定,但永远都会被驳回,也被用来比喻一种极端不利于百姓的政治悖论。

库特·冯内古特,以充满幽默和奇特风格的长篇小说而著称,他的《第五号屠宰场》(1969)使黑色幽默的小说创作的影响达到顶峰。另外他的《猫的摇篮》(1963)和《时震》(1997)也是优秀的黑色幽默作品。冯内果由于二战时亲身经历美军对德累斯顿的大轰炸,感受到即使正义的一方也可能作出残暴的毁灭性破坏,以此终身反对战争,并开始质疑人类的疯狂行为,《第五号屠宰场》表面上是冯内果的战争回忆,回忆的框架下,描述了战俘毕勒在战争最外围的地方所感受到的荒谬,以及人类遇到极端威胁生存的状况时,将自己活埋的隐喻。

托马斯·品钦,受业于纳博科夫,以长篇小说《万有引力之虹》(1973)成为黑色幽默派的后起之秀,这部小说把人的性欲和现代科学技术联系在一起,提出了生与死、世界与人性等问题,作者以导弹发射后形成的抛物线“万有引力之虹”来象征世界、象征死亡,表现了对世界未来的悲观情绪。

威廉·盖迪斯,他的小说《小大亨》(1975)以夸张的讽刺描写一个大发投机财的孩子形象,获得1976年的美国全国图书奖。

托马斯·伯杰,他的小说《小巨人》(1964)使对看似强大实则渺小的西方社会的讽刺。

约翰·霍克斯,他被认为是“当代最有独创性的先说家”。代表作《血桔》描写了一对夫妇在假想的海岛上过着原始的性爱生活,成为“反小说”的典范。

约翰·巴思,在他的代表作《牧羊童贾尔斯》(1966)中,以“反英雄”的描写手法,通过对大学生贾尔斯受到来自两个方面魔力的迫害以至神经错乱的描述,影射冷战时世界两大政治集团对人类造成的伤害。

微信扫一扫

赞助行者物语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本词条来源于互联网
敏感内容反馈:317379335@qq.com
分享到:

西藏千途旅游

专注藏地旅游;江河为墨,大地为纸,跟随千途行远方,见世界!

公益画报

纪录片

纪录片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加入我们 | 网站基金 | 留言板
行者物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