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物种
行者物语 > 动物频道 > 濒危物种 > 鸟纲 > 美洲金斑鸻

美洲金斑鸻

时间:2014-12-15 12:52|查看:892|评论:0|字体: 繁体

美洲金斑鸻

 

美洲金斑鸻(学名:Pluvialis dominica)为鸻科斑鸻属下的一个种。冬羽上体满布褐色、白色和金黄色杂斑;夏羽额白色,向后与眼上方宽阔的白斑汇合。体长约24~28厘米,翼展57~65厘米,体重122~194克。飞行迅速而敏捷,极善于跨洋长途迁徙。

 

外形特征

 

美洲金鸻属中型涉禽,体长约24~28厘米,翼展57~65厘米,体重122~194克。甚似金鸻。区别在初级飞羽过尾,白色的眉纹较粗,体羽多灰色。飞行时脚不伸至尾后。

 

成鸟(繁殖羽):额基棕白,向两侧与白色眉纹相连;头、后颈、背至尾上覆羽黑褐色,满布金黄和浅棕白色点斑,尤以金黄色点斑为浓著;尾羽具黑褐与淡棕白色相间的横斑;初级和次级飞羽黑褐色;翅上大覆羽黑褐色,羽端缀白;翅上小覆羽和三级飞羽与背同色;颈侧的白色与眉纹贯通,并向下延伸至胸侧;颊、颏、喉至下胸和腹部中央黑色;两胁、肛周羽和尾下覆羽淡棕白色,具黑色及灰褐色杂斑;腋羽褐灰色,羽端缀白;翼下覆羽浅褐色。

 

成鸟(非繁殖羽):与繁殖羽相似,但颊侧和喉、胸黄色,杂有浅灰褐色斑纹,下胸和腹部中央变成灰黄色,不呈黑色。

 

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胫、跗蹠与趾浅灰黑色,爪黑褐色。无后趾。

 

美洲金斑鸻

 

栖息环境

 

喜结小群活动于海岸线、河口、盐田、稻田、草地、湖滨、河滩等处,善于在地上疾走。

 

生活习性

 

美洲金鸻飞行迅速而敏捷,极善于跨洋长途迁徙。是一次飞行时间最长的鸟,能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连续不断地在空中飞行35个小时,越过2000多千米的海面。东部的美洲金鸻经常飞越大西洋南美洲,来到南方的巴塔哥尼亚。直飞能力特别强,有过从美国阿留申地区直接飞越太平洋,在夏威夷被回收的记录,其距离达3 000km。这种鸟的春秋两季的迁徙路线不完全一致,至少在局部地区会有一些变化。相当数量的迁徙种群出现在内陆或大洋上。

 

鸣叫声是一种突然,呼啸的一系列快速的音符,也使用了各种不同的声音,其中包括吹哨声“tuu-U-EE”。

 

主食昆虫(鞘翅目、直翅目、鳞翅目等)、软体动物、甲壳动物等。

 

分布范围

 

分布于安圭拉,安提瓜和巴布达,阿根廷,阿鲁巴,巴哈马,巴巴多斯,伯利兹,百慕大,玻利维亚,巴西,加拿大,开曼群岛,智利,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古巴,多米尼加,多米尼加共和国,厄瓜多尔,萨尔瓦多,法属圭亚那,格林纳达,瓜德罗普岛,危地马拉,圭亚那,海地,牙买加,马提尼克,墨西哥,荷属安的列斯群岛,尼加拉瓜,巴拿马,巴拉圭,秘鲁,波多黎各,圣卢西亚,圣皮埃尔和密克隆,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苏里南,特里尼达和多巴哥,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美国,乌拉圭,委内瑞拉,美属维尔京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

 

旅鸟:佛得角,科特迪瓦,丹麦,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芬兰,法国,冈比亚,德国,格陵兰,冰岛,爱尔兰,日本,摩洛哥,荷兰,尼日利亚,挪威,阿曼,葡萄牙,俄罗斯联邦,圣基茨和尼维斯圣马丁(法国部分),塞内加尔,塞拉利昂,南非,西班牙,瑞典,多哥,土耳其,英国

 

繁殖方式

 

繁殖期通常在每年的5~6月,雄性筑巢,以苔原刮起的植物物质,特别是干草,地衣和叶作为筑巢的原材料。雌鸟在巢中产4枚卵,雌雄亲鸟共同孵卵,雌鸟一般在白天,而雄鸟夜间孵卵。卵白色或灰白色,上面布满深褐色和黑色斑点,孵化期约25天左右。幼鸟孵大后约22~23天能飞,但在秋季迁徙途时,明显落后于成鸟。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ver 3.1 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低危(LC)。

分享到:
公益画报

动物保护群

动物保护Q群:131626977
动物保护,志愿者请加入

动物保护(行者物语)

野生纪录

野生纪录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加入我们 | 网站基金 | 留言板
行者物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