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物种
行者物语 > 动物频道 > 濒危物种 > 鸟纲 > 白喉针尾雨燕

白喉针尾雨燕

时间:2014-12-17 12:13|查看:1291|评论:0|字体: 繁体

白喉针尾雨燕

 

白喉针尾雨燕(学名:Mearnsia picina),又名快捷燕,体长20~20.5 cm,最高的飞行速度为时速250-300公里,栖息在山地森林,常在溪流、河谷水面等处出现。 水平飞行速度最快的动物,时速最快可达170千米。近危(IUCN 3.1)

 

外形特征

 

额灰白色;头顶至后颈黑褐色,具蓝绿色金属光泽;背、肩、腰丝光褐色,尾上覆羽和尾羽黑色,具蓝绿色金属光泽,尾羽羽轴末端延长呈针状。翼覆羽和飞羽黑色,具紫蓝色和绿色金属光彩。飞羽内侧边缘较淡,呈烟色,最内侧飞羽的内侧白色。颏、喉白色;胸、腹烟棕色或灰褐色。两胁和尾下覆羽白色。

 

虹膜褐色,嘴黑色,跗跖和趾肉色。

 

大小量度为:体重雄性112~145克,雌性110~150克;体长雄性192~205毫米,雌性194~204毫米;嘴峰雄性8.5~11毫米,雌性8~10毫米;翅雄性193~209毫米,雌性195~212毫米;尾雄性 47~73毫米,雌性53~68毫米,跗跖雄性14~21毫米,雌性14~23毫米。

 

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于山地森林、河谷等开阔地带。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

 

澳大利亚、不丹、文莱、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尼、日本、韩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韩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蒙古、尼泊尔、新西兰、巴基斯坦、俄罗斯联邦、泰国、东帝汶、越南。

 

旅鸟∶阿富汗、孟加拉国、斐济、芬兰、关岛、爱尔兰、哈萨克斯坦、马尔代夫、马耳他、毛里求斯、缅甸、新喀里多尼亚、挪威、塞舌尔、西班牙、英国美国

 

中国分布

 

繁殖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河北北部;四川、云南、贵州、西藏东南部和台湾等地。

 

生活习性

 

常成群在森林上空飞翔,尤其是开阔的林中河谷地带。有时亦见单只或成对飞翔。飞翔快速,时而冲向高空,时而急剧直下,发出“嗖嗖”声响,是鸟类中飞行速度最快的种类之一。主要以双翅目、蚂蚁、鞘翅目等飞行性昆虫为食。捕食在空中,边飞边捕食,有时也近地面或水面低空飞行捕食。

 

白喉针尾雨燕是夏候鸟。春季于4~5月迁来,秋季于9~10月迁走。

 

繁殖方式

 

繁殖期为5~7月。营巢于悬岩石缝和树洞中。每窝产卵2--6枚。卵白色,大小为27.5~32.2×17.5~19.5毫米。

 

亚种分化

 

4亚种

 

中文名称  拉丁学名

 

1.白喉针尾雨燕指名亚种 Hirundapus caudacutus caudacutus

 

2.白喉针尾雨燕西南亚种 Hirundapus caudacutus nudipes

 

3.白喉针尾雨燕台湾亚种 Hirundapus caudacutus formosanus

 

4.白喉针尾雨燕中南亚种 Hirundapus caudacutus bourreti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非常大,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保护级别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分享到:
公益画报

动物保护群

动物保护Q群:131626977
动物保护,志愿者请加入

动物保护(行者物语)

野生纪录

野生纪录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加入我们 | 网站基金 | 留言板
行者物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