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物语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纪录片vip
查看: 34841|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信息分享] 吐蕃大论之死 [复制链接]

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

UID
614
帖子
8287
行者币
1381
在线时间
615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1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推广链接(赚金币)
发表于 2012-6-4 11:14: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体验行者互动乐趣。 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 点击登录 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关闭
       公元685年,掌权不到15年的吐蕃大论噶尔·赞聂顿布死了(“论”在吐蕃语中是宰相的意思,大论,即首相),死于其弟噶尔·芒辗达乍布之手。手足相残的悲剧,又一次上演。至此,吐蕃王朝最显赫的政治家族——噶尔氏,已然摇摇欲坠,动荡迭出。

       唐朝著名画家阎立本有一幅名画传世,叫做《步辇图》,图里面有两位主人公,一位坐在步辇之上的,大家都知道那就是唐太宗,他面前有一位长相、着装均和当时唐朝人物范本有明显区别的人物,他是谁?


吐蕃大论之死 - 1.jpg


       曾经有一段日子,在广袤的高原上,人们或许不知道当时吐蕃赞普的全名,却一定知道当时的大论是谁,叫什么名字,做过什么事情。大论没有任期一说,上任之后,他不想继续干了或者不能继续干了,才会让下一任接任,而且接任的人选,肯定是上一任大论所中意的。所以,这些大论都有一个共同的姓氏——噶尔。

       我们所了解的噶尔家族,是从松赞干布时期开始的。在《步辇图》中,那位有着浓厚的眉毛、高高的鼻梁、连鬓的胡须,在唐朝礼宾官员和译员的陪同下,进谒坐在步辇上的唐世宗李世民的人,名叫噶尔·东赞。此时,他正为松赞干布请婚,大唐与吐蕃的和亲佳话,因他而起。作为使臣,他开启了和亲之路,铸就唐蕃古道千年不绝响的驼铃;作为松赞干布的大论,他对内除叛臣,分桂庸(即区分武士及奴隶阶级),查户口,划田界,立丁册,征赋税;对外平息诸部反抗。松赞干布时期一系列重大的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社会变革,均有他的参与。松赞干布逝世之后,其孙芒松芒赞继吐蕃王位(松赞干布长子贡松贡赞先于松赞干布逝世)。芒松芒赞年幼,故吐蕃政权由大论噶尔·东赞继续摄理,掌管军政事务。自此,噶尔·东赞及其子掌管吐蕃国政达半个世纪之久。

       史书上是这样说的,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年),松赞干布逝世,芒松芒赞继赞普位。噶尔·东赞摄政。唐乾封二年 (667年)噶尔·东赞去世,即由噶尔·钦陵掌握朝政。似乎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唐乾封二年 (667年) 噶尔·东赞去世之后,噶尔·钦陵执政之前,尚有一任“大论”——噶尔·赞聂顿布。(西藏旅游杂志)

分享到:
行者物语纪录栏目衍生于旅行和大自然保护,弘扬理性、独立思维。
自然世界是澎湃激情最大的源泉,野生动物在苦难困境中顽强求生,如你想帮助改变点什么,请从这里开始【野生动物保护组织】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

UID
614
帖子
8287
行者币
1381
在线时间
615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11
2
发表于 2012-6-4 11:17:06 |只看该作者
    为何一位执政15年之久的显赫政治人物,却鲜为人知?

    大论(首相)赞聂顿布

    “及至鸡年(即公元685年),赞普驻于辗噶尔,大论赞聂与芒辗达乍布二人相互残杀,大论赞聂薨于孙波河谷……任命论钦陵为大论。大钦陵举行冬季集会议盟。上赞普赤都松赞尊号,谍者执进毒者多人,毙之,是为一年。”——吐蕃文献

       汉文史载禄东赞有五子,噶尔·东赞死后,形成以长子噶尔·赞聂顿布为首的家族统治集团,噶尔·赞聂顿布任吐蕃大论,二儿子钦陵则担任起吐蕃军队的统帅,噶尔·东赞的其他几个儿子也在吐蕃朝廷担任着重要官职,比如噶尔·赞婆一直在二哥钦陵手下担任类似青海方面军司令的一路主将,但其战绩似乎并不十分突出,从历史记载来看,他有过不少胜利,也多次败于黑齿常之等唐将之手。

       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噶尔·钦陵带领吐蕃军团,在青海湖附近的大非川大败唐朝远征军,唐军全军覆没,主帅薛仁贵差不多也是仅以身免,这是从吐蕃角度来描述的。在汉史中,则是这样说的:薛仁贵征西,败归,战前势在必得意图直捣吐蕃国都拉萨(逻娑)的唐朝遭受立国以来最惨痛的失败,从此再也没有设立过“逻娑道行军大总管”或类似这样的名号。

