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比利亚鸟
伊比利亚鸟(学名:Iberomesornis),又名伊比利亚中鸟,是一种原始鸟类。其化石是于1985年在西班牙昆卡省拉斯奥亚斯(Las Hoyas)的下白垩纪地层发现。它们生存于1亿3700万-1亿2100万年前的豪特里维阶及巴列姆阶。该地层曾是围绕湖泊的森林。弱氏伊比利亚中鸟的身体比始祖鸟更为进化。同期的其他鸟类大部份是有爬行类长尾巴的特征,但伊比利亚鸟的脊椎末端只是连接尾羽的尾综骨。伊比利亚鸟双翼有爪,但拇指退化。胸篮并没有钩突。
弱氏伊比利亚中鸟的化石。
伊比利亚鸟较为细小,翼展只有10-15厘米及重2安士。整体上只与现今一只麻雀差不多,但它们飞行能力较好,且可能会猎食昆虫及细小的动物。它们喜欢栖息在近湖近的环境,在水面上可以捕捉昆虫。虽然它们可以做出多种飞行的动作,如转向及俯冲,但却可能不能在低速下行动自如。它们会用长脚上的爪抓着树枝休息。它们似乎不能唱歌,只能发出简单尖叫声。
由于至今未有发现其头颅骨,它们的食性仍只是一个推测。在发现伊比利亚鸟后,多种反鸟亚纲的化石都在中国辽宁出土。一些中国的物种,如中国鸟及孔子鸟都可以帮助了解伊比利亚鸟。
大众文化
伊比利亚鸟有在《与恐龙共舞》中出现,并且被描绘成为有鲜蓝色的羽毛。
分享到: |
野生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