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学基金_行者物语
您现在的位置:行者物语 > 语燃助学基金 > 助学新闻 > 正文
搜索

中国第一所贫困失学孤儿学校面临关门窘境

|2014-11-17 13:41|来源:澎湃新闻网|1643人参与|0条评论

中国第一所贫困失学孤儿学校面临关门窘境


大同希望学校内一间空置的教室

 

  始建于1993年的山西大同希望学校,是我国第一所贫困失学孤儿学校,系大同市型煤厂利用企业自有资金创办及管理的一所寄宿制希望学校,招生对象为孤儿及贫困家庭的孩子。

 

  记者多方求证了解到,该校自建校以来,以往所有在校生均享受读书、住宿、饮食、服装、医疗等费用全免的待遇,甚至包括洗衣服、缝补衣裳、理发等,学校设有专职人员免费来为学生进行服务;逢年过节,学校还会为学生购买零食、水果,发压岁钱。

 

  诸如此类的举措一度为该校赢得了源源不断的生源。至2001年底,在校生从建校时的200余名飙升至1818名,生源遍及全国。

 

  然而,时至今日,就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新一届招生季,校方称因未能招到合适的学生,以致出现了建校以来第一次"零招生"的窘况。目前,在校生只有42人。

 

  学生没了,老师走了,教室空了

 

  "以前学生确实很多,现在没多少学生了,老师也没几个了。"11月3日,周一,大同希望学校门卫室,一位值班的中年男子正窝在床上观看一部武打片。"唉,生活就是这样,起起落落才叫人生,就像这电影,情节曲折才有看头。"电视里,新少林五祖的激烈打斗镜头,再一次将他的目光吸引了过去。

 

  出了门卫室,迎面而来一栋四层高的教学大楼。高高矗立在楼顶的是鲜红的六个大字:"大同希望学校"。与一般学校不同,该校校门处并未设任何学校标志,转而将学校校名悬挂在了教学楼的楼顶。

 

  步入大楼一层,直走左转,紧挨着的两间教室里,紧紧集中在教室中央的学生们正在上课,整个教室的前后左右因此而留出了较大的空间,这让并不算宽敞的教室显得宽松有余。

 

  老师们告知,原本可以安排50-60人左右的一间教室,如今只有20名左右的学生。

 

  除了一楼正在上课的两间教室,澎湃新闻发现,整栋教学楼内几乎所有的教室与办公室全都房门紧锁。在其中个别几间仍旧敞开着门的教室里,要么空无一物,要么里面堆满了残破的桌椅板凳。

 

  早上7点起床至晚上9点半回宿舍,语数外、政史地、生化物等高中各年级学生课程安排等,一张张残留在教室墙壁上的作息时间表和课表似乎在顽强地证明着学校的过去。

 

  寂静无人的楼道内,关于学校过往及办学成绩的宣传展示牌依旧悬挂在楼道墙壁上的橱窗内。

 

  记者从中发现,该校自建校以来,其生源曾覆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而自2000年首届高三毕业班毕业至2007年,共计379名高中毕业生中有90人被国内各大高等院校录取,其中不乏武汉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知名重点院校。

 

  "那时候一下课,你站在楼上往下看,学生黑压压一片,我这里的五层公寓楼全都住满了。"教学楼背后是供学生住宿的"爱心公寓",已经在这里工作了13年的生活教师王瑞(化名)以前负责一个楼层的学生管理,如今也同样负责一个楼层,只是管理的人数从之前的230多人降到了现在的21人。

 

  王瑞介绍,公寓楼每层均有20个左右的房间,每间可住8-12人。据此推算,王瑞所在的五层学生公寓楼,可供千余名学生在此住宿。

 

  然而,事实上,公寓楼里目前只有42名学生。

 

  不仅是学生人数上的剧减,老师们也越来越少了。王瑞回忆"大概是在2012年的时候,学校里有80多位老师一下子全都调到其他学校了,剩下的老师没有几个了。"此说法,得到了校方负责人的证实。

 

  由于学生人数过少,位于教学楼一侧的一栋综合楼早已停用多时,门上的铁锁锈迹斑斑,另一侧的一座大型室内游泳馆同样铁将军把守,擦去玻璃上的灰尘朝里看去,早已干涸的泳池里一片狼藉。

 

中国第一所贫困失学孤儿学校面临关门窘境

 

阅报栏里贴着2009年的报纸

 

  我国第一所贫困失学孤儿学校

 

  现年74岁的张洪图仍时刻关注着大同希望学校的近况,尽管他已经离开学校达12年之久。

 

  1993年11月3日,由张洪图任厂长的大同型煤厂,利用企业自有资金,出资100万创办的大同希望学校正式开学。

 

  开学当天,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孙起孟专程前来,为大同希望学校开学揭幕并题写校名。当天,张洪图被口头任命为大同希望学校校长。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此后向学校颁发了"希望工程"标志匾,并认可其为"全国唯一的一所专项资助孤儿学校"。

 

  3年过后,由习仲勋作序的人民信访史略一书中提到:"张洪图与他的同志们没有忘记国家还不富裕,有些儿童或因家境贫困或父母双亡而失学,就利用厂里的留利 ,建起了我国第一所贫困失学孤儿学校大同希望学校,面向全国招生。这些孤儿入学后,一切费用均由工厂承担,社会反映颇好。"

 

  据公开信息,大同希望学校占地近3万平方米,有教学楼(内设理化实验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微机室)、可供千余名学生同时就餐的学生食堂、学生公寓楼、图书室、室内游泳馆、音乐、舞蹈等专用活动室及配套设施。