       这是唐初最大的败绩,直接导致唐王朝丢失安西四镇等重大损失。噶尔家族因显赫军功在国内树立了极大威望。借此威望,噶尔·赞聂顿布将吐蕃各部族的盟会制度化,吐蕃经济发展也不断蒸蒸日上,深刻影响了周边部族,如西域、吐谷浑等地。当然,他同时也使唐蕃关系逐渐发生变化——从起初的友好往来到友好与矛盾斗争。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开耀元年(公元681年),同为噶尔家族一分子的噶尔·芒辗达乍布对长兄赞聂顿布长期把持权力不满,于是联合其他大臣一起反对哥哥,试图分一杯羹。兄弟双方各自召集人马会盟,然后准备开战,内战的阴云笼罩着吐蕃。

       此后,对唐战争的失利一度缓解了吐蕃国内两派势力的对立,弘道元年(公元683年),两派之间似乎达成了某种妥协,芒辗达乍布把会盟的主持权仍交还了哥哥赞聂顿布大论。是年唐高宗卒,子中宗立,同年吐蕃举行了祭祀已故王后(古藏语称“赞蒙”)文成公主的盛典,唐朝也派员参加了此次祭奠仪式。

       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武太后废中宗皇帝,开始独揽大唐朝纲,这一年吐蕃“牛疫大作”即爆发了大规模瘟疫,局势更加动荡不安,大论赞聂顿布一年两次主盟,呼吁各方加强团结共渡难关,但毫无效果。

       垂拱元年(公元685年),吐蕃两大派势力终于公开发生火并,噶尔·赞聂多布死于自己的同胞噶尔·芒辗达乍布之手,噶尔·钦陵随即接任大相之位。

行者物语纪录栏目衍生于旅行和大自然保护,弘扬理性、独立思维。
自然世界是澎湃激情最大的源泉,野生动物在苦难困境中顽强求生,如你想帮助改变点什么,请从这里开始【野生动物保护组织】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

UID
614
帖子
8287
行者币
1381
在线时间
615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11
3
发表于 2012-6-4 11:18:53 |只看该作者
    这些硬邦邦的历史记录后面,还包含着怎样的真相?

    夺位之争

       从文献里面,我们搜索到了如上所述的历史轨迹,但对隐藏在岁月背后的真相,似乎仍然毫无所知。

       大非川之战,父亲禄东赞刚刚逝世不久,兄弟五人齐心合力团结在长兄赞聂顿布周围,取得了对大唐那个庞然大物的胜利,8年后(公元678年),五兄弟仍然密不可分,再次在青海湖边大败唐朝宰相李敬玄率领的18万大军,王孝杰被俘,两唐书上是这样说的:“王孝杰从工部尚书刘审礼西讨吐蕃,为贼所狱,吐蕃赞普见孝杰,垂泣曰:‘貌类吾父。’厚加敬礼,由是免死。”就是因为有了这次王孝杰喜剧性地逃生,才有后来史书上著名的大唐耿国公王孝杰。

       大家应该发现了一点,这位赞普竟然把王将军当成了自己父亲的替代品!按照唐朝史书记载,此时吐蕃赞普是松赞干布的孙子芒松芒赞,在位已经28年,尽管他一直是噶尔家族装饰门面的政治傀儡,因而不可能有什么作为,但并没有其他证据表明这位藏王精神不太正常抑或感情过于丰富外向。因此,人们每读到这里难免心生疑窦,这会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所为吗?还是其中另有什么隐情或阴谋?

       答案没有那么复杂——这位“垂泣”的吐蕃赞普其实只是个几岁的孩子,他并非唐人一直以为的那位芒松芒赞,而是其子、刚刚继承了赞普之位的赤都松赞——都松芒布杰。

       按照敦煌保存的吐蕃历史文书记载,藏王芒松芒赞其实早在两年前的公元676年就已经去世,但执政的噶尔家族为稳定国内局势一直秘不发丧,直到这场战争结束后,大论赞聂顿布和元帅钦陵才为先王举行隆重葬礼并迎立新王赤都松赞。

