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裂腹鱼
昆明裂腹鱼(学名:Schizothorax grahami)是辐鳍鱼纲鲤形目鲤科裂腹鱼属的一种鱼。它们是中国云南滇池及其相关流域的特有种,现只有在松华垻水库的牧羊河、冷水河、黑龙潭及青龙潭可以见到它们。虽然分布在四个位点,但其实所有都是属于同一群落。由于它们的数量很少,加上受到入侵物种及水污染的威胁,栖息地也日渐消失,故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将它们列为极危。体长可达32厘米。极危(IUCN 3.1)
形态特征
昆明裂腹鱼体延长,稍侧扁;背缘隆起,腹部圆或稍隆起。头锥形,吻略尖,口下位,横裂或略呈弧形;须两对,约等长,其长度均小于或等于眼径;吻须末端后伸达鼻孔后缘至垂直下方或稍后,口角须末端后伸达眼球中部的垂直下方或稍后。眼中等大,恻上位。体被细鳞,排列不整齐;自腹鳍基部后缘至臀鳍基部后缘具较大而明显的鳞片并形成明显裂腹。侧线完全,近直形,后伸人尾柄之正中。背鳍末根鳍条不分枝,其后缘每侧具6-18枚细小锯齿或仅为锯齿痕迹,背鳍起点至吻端之间的距离稍大于或等于其至尾鳍基部之间的距离。腹鳍起点与背鳍末根不分枝鳍条或第一枝鳍条之基部相对;其末端后伸达腹部鳍起点至臀鳍起点之间距离的2/3处,不达肛门。肛门位于臀鳍起点之前。胸鳍末端后伸达尾鳍起点至腹鳍起点之间距离的1/2-2/3处。臀鳍末端后伸不达尾鳍基部。尾鳍叉形,上下叶末端均钝。体背呈青灰色或青蓝色或具少许黑褐色斑点,腹部银白色或浅黄色;背鳍、胸鳍、腹鳍、均呈青灰或浅黄色,尾鳍呈浅红色。
生活习性
昆明裂腹鱼在野生环境下栖息于峡谷或流速较高的河流中,为冷水性底层鱼类,生长温度在12-20℃,最适生长温度14-18'C。冬季长潜于河道石缝或附近岩溶洞穴,夏季常摄食于砾石滩处,多食着生藻类,以硅藻为主,亦食少量水生昆虫。在人工饲养集件下食人工配合饲料,投喂时摄食能力强。
繁殖习性
繁殖期进行短距离洄游,为一次性产卵鱼类,雄鱼3-4龄成熟,雌鱼4-5龄成熟。自然状况下亲鱼于3-5月在洄水弯浅滩卵石河沙混合底质产卵,人工饲养条件下其产卵期为每年4-5月份,受精卵为黄色或银白色,沉性,圆球形,直径1mm左右,绝对怀卵量1万-15万粒,相对怀卵量为25-30粒/g,刚孵化出的鱼苗全长1-1.2mm,卵黄囊较大,平卧在流速较小的河底砂石之间或孵化箱底部,大约经过6-7天的饲养,卵黄囊被吸收2/3左右鱼苗开始上游觅食。幼鱼以水生小型动物(如水蚯蚓等)为主要食物,在流水摄食、肥育,秋未以后到干流河床石缝或暗流深水区越冬。
分享到: |
野生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