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物种
行者物语 > 动物频道 > 濒危物种 > 爬行纲 > 灰鼠蛇

灰鼠蛇

时间:2015-1-11 09:14|查看:1806|评论:0|字体: 繁体

灰鼠蛇

 

灰鼠蛇,学名Ptyas korros,香港俗称过树榕,台湾则多半叫做细纹南蛇,是游蛇科鼠蛇属的一种无毒蛇,广泛分布于印度、泰国、越南、台湾和印尼等国。在中国见于华南诸省。

 

灰鼠蛇

 

特征

 

灰鼠蛇为大型蛇类,体常可达2米,身体为深褐色,幼体时身上会有许多花纹,长大后便会消失。

 

灰鼠蛇(Indo-Chinese rat snake),物种命名人为Schlegel,命名年代为1837年,别名:黄梢蛇、索蛇、过树蛇、过树龙、过树榕、跳树标、黄肚龙、山蛇(泉州、晋江)、土蛇(福建德化)乌歪(德宏)、上竹龙等。

 

蛇体略细长,一般在1米以上。眼大而圆。背面棕褐色或橄榄灰色,躯干后部和尾背鳞片边缘黑褐色,整体略显网纹;上唇和背面灰褐色,体中、后部每一背鳞中央有黑褐色纵线,前后缀连成黑褐色纵纹;腹面淡黄色。

 

灰鼠蛇

 

习性

 

爬行速度快,以鼠类为食,也会捕食其他蛇类。多栖息在河岸草生地、山区、溪流等环境。

 

灰鼠蛇是无毒蛇,行动敏捷,性格温顺,一般不主动袭击人。生活于丘陵和平原地带,主要活动在田基、路边、沟边的灌木林中,在水田,溪流、溪边石上或草丛中也可见到,常攀援于溪流或水塘边的灌木或竹丛上,故广西群众称它为过树龙。有时也到地上寻找食物。昼夜活动,阵雨后太阳出来时,常遇见于路边、沟边的灌木顶上,等待太阳光的照射;晚间也蜷伏于竹枝上。捕食树蛙、雨蛙、蜥蜴,也食小鸟、其它蛙类及鼠类。5~6月间产卵,卵数10枚左右,卵径29~44 mm×12~20 mm,卵产于灌木丛中的落叶下,有护卵现象。35~47天孵化。11月开始冬眠,在田基、墓地向南的鼠洞内越冬,冬眠期随每年气温变化而有异,广西南部三月即苏醒活动。

 

生长繁殖

 

卵生,每次产卵1~9枚,孵化期约2个月。灰鼠蛇无毒,与金环蛇、眼镜蛇合称三蛇。三蛇是中国南方著名的食用蛇类。卵生。5-6月产卵,卵数9枚左右。

 

根据统计,灰鼠蛇母蛇在公母比例中占52.7%,受精卵占产卵数的77.3%,孵化率占受精卵数的59.2%,自然成活率可达30%。

 

种群分布

 

云南、贵州南部、四川、广西、广东、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台湾。国外分布于中南半岛、印度、印度尼西亚。

 

云南的河口、个旧、墨江、永德、腾冲、盈江、陇川等县分布数量较多。20世纪50年代数量达230万条,进入21世纪后下降到30万条。颊鳞2-3枚,前半段体色灰棕,后半段体鳞鳞缘棕黑,略显网状纹。体长多超过1米,最大可达2米。

分享到:
公益画报

动物保护群

动物保护Q群:131626977
动物保护,志愿者请加入

动物保护(行者物语)

野生纪录

野生纪录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加入我们 | 网站基金 | 留言板
行者物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