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物语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纪录片vip
查看: 544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平仄格律] 关于拗救 [复制链接]

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

UID
1
帖子
496
行者币
9922
在线时间
11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0-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推广链接(赚金币)
发表于 2011-12-6 11:43:2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体验行者互动乐趣。 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 点击登录 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关闭

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应补上一个平声,也叫“救平”,但注意补救的字不能在句末。凡经过拗救的句子,就算合律!

    一些特定的格式,如五言"平平仄平仄"、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也可以认为是拗句的一种。但由于比较常用,自然跟一般拗句不同了。

    具体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①出句自救──在(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式中,因为是仄声字在句末,所以这句诗肯定是出句。这种格式又可变成“平平仄平仄”,即第三字位置该用“平”而用了“仄”,于是在第四字位置补回一个平声字,叫做“三拗四救”(如果是七律就是“五拗六救”了,但七律这个也不是绝对的,也可“三拗五救”)式。

    如杜甫的《天末怀李白》的首句:

    “凉 风 起 天 末”,

    “平 平 仄 平 仄”

    王维《观猎》的尾联出句

    “回 看 射 雕 处”,

    “平 平 仄 平 仄”

    以及杜甫的《咏怀古迹》之尾联出句

    “庾 信 平 生 最 萧 瑟”,

    “仄 仄 平 平 仄 平 仄”

    都属于这种情况。

    注意:出句自救只限于这种情况,不是任何出句都可乱随意变化的。这条规定可以用四句口诀来帮助记忆: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三拗四来救,一定要记得。”

    ②孤平拗救──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种句式中,句末的平声字是押韵的要求,必须用的,因此不算它。除它之外,这句就只有前面两个平声字。这时,如果第一个字也变成了仄声,就叫做犯孤平。那么,就必须把第三个字变成平声来进行补救。这就叫做“孤平拗救”。

    如,“仄仄平平仄”(七律则为平平仄仄平平仄)这种句式,又可写变成“仄仄仄平仄”(这是因为五律第三字、七律第五字可平可仄),不过这样一来,对句就必须变成“平平平仄平”(七律则为仄仄仄仄平平仄)”,在对句增加一个平声字来弥补出句中缺少的平声字,即第三个字必须变成平声字。所以叫“对句救出句式的孤平拗救”。

    典型的例子如白居易的《草》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对句第三个字变成平声字,即“吹”救“不”)、

    陆游《夜泊水村》的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仄平仄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对句第五个字变成平声,“无”救“万”)

    因为五律第三字、七律第五字可平可仄,所以“孤平拗救”就是在救句中的“三”“五”位置上补平!

    ③两救──如果“平平仄仄平”用于对句,那么,它的出句就是“仄仄平平仄”,这种格式又可以变成“仄仄仄平仄”甚至“仄仄仄仄仄”,这时,就要把对句的第三个字位置变成平声字以相补救,这属于对句救出句。但如果这个出句又是个“孤平拗救”式,则构成这第三个平声字既救出句的第三或者第四字,又救本句的第一字,这就是两救。

    如陆游《夜泊水村》的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仄平仄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报国有万死”就是“仄仄仄仄仄”,“向人无再青”就是“仄平平仄平”。其中的“无”就既救出句的“万”(孤平拗救),又救本句的“向”,所以叫“两救”。

    可以利用这首诗构成两救的口诀:“报国有万死,向人无再青。无字救两拗,佳例要记清。”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

UID
549
帖子
22
行者币
3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7
2
发表于 2012-1-21 14:04:20 |只看该作者
好 好帖 很好帖 确实好帖 少见的好帖  

使用道具 举报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