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物种
行者物语 > 动物频道 > 濒危物种 > 鸟纲 > 普通夜鹰

普通夜鹰

时间:2015-1-19 21:28|查看:2078|评论:0|字体: 繁体

普通夜鹰

 

普通夜鹰(学名:Caprimulgus indicus)为夜鹰科夜鹰属的鸟类。2000年8月1列入国家陆生野生动物名录。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

 

亚种

 

普通夜鹰西藏亚种(学名:Caprimulgus indicus hazarae)。在中国大陆,分布于西藏、云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巴基斯坦。

 

普通夜鹰普通亚种(学名:Caprimulgus indicus jotaka)。在中国大陆,分布于内蒙古、东北、南至广西、云南、西至甘肃、四川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日本。

 

普通夜鹰

 

外形特征

 

普通夜鹰上体灰褐色,密杂以黑褐色和灰白色虫蠹斑;额、头顶、枕具宽阔的绒黑色中央纹;背、肩羽羽端具绒黑色块斑和细的棕色斑点;有的标本在黑色块斑前还有白色斑纹;两翅覆羽和飞羽黑褐色;其上有锈红色横斑和眼状斑;最外侧3对初级飞羽内侧近翼端处有一大形棕红色或白色斑,与此相对应的外侧也具有棕白色或棕红色块斑;中央尾羽灰白色,具有宽阔的黑色横斑;横斑间还杂有黑色虫蠹斑;最外侧4对尾羽黑色,具宽阔的灰白色和棕白色横斑;横斑上杂有黑褐色虫蠹斑;颏、喉黑褐色,羽端具棕白色细纹;下喉具一大形白斑。胸灰白色,满杂以黑褐色虫蠹斑和横斑。腹和两胁红棕色,具密的黑褐色横斑。尾下覆羽红棕色或棕白色,杂以黑褐色横斑。

 

大小量度为:体重雄性79—105克,雌性85—110克,体长雄性257—270毫米,雌性265—280毫米,嘴峰雄性11一13毫米,雌性11一14毫米,翅3 202—210毫米,雌性195—217毫米;尾雄性120—135毫米,雌性120—134毫米;跗跖雄性14一18毫米,雌性14—19毫米。

 

生活习性

 

单独或成对活动。夜行性,白天多蹲伏于林中草地上或卧伏在阴暗的树干上,故名“贴树皮”。由于体色和树干颜色很相似,很难发现。黄昏和晚上才出来活动。尤以黄昏时最为活跃,不停的在空中回旋飞行捕食。飞行快速而无声,常在鼓翼飞翔之后伴随着一阵滑翔。繁殖期间常在晚上和黄昏鸣叫不息,其声似不断快速重复的“chuck”或“tuck”。主要以天牛、岔龟子、甲虫、夜蛾、蚊、蚋等昆虫为食。主要在飞行中捕食,尤以黄昏时捕食活动较频繁。

 

栖身环境

 

普通夜鹰主要栖息于海拔3000米以下的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也出现于针叶林、林缘疏林、灌丛和农田地区竹林和丛林内。

 

普通夜鹰

 

繁殖状况

 

普通夜鹰的繁殖期为5—8月。在长白山地区为6—7月。通常营巢于林中树下或灌木旁边地上。巢甚简陋,实际上没有巢,直接产卵于地面苔藓上。每窝产卵2枚;卵白色或灰白色,其上被有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褐色斑,尤以钝端较多。卵的形状为卵圆形,大小为27—33×20—24毫米,平均31×22毫米,重6.5克。雌雄亲鸟孵卵。孵化期16一17天。

 

普通夜鹰

 

地理分布

 

孟加拉国,不丹,文莱,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尼,日本,韩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韩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蒙古,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帕劳,菲律宾;俄罗斯联邦,新加坡,斯里兰卡,泰国,越南。

 

保护等级

 

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

分享到:
公益画报

动物保护群

动物保护Q群:131626977
动物保护,志愿者请加入

动物保护(行者物语)

野生纪录

野生纪录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加入我们 | 网站基金 | 留言板
行者物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