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物种
行者物语 > 动物频道 > 濒危物种 > 鸟纲 > 深蓝吸蜜鹦鹉

深蓝吸蜜鹦鹉

时间:2014-8-20 09:53|查看:968|评论:0|字体: 繁体

深蓝吸蜜鹦鹉

 

深蓝吸蜜鹦鹉(Vini ultramarina),又名青衣鹦鹉、翠蓝鹦鹉或翠蓝吸蜜鹦鹉,是马克萨斯群岛特有的一种鹦鹉。它们栖息在亚热带热带低地的潮湿森林、山区或种植林。它们受到失去栖息地的威胁。

 

外形特征

 

深蓝吸蜜鹦鹉身长18厘米,体重35克。这种鹦鹉鸟体为青蓝色,头顶为蓝紫色,并带有浅蓝色的放射状羽毛;鸟喙和眼睛之间、脸颊上方为白色;脸颊下方、喉咙、腹部为深蓝紫色,并带有很宽的白色羽毛滚边;胸部有一圈深蓝紫色环状羽毛;大腿为蓝紫色;尾巴上方覆羽和背部下方为浅蓝色,尾巴尖端白色,尾羽内侧白色;鸟喙橙色,尖端黑色;虹膜橙色。幼鸟的鸟喙为深色,需要6个月才能长成像成鸟般体色;耳羽附近、胸部和腹部的羽毛分布些许白色的滚边。

 

栖息环境

 

深蓝吸蜜鹦鹉主要栖息于介于500米到1000米高的浓密林区,偏好森林的边缘地区,偶尔会前往花园、花朵上开的树上、香蕉园和椰子园等沿海地区。

 

生活习性

 

深蓝吸蜜鹦鹉在繁殖季大多成对或是组成至多12只的小群体;平常大多在花朵上开的树上活动,大部分时间都待在树顶,比较少在低矮的灌木丛或是树木上活动;它们生性相当活泼,平时会在林间灵活的攀爬,先爬到树叶枝干上然后再用鸟喙辅助接近觅食的花朵和水果;飞行的时候相当快速,会伴随尖锐的鸣叫,因此相当显而易见。

 

深蓝吸蜜鹦鹉主要以花粉、花蜜、浆果、植物嫩芽和软性水果为食。偶尔会实用昆虫以及其幼虫来补充动物性蛋白质。偏好芒果,有时候会聚集在芒果树上觅食。

 

分布范围

 

原分布于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

 

起源于马克萨斯群岛(Marquesas Islands),如今仅栖息于瓦胡卡(Ua Huka)和法图希瓦(Fatu Hiva)两处。

 

深蓝吸蜜鹦鹉

 

繁殖方式

 

深蓝吸蜜鹦鹉在野外的繁殖季为6到8月,会寻找空心的树洞或是椰子树上的裂缝筑巢,有时候也会在腐烂却仍然结实于树上的椰子中做窝;人工饲养的深蓝吸蜜鹦鹉繁殖难度相当高,母鸟时常会发生挟蛋症,因此没有许多成功的例子,深蓝吸蜜鹦鹉一次会产下2枚卵,孵化期26-28天,幼鸟羽毛长成约须8周。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濒危(EN)。

分享到:
公益画报

动物保护群

动物保护Q群:131626977
动物保护,志愿者请加入

动物保护(行者物语)

野生纪录

野生纪录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加入我们 | 网站基金 | 留言板
行者物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