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唇竹叶青蛇
白唇竹叶青蛇(学名:Trimeresurus albolabris)为蝰科竹叶青蛇属的爬行动物,俗名小青蛇、小绿蛇或绿牙蛇、白唇蕲蛇、青竹蛇。分布于中南半岛、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泰国、印度尼西亚以及中国大陆的福建、江西、广东、香港、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多见于平原、丘陵或低山区、常栖于溪沟、水塘、田埂边杂草中或低矮的灌木上、田野杂草或棉枝上以及常在住宅附近。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281至160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中国{有毒}。
外形特征
白唇竹叶青属于毒性蛇,体长60~75厘米,尾长14~18厘米,体重约60克,头呈三角形,其顶部为青绿色,瞳孔垂直,呈红形态特征色。颈部明显,体背为草绿色,有时有黑斑纹,且两黑斑纹之间有小白点,最外侧的背鳞中央为白色,自颈部以后连接起开形成一条白色纵线;有的在白色纵线之下伴有一条红色纵线;有的有双条白线,再加红线,亦有少数个体为全绿色,腹面为淡黄绿色,各腹鳞的后缘为淡白色,尾端呈焦红色。
白唇竹叶青的外表酷似赤尾竹叶青,但本种尾部红色纹路并没有环绕整个尾部,另外本种也没有赤尾竹叶青的白色侧线。此种类与福建相近,区别在于本种鼻鳞与第一枚上唇鳞完全愈合或仅有极短的鳞沟;鼻间鳞较大,显著区别于头背其他鳞片,彼此相切或偶有隔一枚小鳞者。白唇竹叶青与别种竹叶青蛇的区别主要在于它的背部与腹部之间有一条白线,雄性比较明显,这条白线一直延伸到其嘴巴的下侧,使之看起来唇部是白色。
大小量度:尾下鳞♂55-73,♀41-66;体长♂541~673mm,♀745~872mm。雌雄区别:雄蛇的腹侧有一道白色条纹,雌蛇身上则没有这道纹路或不明显。
生活习性
食性
白唇竹叶青以夜晚活动为主,主要以小型哺乳动物(老鼠)、蜥蜴和蛙类(斑腿树蛙)为食。其中小型哺乳动物占70%,蛙类占23%。食物贫乏的时候会食用同类幼体。白唇竹叶青有冬眠习性。冬眠期由大雪至惊蛰,5月份出洞。
白唇竹叶青食欲较强,食量也大,通常先咬死,然后吞食。嘴可随食物的大小而变化,遇到较大食物时,下颌缩短变宽,成为紧紧包住食物的薄膜。竹叶青蛇常从动物的头部开始吞食,吞食小鸟则从头顶开始,鸟喙弯向鸟颈,不会刺伤蛇的口腔或食管。吞食速度与食物大小有关,小白鼠5~6分钟即可吞食小白鼠,较大的鸟则需要15~18分钟。
白唇竹叶青的消化系统非常厉害,有些在吞食食物的同时就开始消化,还会把骨头吐出来。竹叶青蛇的消化要靠在地上爬行,利用肚皮和不平整的地面来摩擦。竹叶青蛇的毒液实际上是蛇的消化液,能溶解被咬动物的身体,所以表现出毒性。竹叶青蛇消化食物很慢,每吃一次要经过5~6天才能消化完毕,但消化高峰多在食后22~50小时。如果吃得多,消化时间还要长些。
生长繁殖
白唇竹叶青是卵胎生,7~8月产仔,每产6~14条。
栖息环境
生活于平原、丘陵或低海拔山区,栖居在开阔的低地及丘陵林地,溪沟、水塘、田埂边杂草中或低矮的灌木上、田野杂草或棉枝上以及常在住宅附近,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281至1600米。
保护级别
分享到: |
野生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