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凤头燕鸥
大凤头燕鸥(学名:Thalasseus bergii),具羽冠的燕鸥,为鸥科凤头燕鸥属的鸟类。羽冠具灰色杂斑。捕食鱼类为生。遍及印度洋沿海,以及波斯湾,马祖、基隆、宜兰亦有分布。
外形特征
大凤头燕鸥夏羽:前额和眼先白色。头顶至枕黑色,头顶羽毛向后延长,形成冠羽,颜色也为黑色。后颈和翅缘白色。背、肩、翅和尾等上体暗珠灰色。初级飞羽外侧羽缘黑色,内侧也为黑色,但具宽的白色楔形斑,往内楔形斑逐渐缩小,直至消失。次级飞羽内侧和尖端白色。尾暗珠灰色,外侧尾羽较长,且逐渐变尖,尾呈叉状。颏、喉、颈和下体,包括腋羽和翅下覆羽白色。冬羽和夏羽大致相似。但头顶缀有白色纵纹。虹膜暗褐色。嘴黄色。脚黑色。
幼鸟似非繁殖羽,但嘴暗黄色,头顶黑色而缀有褐色,并向头两侧扩展到脸部,上体较暗褐而具白色羽缘,翅内侧具三道暗色横带,一道在翅前缘,一道在大翅覆羽,另一道横跨次级飞羽。尾尖较暗。
大小量度:体长450-510毫米;嘴峰58-62毫米;翅330-352毫米,尾149-191毫米;跗蹠26毫米。
栖息环境
大凤头燕鸥栖息于海岸和海岛岩石、悬崖、沙滩和海洋上。
生活习性
大凤头燕鸥为留鸟,常成群活动。频繁的在海面上空飞翔,飞翔时嘴垂直向下,两翅煽动缓慢,有时又在空中翱翔,它们能在空中搜觅和发现水下鱼类。当发现鱼类时,则两翅一收,突然一下扎入水中捕食,捕获后立刻振翅上升。有时又长时间的飘浮于海面上。或在海边浅水处沐浴。晚上多栖息于岸边悬岩或岩石上。主要以鱼类为食。也吃甲壳类、软体动物和其它海洋无脊椎动物。觅食主要在水面。
分布范围
分布于澳大利亚、巴林、孟加拉、英属印度洋领地汶莱、柬埔寨、中国、库克群岛、吉布提、埃及、厄立特里亚、斐济、法属波利尼西亚、关岛、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以色列、日本、肯尼亚、基里巴斯、科威特、马达加斯加、马来西亚、马尔代夫、马绍尔群岛、毛里求斯、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莫桑比克、缅甸、纳米比亚、新喀里多尼亚、北马里亚纳群岛、阿曼、巴基斯坦、帕劳、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塞舌尔、新加坡、所罗门群岛、索马里、南非、斯里兰卡、苏丹、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泰国、东帝汶、汤加、图瓦卢、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瓦努阿图、越南、瓦利斯和富图纳群岛、也门。
旅鸟:约旦、韩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瑙鲁、新西兰、美国。
繁殖方式
大凤头燕鸥的繁殖期为5-6月。常成群在一起营巢繁殖。巢间距多在一米以上。通常营巢于海边有稀疏矮小植物的沙地或沙酥地上。巢甚简陋。主要由亲鸟在沙石地上刨一浅坑,内无任何内垫物。每窝产卵12枚,偶尔3枚。卵的颜色为土灰色、白色、灰白色、乳白色或皮黄色,被有红褐色或黑褐色斑点。卵的形状为尖卵圆形,大小为58-66×40-45毫米,平均58.7×41.8毫米。
亚种分化
中文名称 学 名
1. 大凤头燕鸥指名亚种 Sterna bergii bergii
2. 大凤头燕鸥南亚亚种 Sterna bergii cristatus
3. 大凤头燕鸥马岛亚种 Sterna bergii enigma
4. 大凤头燕鸥澳洲亚种 Sterna bergii gwendolenae
5. 大凤头燕鸥印度洋亚种 Sterna bergii thalassinus
6. 大凤头燕鸥红海亚种 Sterna bergii velox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保护等级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分享到: |
野生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