       据《贤者喜宴》记载,“都松系于父死后七日出生”。 显然,此赞普在出生之前,吐蕃政权体系处于无赞普的权力真空状态。其实,据部分史料记载,赞普芒松芒赞不止“都松”一个子嗣。据《弟乌教法源流》记载,“都松芒布杰有弟三人”。 汉文史料也能证明此事。据《资治通鉴》记载,“调露元年,吐蕃赞普卒,子器弩悉弄立……有弟生六年,在论钦陵军中”。此记载里有弟生六年,我想最大的可能是都松芒布杰的兄长,因为都松芒布杰生于676年,调露元年,即公元679年他才只有3岁,故此处应是唐人的记载错误。3岁的孩子,认错父亲,再正常不过。

       既然芒松芒赞并非有子一人,同时,都松芒布杰又极可能是在他逝世之后出生。那么可以想象,吐蕃内部势必发生规模不等的“夺位之争”。这可从吐蕃军队在外受挫情况中,亦可看出。

       首先在东部,公元677年,吐蕃进攻抚州的临河镇,“擒镇将杜孝升”,正当吐蕃将领要他劝“松洲都督武居寂使降” 之时,吐蕃军队却突然撤离。从时间上看,此事发生在赞普芒松薨逝后的第二年,究其原因,极有可能与当时吐蕃内部所发生的权力争夺有关。对此,敦煌文献《大事纪年》也有相关记载,云:“及至牛年,赞普父王之遗体隐匿于巴拉木,野辛之麴·播布与交拉之仁祖等二者心怀异志,象雄叛。”

       其次在西域,公元679年,唐朝命裴行俭以册封波斯王和安抚大使的名义进入西域。裴行俭一到西域,就组织豪杰子弟千余人,向吐蕃联盟的西突厥首领发动突然袭击。由于没有吐蕃军队的援助,西突厥附蕃二政权皆被剪灭,两厢、十姓部落复归于唐,同时擒获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和别帅李遮匐,并“立碑与碎叶以记其功”。显然,唐朝之所以能如此轻易收复西域,跟当时吐蕃正忙于处理内部纷争,无暇关注西域局势有一定的关系。

行者物语纪录栏目衍生于旅行和大自然保护,弘扬理性、独立思维。
自然世界是澎湃激情最大的源泉,野生动物在苦难困境中顽强求生,如你想帮助改变点什么,请从这里开始【野生动物保护组织】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

UID
614
帖子
8287
行者币
1381
在线时间
615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11
4
发表于 2012-6-4 11:20:04 |只看该作者
    究竟是何原因使吐蕃的权力争夺发生演变呢?

    夺相之争

     如果说,赞普芒松逝世之初,吐蕃的权力斗争体现在赞普位的争夺上,那么,有迹象表明,后来这一争夺开始演变成“大伦”位的争夺,即“夺相之争”。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演变过程是连续性的,中间并无多大间距。  

       赞普位继承人的问题,是促使这一问题演变的重要因素。根据敦煌文献的记载,都松芒布杰真正登上赞普位,即得到吐蕃贵族的认可(尤其是噶尔氏),时间为,公元685年。《大事纪年》云:“(此年)上赞普赤都松尊号。” 自芒松芒赞逝世之后,其间有近9年的时间,吐蕃实际上处于赞普位的悬空状态。对此,有学者认为:“从公元676年至685年间,应该还有其他赞普位竞逐者,只是藏文史料失载,而汉史官在得到信息时,经过辗转传布,而叙述失真,时间、岁数都有问题。”

       虽然,汉文史书在记载上,存在时间上的极大误差,但却给我们提供一个重要线索,即噶尔氏家族不仅卷入此事,而且发挥重大作用。据《资治通鉴》云:“时器弩悉弄与其舅麴萨若诣羊同发兵,有弟生六年,在论钦陵军中。国人畏钦陵之强,欲立之;钦陵不可,与萨若共立器弩悉弄。”此段记载里,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即“论钦陵”与“麴萨若”。前者自然是声名显赫的噶尔·东赞次子,而后者根据上述记载为都松芒布杰的舅舅,即都松的母系方面之人。而都松的母亲,乃名扬天下的吐蕃女政治家——没庐·墀玛类。“没庐氏”也是吐蕃最为古老的一大贵族之一,早在赞普赤聂松赞时期,就与王室通婚。上述论钦陵与其舅共立都松为赞普之事,似乎在告知,没庐氏与噶尔氏两大贵族联合。其实,与其说是联合,倒不如说没庐氏为了使都松芒布杰能够继承赞普位,不得不投靠或拉拢噶尔氏家族。此种谋略也是非常明智的举措,因为在当时噶尔氏家族几乎掌控吐蕃所有军政大权。

       在这里,我们可以推断,上述没庐氏投靠或拉拢噶尔氏家族的举动,是噶尔氏家族发生内部争斗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同时也是促成吐蕃权力斗争从“夺位之争”,演变到“夺相之争”的关键因素。

行者物语纪录栏目衍生于旅行和大自然保护,弘扬理性、独立思维。
自然世界是澎湃激情最大的源泉,野生动物在苦难困境中顽强求生,如你想帮助改变点什么,请从这里开始【野生动物保护组织】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

UID
614
帖子
8287
行者币
1381
在线时间
615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11
5
发表于 2012-6-4 11:21:16 |只看该作者
   大论之死的真相究竟是怎样的?

