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

资讯 保护 摄影 纪录 濒危 名词 组织

关于夜鹦鹉的10件趣事:不会飞 遇到惊吓就呆住

2014-3-6 11:02

1246人参与|0评论

字体: 繁体

ico

在新西兰,生活着一种名为夜鹦鹉的奇特动物。它的拉丁名字直译过来是“猫头鹰的脸,柔软的羽毛”。一如其名字所描述的,这种鹦鹉的面庞就像猫头鹰一样,大而且圆,周身的羽毛也比别的鸟类来得更加柔软。

ico

  在新西兰,生活着一种名为夜鹦鹉的奇特动物。它的拉丁名字直译过来是“猫头鹰的脸,柔软的羽毛”。一如其名字所描述的,这种鹦鹉的面庞就像猫头鹰一样,大而且圆,周身的羽毛也比别的鸟类来得更加柔软。这种动物奇特而又惹人喜爱,以至于新西兰政府正在竭尽全力使其免于灭绝的命运。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美国《连线》杂志为夜鹦鹉总结出的十大特征。

 

  1、唯一不会飞的鹦鹉

 

  夜鹦鹉不会飞。它们短小的翅膀只能用于保持平衡或者提供支撑,但不能用来飞行。也正是因为它们不会飞,身上的羽毛才比其他鸟类柔软不少。

 

关于夜鹦鹉的10件趣事:不会飞 遇到惊吓就呆住

 

  2、不会飞 但很能跑

 

  夜鹦鹉生得一双强壮的腿,这让它们可以跑得快、爬得高。在地上时,夜鹦鹉以一种类似漫步的姿态前行,而凭借着粗硕的双腿,它们也可以爬上高高的枝头。从树枝上一跃而下时,小小的翅膀就起到了降落伞的作用。

 

  3、遇到惊吓就呆立不动

 

  当感觉有危险靠近时,夜鹦鹉会原地不动,寄希望于能和环境融为一体。原本,在面对老鹰这一依靠视觉判断猎物位置的天敌时,静止不动的战术颇有成效,但随着后来一些哺乳动物被引入新西兰,这一策略就跟送死没什么两样了。

 

  4、昼伏夜出

 

  夜鹦鹉只在晚上才出来活动,白天都会在地面或者树枝上休息。

 

  5、气味宜人

 

  因其夜行的习性,夜鹦鹉进化出了敏锐的嗅觉。为了让同伴能够在漆黑的夜里找到自己,夜鹦鹉身上带着一种“有点发霉的甜味儿”。不幸的是,这种气味同时也会让捕食者发现它们的行踪。

 

关于夜鹦鹉的10件趣事:不会飞 遇到惊吓就呆住

 

  6、性情友善

 

  毛利人和早期的欧洲殖民者都曾经饲养夜鹦鹉作为宠物。就算是野生的夜鹦鹉也一样亲近人类英国鸟类学家乔治•爱德华•格雷曾经描述道,他养的宠物夜鹦鹉对待他和他朋友的方式“比起一只鸟,更像是一条狗”。

 

  7、濒临灭绝

 

  从毛利人定居新西兰起,夜鹦鹉的生存状况就开始恶化,后来随着欧洲殖民者的加入,情况更是越来越糟。人类不仅占据了夜鹦鹉的栖息地,还引入了猫、鼠、鼬类等夜鹦鹉无力应付的捕食者。在20世纪80年代,新西兰环保局提出了一项拯救夜鹦鹉的计划,其中包括将夜鹦鹉种群移至没有捕食者威胁的岛屿,为它们建立专用饲养所,人工帮助其完成孵化和育婴任务等。通过这些举措,人们好不容易使夜鹦鹉免于灭绝的命运,但2012年初,野生夜鹦鹉的数量还是只剩下126只。

 

  8、可能是最长寿的鸟类之一

 

  夜鹦鹉生长速度缓慢,雄性要到4岁才具有繁殖能力,雌性则更是要等到6岁。夜鹦鹉的寿命最长能够达到90多岁。

 

  9、体格魁梧

 

  不同于其他鸟类,夜鹦鹉能以脂肪为媒介在体内存储大量的能量。它们是世界上最重的鹦鹉,体重大概在4到9磅,身高则是约24英尺。

 

  10、雄性以集体歌舞吸引雌性

 

  在繁殖期间,数只雄性夜鹦鹉会长途跋涉,汇集一处,为吸引异性注意展开激烈的竞争。雄鸟会在岩石旁或者河岸边挖一个小坑,发出低沉的“噗噗”声。借助声波的反射,“噗噗”声可以传递到3英里外的雌性耳中。在20到30声“噗噗”过后,夜鹦鹉会转而发出高亢清脆的“嗤嗤”声。长约2至4个月的发情期中,雄性夜鹦鹉每晚都会“噗噗”、“嗤嗤”叫上8个小时之久。

微信扫一扫

赞助行者物语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西藏千途旅游 行者物语网旗下品牌
  • 行者物语 责任编辑:语燃
  • 分享到:
    公益画报

    动物保护群

    动物保护Q群:131626977
    动物保护,志愿者请加入

    动物保护(行者物语)

    野生纪录

    野生纪录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加入我们 | 网站基金 | 留言板
    行者物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