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闪鳞蛇
海南闪鳞蛇(学名Xenopeltis hainanensis)是闪鳞蛇科的一种。体长约60—80厘米,尾巴很短。栖息于海拔较低的地方。此物种已不足1500只,跟大熊猫一样稀少。
外部特征
体长约60—80厘米,尾巴很短。背面为蓝色,在阳光下有强烈的金属光泽。两侧最下3行背鳞间有1~2条断续白纵纹,最下一行背鳞灰白色,腹面白色,其余都为蓝褐色。尾巴比闪鳞蛇的尾巴要短的多,差别就在这。
生物学
栖息于海拔较低的地方。性谨慎隐蔽,昼伏夜出,白天很难见到其踪影。经常在家中的后院出现,可能是因为老鼠是其主食。没有主要天敌。
亚种
有两个亚种:
海南闪鳞蛇普通种,仅分布于海南
海南闪鳞蛇大陆种,分布则较广,遍及中国南部。
现状
红皮书等级:极危。
数量
仅10个标本,估计不足千余只。
因素
本种常在人类住处的后院出现,又有金属光泽,容易被发现,且因为反光常被误认为是毒蛇而大量捕杀。
正在进行中的保护措施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等级申请将本种列为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但没有生效,且有些人因为它是一种蛇,不应该受到保护,但大多数人还是认为应该受到保护,因为此物种已不足1500只,跟大熊猫一样稀少。
分享到: |
野生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