   失败者没有碑铭

      文献上面简简单单的几个字,还原成为历史,则是惊世骇俗的真相。

       没庐氏投靠或拉拢噶尔氏家族,迫使他的竞逐者(争夺赞普位的家族),必须投靠另一个与之相抗衡的贵族。然而,就当时历史而言,吐蕃社会再无集荣誉、权力为一体的第二个噶尔氏家族。因此,投靠或拉拢一位噶尔氏家族成员,成为其竞逐对手的必然选择。从敦煌文献的记载中,也能看出这点。据《大事纪年》记载,吐蕃在公元681年,出现了两种相对立“盟会”并峙的局面。 一个是,噶尔·赞聂顿布在“希拉河谷”召开盟会,而另一个是,努布·芒辗细赞与噶尔·芒辗达乍布二人在“甲之谷”召开紧急盟会。由于史料的限制,我们无法得知噶尔·芒辗达乍布与噶尔·赞聂的具体关系,但他确属噶尔氏家族的一支,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此时的吐蕃社会除家族内部之人外,还无人敢跟噶尔氏家族公开争斗。从他能够召开吐蕃盟会,这点就足可看出,此人的势力究竟有多大。换句话说,噶尔·芒辗达乍布之所以能召开吐蕃盟会,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他手中所握的政治筹码。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即使此人有天大的权势,也不可能随意行使“大论”的权力,即主持盟会。故而,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吐蕃当时的确出现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赞普位继承人,其中一个投靠了大论噶尔·赞聂及论钦陵一边,而另一个则投靠了此家族的另一支,噶尔·芒辗达乍布。至此,吐蕃社会的权力争夺也开始转变,从“夺位”演变到“夺相”。

       根据敦煌文献的记载,两派势力在经过一两年的僵持后,似乎趋向缓和。在公元683年和684年,其间《大事纪年》也无有关噶尔·芒辗达乍布的信息,这也正符合两派的实力,毕竟噶尔·赞聂与论钦陵,不仅权势熏天且手握重兵。然而,安宁的幕后往往隐藏着更大的阴谋与危机。终于在公元685年,噶尔·赞聂顿布被噶尔·芒辗达乍布所弑。有迹象表明,噶尔·芒辗达乍布此举,显然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因为就在同一年,论钦陵迅速平息了这场动乱,同时为赞普授“赤都松尊号”。

       综上所述,在赞普芒松薨逝之后,吐蕃社会出现了近10年的权力争夺,而这一争夺,从起初的争夺赞普位,演变成后来夺“大论”之位的权力争斗。从时间上看,二者是连续性的,从内容上看,二者是同一事物的另外延伸,即由于没庐氏家族为了使都松芒布杰获得王位,不得不投靠噶尔氏家族,而其竞逐对手,由于找不到与之抗衡的另一家族,故投靠噶尔氏家族的另一支。自此,噶尔氏家族内部出现激烈的权力争斗,最终使吐蕃“大论”噶尔·赞聂顿布丧命于同姓家族人的手里。

行者物语纪录栏目衍生于旅行和大自然保护,弘扬理性、独立思维。
自然世界是澎湃激情最大的源泉,野生动物在苦难困境中顽强求生,如你想帮助改变点什么,请从这里开始【野生动物保护组织】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

UID
614
帖子
8287
行者币
1381
在线时间
615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11
6
发表于 2012-6-4 11:23:37 |只看该作者

吐蕃大论之死 - 2.jpg


   没落的噶尔氏家族

    噶尔·芒辗达乍布击杀大哥赞聂顿布之后,旋为二哥钦陵所杀,钦陵遂挟天子以令诸侯,为幼主赤都松赞上尊号并自立为大相,可见钦陵大相之位也是靠武力取得的。

       但与兄弟相残相比,此时更让钦陵感到难受的,却是身后长大成人的吐蕃赞普赤都松赞那阴冷的目光。当年,家族内部矛盾解决后,噶尔家并没有让权力外流,此后钦陵接任大相并仍自掌兵权,经常带着弟弟赞婆四方征伐,按照吐蕃历史文书的记载,钦陵出征时,吐蕃朝政由钦陵的另两个弟弟努布芒辗细赞、悉多于以及早已臣服于吐蕃的吐谷浑藩王岔达延赤松等人负责,而随着赤都松赞逐渐长大,这个少年国王已经越来越不满意处于与自己父王当年一样的政治傀儡位置了。

