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物种
行者物语 > 动物频道 > 濒危物种 > 鸟纲 > 泽鹬

泽鹬

时间:2014-12-19 13:11|查看:2441|评论:0|字体: 繁体

泽鹬

 

泽鹬(学名:Tringa stagnatilis)为鹬科鹬属的鸟类。在中国大陆,分布于内蒙古、东部沿海、西至甘肃、新疆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德国。

 

外形特征

 

泽鹬夏羽头顶、后颈淡灰白色,具暗色纵纹,上背沙灰包或沙褐色,具浓著的黑色中央纹。肩和三级飞羽灰褐色,微缀皮黄色,具黑色斑纹或横斑,下背和腰纯白色,尾上覆羽白色,具黑褐色斑纹或横斑。中央尾羽灰褐色,具黑褐色横斑,外侧尾羽纯白色或具黑褐色横斑。翅上覆羽灰褐色,大覆羽和中覆羽具灰白色羽缘。飞羽淡黑褐色,第一枚初级飞羽羽轴白色,次级飞羽羽端近白色。眼先、颊、眼后和颈侧灰白色,具暗色纵纹或矢状斑,贯眼纹暗褐色。颏、喉白色。前颈和胸也是白色,具暗色纵纹。其余下体包括腋羽白色。两胁具黑褐色横斑或矢状斑。冬羽头顶和上体淡灰褐色,或沙灰色。具暗色纵纹和白色羽缘,小翅覆羽较暗灰色。额、眼先和眉纹白色,下体白色,颈侧和胸侧微具黑褐色条纹,腋羽也是白色,其余似夏羽。幼鸟似冬羽,但上体较褐,缀有皮黄色斑或羽缘。

 

体重雄性58~102克,雌性55~120克;体长雄性 197~255毫米,雌性197~254毫米;嘴峰雄性39~43毫米;雌性36~42毫米;翅雄性130~143毫米,雌性131~146毫米;尾雄性53~66毫米;雌性53~66毫米,跗跖雄性43~54毫米,雌性44~55毫米。

 

泽鹬

 

生活习性

 

泽鹬常单独或成小群在水边沙滩、泥地和浅水处活动和觅食,也常进到较深的水中活动。常边走边将它细长的嘴插入水边沙地或泥中探觅和啄取食物,有时也用它强而长的嘴在水中前后不停的摆动搜觅食物。性胆小而机警。声音尖细,似“唧~唧”声。

 

主要以水生昆虫、昆虫幼虫、蠕虫、软体动物和甲壳类为食。也吃小鱼和鱼苗。常单独觅食,主要在水表面或地表面啄食。也常将嘴插入泥或沙中探觅和啄取食物。有时也通过嘴在水中前后晃动取食。特别是在富有浮游动物的地方。

 

泽鹬

 

栖身环境

 

泽鹬栖息于湖泊、河流、芦苇沼泽、水塘、河口和沿海沼泽与邻近水塘和水田地带。

 

繁殖状况

 

泽鹬的繁殖期为5~7月。通常在到达繁殖地后不久即开始成对。雄鸟也开始进行求偶飞行。营巢于开阔平原和平原森林地带的湖泊、河流、水塘岸边及其附近沼泽与湿草地上。巢多置于水边或离水边不远的草丛中地上或沼泽和湿草地中的土丘上。巢为地上的一浅坑,内垫以枯草。每窝产卵4枚,偶尔少至3枚和多至5枚。卵的颜色为乳白色或淡黄色和绿色,被有褐色或红褐色斑点。卵的大小为35~41×25~28毫米。雌雄轮流孵卵。孵卵期间如有干扰者侵入,亲鸟则从巢中飞出,不断地围绕干扰者飞翔和高声鸣叫,直至干扰者离开。

 

保护等级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

分享到:
公益画报

动物保护群

动物保护Q群:131626977
动物保护,志愿者请加入

动物保护(行者物语)

野生纪录

野生纪录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加入我们 | 网站基金 | 留言板
行者物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