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

资讯 保护 摄影 纪录 濒危 名词 组织

猫为什么比狗“高冷”?

2014-12-24 07:21

来源:南方周末|1832人参与|0评论

字体: 繁体

ico

狗的驯化历史至少有三万年,而猫开始跟人相处,只是大约9500年前的事。这跟你的直觉非常吻合,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狗总是乐意成为人类的好伙伴,而猫却常常以高冷姿态示人。如果你让动物学家来解释这个问题,他大概会说,这很简单,因为猫是唯一的半驯化动物。

ico

猫为什么比狗“高冷”?

 

猫为什么比狗“高冷”?

 

  狗的驯化历史至少有三万年,而猫开始跟人相处,只是大约9500年前的事。这跟你的直觉非常吻合,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狗总是乐意成为人类的好伙伴,而猫却常常以高冷姿态示人。如果你让动物学家来解释这个问题,他大概会说,这很简单,因为猫是唯一的半驯化动物。

 

  现今家猫的野生祖先是非洲野猫,如果你把它们并排放在一起,很难从外观上分辨:非洲野猫看上去就像是有虎纹的家猫。如果要一定要说出区别,大概是野猫的腿比家猫更长一些,而且步态更像猎豹。这种区别在猫挺直身体蹲坐时尤其明显,古埃及青铜器上的猫,就很清楚地展现了这种坐姿。

 

  事实上,非洲野猫的活动范围跟人类居住区很接近,因此经常与家猫交配繁殖。大量杂交个体的存在,使它们跟家猫的界限更加模糊。不过,你如果尝试抚摸它们,就能立刻感觉出性格的不同。目露凶光后退的可能是野猫,而喵喵躺下任你挠痒的,必定是家猫了。

 

  喵星人进入人类社会,发生在中东先民刚开始适应农业生活后不久。由于被谷仓里偷食的老鼠吸引,原本生活在沙漠里的野猫溜进了人类村庄。其中,跟人类最亲近的那些野猫更容易获得保护,还能得到剩菜剩饭的招待,于是渐渐在村里住了下来。

 

  那么,在这近万年的驯化史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值得注意的事?今年11月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上的一篇论文,把野猫、几种家猫及常见哺乳动物的基因组作了对比,帮我们揭示了更多喵星人的奥秘,此外还揭示了,其他物种包括人类,是如何褪去野性的。

 

  论文作者之一迈克尔·蒙塔古是华盛顿圣路易斯大学医学院的博士后,他的研究是从一只阿比西尼亚母猫的基因组开始的。在比较了家猫、牛、虎、狗和人类的基因组之后,他列出了家猫体内遗传信息迅速改变的281个基因。

 

  其中一些基因,跟听觉和视觉有关,这便解释了猫的嗅觉比狗稍弱,但夜间视力和听力都更强的现象,这也是猫赖以捕食的重要技能。另外,猫还具有与感知信息素相关的基因,这让它们具有了远距离寻找猎物以及异性的神奇能力。

 

  除此之外,研究人员还意外发现了一些与脂类代谢有关的基因。猫和老虎这样的动物天生只吃肉,但即使它们摄入了大量的脂肪酸,也不会得高血脂和心脏病。这些基因也许正是为了适应高度肉食化的生活习性而存在的。可惜它们在人和牛身上并不存在,所以人类需要吃大量淀粉和纤维素来平衡饮食。

 

  在蒙塔古的研究中最有趣的发现是,他们比较了22种家猫、非洲野猫和欧洲野猫的基因组。发现至少13个基因的变化能让家猫习性变得温顺,比如说恐惧反应,还有被奖励食物后学习新行为的能力。“这跟我们对家猫的了解相符”,蒙塔古说,“要适应被驯化的生活,它们不能太害怕陌生人和新环境,而对奖励进行反馈,才能让它们长久地被人类喂养。”

 

  “这是整个研究中我最喜欢的一部分”,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比较基因组学家林德布莱德认为,有一些与谷氨酸盐受体相关的基因,在学习和记忆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它们在人类进化中也被一代代地筛选再留下的。“人类在进化中,倾向于保留帮助大脑发展,以及令人更擅长社交的基因。”

 

  蒙塔古还在家猫中找到了五个重要基因,它们对神经嵴细胞的迁移和胚胎干细胞都有影响。这些基因也许能够解释达尔文提出的几个疑问:为什么家养动物普遍拥有较小的大脑身体比例,以及特定的黑白花色?

 

  黑白花在家畜的野生祖先中非常少见,却普遍出现在人类选育的各种动物身上。这是因为,控制毛色的黑色素细胞都来自神经嵴细胞,一旦后者的发育过程出现突变,就会造成动物身上相应区域的色素减少,外观上看来就是白色斑点或者大片斑块。最容易出现色素缺乏的区域正是神经嵴细胞最后迁移到的部位,比如喉下、眼部以上、爪子及尾尖。

 

  当猫开始被人类收养后,它们不必花太多脑筋思考如何谋生,也不再需要发达的下颌撕咬难以入口的猎物,大脑和头颅自然会慢慢变小。这种变化趋势在狗身上也一样,如果你拿狼和狗做个智商测试,就会发现狼比狗聪明许多。

 

  其实,我们本身也是一种驯化了的动物。根据1973年诺奖获得者、动物学家康拉德。劳伦兹的理论,人类的进化类型跟这些家畜基本类似。我们的大脑和身体的比例,在最后一次冰川期的末尾达到最大值,之后随着农业文明的兴起而逐渐降低。当今人类是否比那时的祖先更为聪明,就不得而知了。

 

  跟狗相比,猫的驯化历史明显还不够长,这也正是它们比狗更富有野性的原因。研究的另一位通讯作者,德州农工大学的遗传学家威廉·墨菲说,猫在驯化过程中受到的进化压力比狗小多了,除了保留抓老鼠这一本能,人类从未像选育狗、牛、猪那样刻意塑造猫的特性。狗可以胜任看家护院、缉毒、导盲以及拉雪橇等工作,“猫只管到处闲逛,人类也能忍受它们。”

 

  喵星人未褪去的野性,的确给城市生态带来了一些麻烦。即使是不愁吃喝的家养猫,也会热衷于杀戮小型哺乳动物、鸟和鱼类等。2013年1月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的一篇论文显示,流浪猫和野猫已经成了野生动物的头号敌人,仅仅在美国,每年就有14亿——37亿只鸟,以及69亿——207亿只哺乳动物死于猫的捕杀。

 

  牛津大学的进化生物学家格雷格·拉尔森认为,这虽然是“科学家们第一次拿到如此确切的证据”,但说猫是半驯化动物还是有点不公平。“我养了两只猫,它们常年安静地卧在沙发上,对走来走去的狗和灵长类动物视而不见,根本不担心这些大型生物会对自己造成什么威胁。对一种先天的野生纯肉食动物来说,这难道还不够温顺吗?”

微信扫一扫

赞助行者物语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西藏千途旅游 行者物语网旗下品牌
  • 驯养
  • 行者物语 责任编辑:语燃
  • 分享到:
    公益画报

    动物保护群

    动物保护Q群:131626977
    动物保护,志愿者请加入

    动物保护(行者物语)

    野生纪录

    野生纪录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加入我们 | 网站基金 | 留言板
    行者物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