       于是,一串纪年表式的历史记录出现了:

       公元694年,赞聂顿布的弟弟,悉多于率军出征,但在西域败于王孝杰之手,曾被赞聂顿布寄寓厚望甚至与钦陵一起主持过吐蕃王臣会盟的悉多于从此消失于历史之中。

       公元695年,留守吐蕃后方的另外一个弟弟努布芒辗细赞被赞普以叛臣的名义斩杀。

       公元696年,赞聂顿布最著名的二弟,钦陵继续大败唐军,并再接再厉攻入大唐本土,一举拿下了大周帝国的西大门凉州,从而彻底切断河西走廊这条中原与西域最重要的联系通道,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赞普派来的钦差已经到达大营,他带来了藏王赤都松赞确定无疑的命令:就地停止一切军事行动,全军掉转马头立即班师!满怀愤懑的吐蕃军团就这样窝窝囊囊地由河西走廊班师了,由于身前身后都是卷土重来沿途骚扰的唐军及其西域附庸军,撤退中的他们很可能遭受了相当大的损失。我们知道,400多年后的朱仙镇,仿佛又发生了同样的一幕,只不过这一次悲剧的主角,并非钦陵这样的少数民族英雄,而是我们传颂千古的岳飞……

       随后,按照《新唐书》的记载,赤都松赞利用钦陵在青海大营跟大唐使臣谈判之时,迅速策划了一次迅雷不及掩耳的清洗行动,他以打猎为借口秘密纠集军队,一举逮捕并处决了噶尔家族几乎所有的亲信党羽,总数达两千人之多。

       在这场大屠杀的同时,赞普也向钦陵和赞婆发出了死亡召唤,噶尔家族的末日终于到来了。

       按照《新唐书》的记载,钦陵在其生命的最后时刻,很可能进行过并不成功的抗争:

       “发使者召钦陵、赞婆,钦陵不受命,赞普自讨之。未战,钦陵兵溃,乃自杀。”

       噶尔家族遭此巨变,钦陵唯一幸存的弟弟赞婆毅然把家族存亡的担子承担起来,他立即审情度势,采取了断然与吐蕃王室决裂的行动。于是,《旧唐书·吐蕃传》记载的那一幕发生了:“赞婆率所部千余人,及其兄子莽布支等来降。”

       噶尔家的子孙从此以自己家世代担任的官职“论”为姓,开始在大唐繁衍生息,并为他们新的祖国恪尽职守功勋卓著。

       除了投唐的赞婆和莽布支两支外,噶尔家族在西藏的血脉很可能也没有消亡,据说一些后裔在家破人亡后历尽千难万苦,终于从吐蕃本土逃亡到荒蛮的康巴地区并在那里扎根,甘孜赫赫有名的德格土司就自称是噶尔家的后代,这个土司家族曾经建造了藏族无以伦比的文化宝库——伟大的德格印经院。

       另外,据说在藏族古地理区域中所谓的安多地区也有噶尔家后代生活。比如在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县曲库乎乡有一个瓜什则措娃村,当地人认为,所谓“瓜什则”实际上应为“噶尔氏部落”,音讹为“瓜什则”。他们说,藏语“瓜什则措娃”实际上就是“噶尔氏家的公子”之意,相传是噶尔·东赞的长孙一族的后代。

       无独有偶,在青海省泽库县也有一个瓜什则乡,按照上面的说法它就是噶尔氏乡,据说也都是噶尔氏家后裔。在泽库县的多福屯乡还有一个古德尕让部落,当地人说其先民也是噶尔·东赞长子之后,如果这种说法成立,他们可能是赞聂多布的后代。另外,在青海省海南州同德县尕巴松多镇还有一个瓜什则部落,也自称是噶尔·东赞的后裔。

       (摘自:西藏旅游杂志)

行者物语纪录栏目衍生于旅行和大自然保护,弘扬理性、独立思维。
自然世界是澎湃激情最大的源泉,野生动物在苦难困境中顽强求生,如你想帮助改变点什么,请从这里开始【野生动物保护组织】

使用道具 举报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