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果蝠
棕果蝠(Rousettus leschenaulti),又叫印度果蝠,是一种原产东南亚的一种果蝠。
分布
棕果蝠分布范围包括巴基斯坦、印度、斯里兰卡、阿萨姆、华南、爪哇及越南。
生活习性
有别于一般果蝠,棕果蝠主要住于山洞内,但亦会住于人工环境,例如引水道及矿洞之内。它们会用回声定位以分辨方向。它们属群居动物,数量由几只至几千只不等。
棕果蝠为食果性动物,食物包括果实和花粉,但外国文献亦有捕食软体动物的记录。
此果蝠白天倒挂群栖在山洞,或三五成堆倒挂在枝叶稠密的竹、树、蕉林和其他隐蔽场所栖息。夜晚飞出觅食,觅食时间于傍晚至次晨4-5时、晚上8-10时和次晨的3-4时为觅食活动盛期。在荔枝、龙眼果实成熟期入园为害,每天傍晚开始入园,入园时由少数个体在果园上空盘旋飞翔,忽上忽下寻找取食目标,一旦发现即向果树株俯冲,叼含到果粒后顺势向下滑翔随即上飞到附近的林木上或屋檐下倒挂啃食,依此反复为害;随着天色渐黑,入园的个体数增多,为害加剧。当夜深人静时,有些个体可直接在果穗或果株上取食。至黎明,果蝠停止入园,在园内的个体则飞回原地栖息。
棕果蝠的主要天敌是猫头鹰。
过去量度
根据Lekagul及McNeely于1977年的量度显示,棕果蝠前臂长度界乎75至85毫米之间,尾长10至18毫米,身长平均95到120毫米,而体重界乎45至106克之间。
主要特征
成年蝠
雌蝠体重100-110克,体长140-145 毫米,翼展450毫米左右,翦臂长92-110毫米,尾长16-18毫米。雄蝠体重80-90克,翼展340-380毫米,前臂长72-80毫米,尾长 11-14毫米。雌雄体的头顶和体背的毛为棕褐色,体侧面和腹面的毛为灰褐色。翼膜淡褐色。脸吻长,形似犬吻。上、下唇和有一条纵沟。耳长椭圆形,无耳屏。齿式为:2 1 2 3 ,上颌门齿甚小2 1 2 3 。
但犬齿发达,第一前臼齿大开门齿,第二臼齿显著大于臼齿;齿尖利;上、下齿冠低平,具纵沟,外侧稍具尖齿。
幼蝠
初产幼蝠体重约5克,全身光裸无毛,鲜红色。
分享到: |
野生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