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进台湾 南進台湾 (1940)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语言: 日语 上映日期: 1940(日本) 片长: 65分钟 1937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台湾总督府为了配合战时时局,强化了对台湾的战争总动员,发动了人力、物力和精神、思想方面的宣传与教育,推动了各种“皇民化”的政策措施。为了进一步的经济发展和满足战争所需,日本殖民当局积极鼓吹南进政策,战场扩至南洋地区。 日据时期的殖民宣传片《南进台湾》(1939–1940),详述日本帝国对台湾砂糖的重视:荷治时期,砂糖已是台湾的特产,但是日本统治初期,台湾制糖技术仍然相当落后,直到儿玉源太郎担任总督期间,日本政府广建糖厂与改良技术,台湾砂糖才终能自给自足。 纪录片旁白特别强调,当时台湾的糖产量仅次于古巴、印度、爪哇,是日本国内砂糖主要产地。 更重要的是影片提到,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据说可以从砂糖消费率判断。比如当时世界砂糖食用量最高的国家丹麦,平均每人一年食用54公斤,其次为美国及英国人的50公斤。相较之下,一次世界大战前日本人平均一年只食用5公斤砂糖,不过随着文化水平进步,以砂糖为原料的甜点、炼乳、罐头等产业逐渐发达,砂糖食用量增加到一年平均 13 公斤,是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两倍以上。 《南进台湾》甚至提醒观众,日本砂糖食用量迅速成长,若日本不加紧提升砂糖产量,未来仰赖进口将造成国币严重外流。即使还有其它地方生产砂糖,但没有一个地方能取代台湾,台湾糖业今后背负着重大使命。 尽管《南进台湾》充斥殖民者语言,但作为珍贵影像史料,也道出几分历史事实:1895年日本统治台湾后,糖成为台湾最大宗出口品,殖民政府根据“台湾糖业之父”新渡户稻造的建议,推动新式糖厂建设,制糖会社以明治、大日本、盐水港、台湾制糖为首,前前后后共建立 42 间糖厂。 台湾糖业不但是殖民经济重要一环,更影响日本人的饮食习惯。日本本土并不生产白糖,明治以前甜点原料多仰赖冲绳的黑糖、四国地区的和三盆、或从中国南部进口的白糖。如同《南进台湾》所提到的,多亏有了台湾砂糖,日本果子产业才随着日本帝国发展逐渐成熟。 当听见《南进台湾》的旁白大声呼喊:“身为文明人的各位,请尽情享用砂糖吧!”其实同时也看见日本人品尝的甜食之中,饱含台湾蔗农的血泪。 尽管当时日本帝国并未采行像大英帝国、法国的奴隶制度,而且森永、明治产品也销售至台湾,让台湾消费者有机会品尝新鲜甜味,但不可否认的是,利用台湾丰饶蔗糖制作出的洋果子,不仅代表日本帝国对于西方文化与文明现代性的追求,同时也代表帝国主义的剥削;在帝国辉煌时期,人民的日常中,留下了一枚带着苦闷的甘味印记,留待细细品味。
迅雷网盘|《南进台湾》全彩版.720P.中文字幕(1.16GB).mp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