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秃猴
白秃猴(学名:Cacajao calvus)是一种细小的新世界猴,尾巴非常短,面红秃头,毛皮很长。它们一般重少于9磅及长20-23吋。其下已知有四个已确认的亚种,所有都被列为易危(IUCN 3.1):
Cacajao calvus calvus
Cacajao calvus ucayalii
Cacajao calvus rubicundus
Cacajao calvus novaesi
白秃猴分布在巴西、秘鲁及亚马逊盆地的雨林。
生物及生态
白秃猴有很长的毛皮,颜色介乎白色至红色之间。它们是秃头的,故名秃猴。它们的尾巴像兔的小尾,在新世界猴间算是短小的,只有约5.9吋长,只有体长的一半。由于它们缺乏皮肤色素,面部组织充满微血管,故其面呈鲜红色。鲜红色的面是健康的一种讯号。繁殖期于10月至5月。雌猴会释放香味吸引雄猴交配。妊娠期不详。它们的下颚非常强壮,可以用来打开坚硬果实的壳。它们的寿命一般为20岁。
白秃猴是树栖的灵长类,会按季节栖息在巴西及秘鲁亚马逊盆地的泛滥森林。在干旱的季节,它们会走到地上寻找种子及其他食物材料。它们67%的食物是种子;18%为果实;6%花朵;其他猎物及芽则占5%。它们也会吃昆虫,但却不会主动寻找作为食物。
白秃猴群每天可以移动4.8公里远。群落成员约为5-30只,最多甚至可以多达100只。估计雌性白秃猴是有恋出生地性,故是雄猴离开出生群落。它们的地盘约有500-600公顷大。它们会发出独特的叫声、摆动尾巴及竖起毛发来保护地盘。
威胁
白秃猴的保育状况于2008年由近危改为易危,它们的数量因猎杀及失去栖息地而在过去30年下降了最少30%。虽然保育工作已经改良,但实际的数量却依旧下跌。由于它们的栖息环境很有限制,故很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森林的消失及猎杀都是对于白秃猴来说最重要的威胁。于1980年至1990年间,平均每年就有15.4公顷的热带森林被破坏,而新热带也同样面对失去森林的问题。于1997年,亚马逊盆地就经历了最大的森林破坏。砍伐硬木是整体森林破坏的主因。冠层的破坏及失去森林直接影响这种树栖白秃猴的生态。另外,白秃猴群落位近亚马逊河,很易成为猎人猎杀的对象。
保育
于1999年,世界银行开展了一个保育巴西雨林的计划,目标是从德国、英国及其主要工业国注资达3亿5000万美元保护亚马逊盆地。多项保育计划亦正实施保护亚马逊盆地。巴西当局亦会提高监管非法砍伐、采矿及伐林等行为。
分享到: |
野生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