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物种
行者物语 > 动物频道 > 濒危物种 > 两栖,鱼类及其它 > 台北赤蛙

台北赤蛙

时间:2015-1-9 15:55|查看:1430|评论:0|字体: 繁体

台北赤蛙

 

台北赤蛙(拉丁学名:Hylarana taipehensis)是台湾保育珍贵稀有保育两栖类的动物。本来它们是台湾平地常见的蛙类,但由于近来台湾的农药滥用,导致它们的数量急遽减少,再加上人类对其栖息地的破坏,令它们现时只出现在少数的地方,并被列为保育类动物。无危(IUCN 3.1)

 

本种亦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孟加拉、柬埔寨、台湾、香港、中国大陆(包括云南、贵州、福建、广东、广西、海南)、老挝、缅甸、泰国东北部、越南,可能出现在澳门和马来西亚。最近亦纪录于吉大港。

 

缅甸北部则有存疑记录。

 

台北赤蛙的发现

 

传说中,如果赤蛙被不懂保育观念的人类欺负的话,雷公就会大发雷霆,因此又有「雷公蛙」之称号。但它的叫声不是十分大声,也不如一般青蛙的蛙鸣响亮,而像虫鸣般的叽叽声,叫声单音细小,不容易听到,也不会形成大合唱。其纤细的体态也使它获得「神蛙」之美名。

 

赤蛙的外观

 

台北赤蛙是台湾赤蛙科中体型较小的一员(公蛙身长3公分,母蛙身长4公分),也是台湾最漂亮的赤蛙,体态修长,体色为黄绿或绿褐色,吻长而尖,从吻端经眼鼻线到鼓膜都是黑色,形成一个黑眼罩。它的鼓膜大而明显,深褐色透明。白色背侧褶极为醒目,背侧褶内外侧各有一条黑色纵带,腹侧另有一条白线,因此侧面看起来是两条黑线和两条白线交错排列,非常特殊。皮肤十分光滑,但体侧有些小疣粒。腹部是白色的,有一些灰色云斑。後肢细长,背面浅褐色有深色横纹,另有三至五条和小腿平行的细长肤褶。趾末端膨大成吸盤。

 

赤蛙平常很难被发现,它们在的产卵期时出现较多。它的产卵期为春夏两季,其卵径为1.2mm。蝌蚪吻端尖圆,眼睛位於两侧略朝上,上下尾鳍边缘有细黑点密集成的云斑,体积较其它种蝌蚪小,无纹路但较成熟的蝌蚪就可以看出有纹路了。

 

赤蛙稀有的原因

 

赤蛙过去广泛分布在台湾地区,但是近10年来,因为赤蛙居住在水田、埤塘里,这些地方大多是易用农药的地方。农药的滥用加上赤蛙对环境的变动又比其它种青蛙敏感,所以她的栖息地缩小到只剩下4个主要区块:台北三芝、石门;桃园龙潭、杨梅;台南官田及屏东内埔、万峦等地。目前行政院农业委员会依照野生动物保育法,将台北赤蛙公告列为珍贵稀有保育类野生动物。

 

赤蛙居住的环境

 

因赤蛙是食虫性,且它的体型很小,还是夜行性动物。所以,赤蛙的成长环境不仅要有清澈的水质(赤蛙对水质是十分敏感的),还需要水生植物〈像萍水性和禾本科植物〉和夜光。水草供给赤蛙休息地及猎食区。白天时,成蛙会在土缝或者是石缝中休息,幼蛙则在水草上。而晚上,它们在水草上捕食因羽化或休息而停在上面的昆虫。光源使他们能看见猎物并捕食。也有昆虫在晚上时也因光的关系被吸引到水草上。赤蛙的居住环境还有一个要素:不能有会吃水草的生物。有些人在埤塘中(指桃园)放入许多 吃水草的草鱼跟鲤鱼,没有水草的埤塘赤蛙也无法居住。因为没有地方让它们在白天时躲藏。

 

赤蛙的天敌

 

赤蛙有许多天敌,除了一般青蛙的天敌(天上飞的大冠鷲、苍鹭…;地上爬的石虎、黄鼠狼、鼩鼱…;甚至水里游的螃蟹、红娘华、田虌…等)和我们人类以外某些比较大型的青蛙像“贡德氏”赤蛙,有可能补食小的青蛙!

 

赤蛙的数量已十分稀少,希望大家不会因它的珍贵而把它拿去做标本或去复育。能尽量把它留在本身的环境,这样又有多一种物种保留下来。

分享到:
公益画报

动物保护群

动物保护Q群:131626977
动物保护,志愿者请加入

动物保护(行者物语)

野生纪录

野生纪录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加入我们 | 网站基金 | 留言板
行者物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