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前水母
日本海游馆的越前水母
越前水母(学名:Neopilema nomurai),又名野村水母,属于钵水母纲(Scyphomedusae)根口水母目(Rhizostomeae),是一种在长江三角洲到日本海泛滥的巨型水母,体型非常庞大,可以达200公斤(450磅),可食用,宽度跟一个成年人差不多,是现存世界上体型最大的水母。“越前”之名来自日本福井县的古令制国国名“越前国”。
生物
越前水母在完全长成之后,可以有二米直径,重量达到220公斤,可比美另一种巨型水母狮鬃水母。越前水母原来在黄海及东海,但由于全球暖化及海洋污染等各种问题,于1960年代开始亦有在日本海出现,而且数量愈来愈多。
对人类的影响
虽然被越前水母灼伤会很痛,但它的毒并不足以对人体构成严重伤害。不过,有报告指有些案例的伤者由于肺部积聚液体而致命。因此,为安全计,渔民在处理这种水母时都会格外小心,除了穿上保护衣物(如:长筒雨鞋、长袖胶手套)等,还要戴上护眼罩。直到现在,只有九人因为被越前水母灼伤而致命。
越前水母的存在其实已有一段时间,在1958年曾被日本当局以为是鱼雷。但到2000年代的大量繁殖,对渔民的生计构成影响,在2005年8月尾方为其他人所认识:在当时,不少在日本海捕渔的日本渔民开始发现在他们日常下网捕取鱿鱼、鳀鱼、鲑鱼、𫚕鱼等渔获的海域里,都被一种巨型水母所占据。事件对西日本邻近日本海沿岸的福井县及岛根县的影响最大。
这些巨型的越前水母,由于数量众多,它们的重量很多时都把渔民的渔网挤破,又或把渔获压死。在最极端的例子中,有多达1000只越前水母在渔网中被发现。这些巨型水母食量惊人,往往把一半的渔获吃掉;即使没有被吃掉的渔获,若被水母灼伤的话,渔获亦很难生存。2007年10月,数十只越前水母在千叶县弄沉了一艘渔船,使3名渔民坠海。
早期渔民会把巨型水母杀掉,然后倒回大海里。后来发现水母的泛滥愈来愈严重,于是日本政府派专家研究解决方法。研究发现:原来当水母被杀时,会立即排出身体的卵子和精子,使之在水里受精。于是,当渔民把被杀的水母倒回大海,这些卵子和精子亦同时回到大海,并大量繁殖。因此,现时在有关水域的渔民,在捕获巨型水母之后,都不会立即杀掉,而是运回岸上加工处理。在长江沿岸,水母被制成食用海蜇,而在日本,水母会被晒干磨粉,并混进饼干内。
近年发现:越前水母含有丰富的水母胶原蛋白(Stomolophus meleagris),可用于化妆品及治疗关节炎。
越前水母大量出现之成因及过程
1.是受近年急速工业化的中国沿海城镇所排放的工业和农业废水影响,因此海水被营养化,令越前水母从食物链位置之中获得过多的养份支持,而致其日后大量繁衍起了作用。
2.渔民早期因不知道被杀的越前水母会有自动排出其精子和卵子的生理机制,便直接将其尸体倒回海中,而致其大量的受精卵在海水介体中被交配而成,沉在海底以生长期的水螅形态存活,而致日后其大量繁殖和涌现。
3.因全球增温影响下的多种因素令该海域的天气愈趋不稳定,加快了气候周期的频率和变化。此外,海洋的水温变暖亦加速水母的繁殖和生长,大量仍为“水螅”生理状态下的越前水母因受此自然环境的影响或刺激下大大加快生长率,大量地由生长期“越前水螅”变为成熟期的越前水母。
4.随着中国沿海业的过度捕捞,减少了与水母争食的鱼类,增加了食物链较为下层的浮游生物,造成该水母繁衍过剩,加上长江流域连场反常的大雨,将巨型水母冲到日本海域。
5.中国沿海专食水母之翻车鱼等水母之天敌被过度捕捞,造成水母繁衍过剩。
分享到: |
野生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