 

  一些知情人回忆,这些软硬件总投资几千万元,"(当年)跟北京、上海等地学校的硬件设施不相上下。"

 

  数据显示,学校最初有学生200余名,至2002年,已发展壮大到拥有1818名中小学生和职高学生(2000年,学校创办了自己的职业高中班),其中,孤儿802名,1216名特困和下岗职工子女。

 

  大同市型煤厂党委办负责人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大同希望学校的顺利创办及此后多年间的逐步壮大,很大程度上即得益于那段时期大同市型煤厂良好的企业经济效益。

 

  事实上,有关大同市型煤厂的企业经济效益仅从一份政府"会议纪要"中便可见一斑。2002年1月7日,在时任大同市城区区委书记周升主持召开的一次会议中提及,"这(大同市型煤厂)是城区最好的龙头企业,给国家做出了很大贡献,从1988年到2001年,共上缴区财政税收7500万元。"

 

中国第一所贫困失学孤儿学校面临关门窘境

 

2014年11月5日,晚自习时间,教室走廊显得空荡荡。

 

  面临"关门"窘境,教育局称没办法,学校登报向社会求助

 

  然而,大同希望学校没能持续繁荣。

 

  大同希望学校主管教学副校长罗大光告诉澎湃新闻,囿于连年办学条件困难,学生人数不足,大同希望学校自2008年起便开始明显走下坡路,"连续多年的招生情况都不怎么理想,到今年,招生情况更不行了,根本都凑不齐一个班来,所以,今年的招生黄了。"

 

  罗大光说,至2012年学校不得已停办高中;同一年,82名教师通过社会招聘的方式分流到其他学校;截至目前,仍从事一线教学任务的还有20多名教师,学生分初二、初三两个班,人数42人。

 

  在罗大光看来,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孤儿进行资助、"两免一补"、义务教育免费等惠民政策的陆续出台,越来越多的孤儿和特困生转而选择就近上学,与此同时,大同希望学校也因其创办企业本身经济效益的急剧下降,曾经专门针对学生的优惠举措日渐减少,使得学校在逐步丧失招生吸引力的同时造成大量生源流失。

 

  记者了解到,学校原本对学生免费的洗澡、游泳、缝补衣裳、理发以及使用音乐、美术器材、图书书籍等,已取消。甚至有网帖称,"(大同)希望学校教职工的年终奖金曾没有到位,引起教职工情绪波动。"

 

  "原来有一段时间市里面是准备撤掉大同希望学校的,后来可能是考虑到相关方面的影响,最后是不了了之了。"大同市城区教育局办公室一名接受澎湃新闻采访的负责人表示,目前城区教育局已获知该校面临的办学困境。

 

  上述负责人表示,基于大同希望学校是由辖区企业自主办学的希望工程特殊办学性质,教育局方面很难插手进行日常管理,"就比如我们城区教育局下辖只有小学并没有初高中,所以对于希望学校目前面临的问题,我们也没啥太好的办法。"

 

  10月下旬,大同希望学校在当地媒体发声,声称受招生环境及创办企业大同市型煤厂经济效益等因素影响,学校发展遭遇"瓶颈",吁求全社会关注。

 

  罗大光证实,该报道是大同市型煤厂领导专门找到当地媒体,希望媒体对学校的办学困境予以报道,以此集思广益,让全社会共同来探讨学校未来之路究竟该怎么走。

 

  澎湃新闻发现,事实上早在2013年,就有人在网上发帖向外界求助,称"大同希望学校现在就只有不到200人了"。

 

  企业不舍放弃,最坏的结果是"关门"

 

  "即便是公益性质的学校,也不是说你投了钱、建了校、招了生就可以高枕无忧,千万不能把学校仅维持在一种低端教育的状态。"教育问题专家、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在现时情况下,如若该校仍保持一种低端教育模式,毫无自己的办学特色,家长和学生注定不会买账,"毕竟可选择的空间多了","这就好比你请客吃饭,的确是你在花钱,你在做好事,但你只是请大家喝碗稀饭,试想想,有人愿意去吗?"

 

  熊丙奇分析,企业要想继续办好这所学校,就必须持续高投入,办出高质量,当地政府也要按公办学校的教育补贴补给学校,否则,难保有一天学校坚持不下去。

 

  对此说法,罗大光表示了异议。他说,大同希望学校毕竟属于企业自主办学,而且"办的是一所特殊性质的希望学校,即便因此能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但也不能一点都不计成本的持续高额投入"。

 

  "就我们自身而言,企业毕竟因此投入了大量的固定资产,我们不愿也不可能退出,所以目前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继续合理有效地把学校办下去。"罗大光说,目前企业与学校已基本上达成一致,按照双方的预期计划,明年将通过各地希望工程办公室的渠道,尽最大努力招够50-100人的学生规模,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让学校保持在300人左右的办学规模,在企业可承受的范围内,尽力让学校重现生气。

 

  "我们能做的也只能是这样了,但也不排除会出现最坏的结果唉,最坏的结果可能就是学校有朝一日真的办不下去了,我们真的不想看到这样的局面出现。"罗大光说。

  • 标签:希望学校 孤儿 贫困
  • 行者物语 责任编辑:语燃
  • 】【打印】【繁体】【关闭
    分享到:
    网友评论 1643人参与,已有0条评论
    验证问答 换一个 验证码 换一个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行者物语立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