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物种
行者物语 > 动物频道 > 濒危物种 > 鸟纲 > 棕腹啄木鸟

棕腹啄木鸟

时间:2015-1-20 08:28|查看:1321|评论:0|字体: 繁体

棕腹啄木鸟

 

棕腹啄木鸟(学名:Picoides hyperythrus)为啄木鸟科啄木鸟属的鸟类。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喜马拉雅山脉。

 

亚种

 

棕腹啄木鸟指名亚种(学名:Picoides hyperythrus hyperythrus)。在中国大陆,分布于西藏、四川、云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喜马拉雅山脉。

 

棕腹啄木鸟西藏亚种(学名:Picoides hyperythrus marshalli)。在中国大陆,分布于西藏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巴基斯坦。

 

棕腹啄木鸟普通亚种(学名:Picoides hyperythrus subrufinus)。在中国大陆,分布于黑龙江、辽宁、河北、河南、陕西、山东、贵州、湖北、江苏、安徽、湖南、四川、云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天津。

 

棕腹啄木鸟

 

外形特征

 

棕腹啄木鸟体长17-20厘米,体重25-35克。头顶及项深红色;背部为黑、白横斑相间;腰至中央尾羽黑色;外侧一对尾羽白而具黑横斑。贯眼纹及颏白色,下体余部大都呈淡赭石色,仅尾下覆羽粉红色。翼上小覆羽黑色,翅余部大都黑色而缀白色点斑,内侧三级飞羽具白横斑。雌鸟头顶部为黑、白相杂。

 

棕腹啄木鸟是色彩浓艳的啄木鸟。背、两翼及尾黑,上具成排的白点;头侧及下体浓赤褐色为本种识别特征;臀红色。雄鸟顶冠及枕红色。雌鸟顶冠黑而具白点。西藏亚种枕部红色延至耳羽后;指名亚种较其他两亚种下体多黄棕色。

 

虹膜暗褐色,雌鸟酒红色;上嘴黑,下嘴淡角黄色,且稍沾绿色;跗蹠和趾暗铅色,爪暗褐色。

 

大小量度:体重♂41-65g,♀50-63g;体长♂193-236mm,♀184-238mm;嘴峰♂23-28mm,♀24-29mm;翅♂115-135mm,♀117-132mm;尾♂80-95mm,♀79-91mm;跗蹠♂19-23mm,♀20-23aqmm。(注:♂雄性;♀雌性)

 

棕腹啄木鸟

 

栖息环境

 

见于中国西藏东南部至四川和云南的西北部、西部及南部,在海拔1500-4300米作垂直迁移。云南大部分地区有分布,多在次生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及冷杉苔藓林中。单个和成对活动。以昆虫为主食。西藏亚种繁殖于西藏西部;指名亚种见于西藏东南部至四川和云南的西北部、西部及南部,在海拔1500-4300米作垂直迁移。普通亚种繁殖在黑龙江中海拔地带,经中国东部至华南地区越冬。喜针叶林或混交林。

 

生活习性

 

啄本鸟是一种攀禽,它的脚趾两前两后,各趾都有锐爪,适于攀住树木;尾羽的羽干又硬又直,它能以尾羽撑在树干上,帮助脚以支持体重。所以啄木鸟不仅能攀登树木,有时还能绕着树干旋转着攀登。在攀登的过程中,啄木鸟用强直如凿的嘴急速地叩木,使树木发出“笃!笃!笃!”的声音。如果发现树干的某处有虫,啄木鸟就紧紧地攀在树上,用嘴将树皮啄破,用细长先端有钩的舌头伸进去,将虫钩出来吃掉。

 

啄木鸟每天敲击树木约为500-600次,啄木的速度极快,几乎是音速的两倍,这样它的头部则不可避免地要受到非常剧烈的震动,但它既不会得脑震荡,也不会头痛。原来在啄木鸟的头上至少有三层防震装置,它的头骨结构疏松而充满空气,头骨的内部还有一层坚韧的外脑膜,在外脑膜和脑髓之间有一条狭窄的空隙,里面含有液体,减低了震波的流体传动,起到了消震的作用。由于突然旋转的运动比直线的水平运动更容易造成脑损伤,所以在它头的两侧都生有发达而强有力的肌肉,可以起到防震、消震的作用。这种精妙的防震设置原理,给防震工程学提供了安全运动防护帽和防震盔的正确设计方案,现代的防护帽都具有一个坚硬的外壳,里面为一个松软的套具,它们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隙,帽中再加上一个防护领圈,以防止在突然碰撞时造成旋转运动,这些都是从啄木鸟的习性和解剖学研究中所得到的启示。

 

叫声:拉长的断音节kii-i-i-i-i-i-i连叫,越来越弱至结束;与大斑啄木鸟略同,但大都遇见于山林间。性隐怯;迁徙时常单独飞行。叫声亦与大斑啄木鸟相似,但不很鸣叫。雄雌两性均錾木有声。

 

嗜吃昆虫,尤其是蚂蚁,也吃蝽象、象甲、鳞翅目幼虫,步行虫。

 

棕腹啄木鸟

 

分布范围

 

分布于孟加拉国、不丹、中国、印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缅甸、尼泊尔、泰国和越南。

 

繁殖方式

 

繁殖期在4-6月。巢营于腐朽或半腐朽的树干洞里,距地约3-5米。凿洞有时耗费它长达一个月时间。它的洞孔稍呈椭圆形,而不似其他啄木鸟的洞孔之圆形。卵每产常为3个,罕见有仅2个或多至4个。15个卵平均为22.2×16.5 mm。雌雄轮流孵卵,雏鸟晚成性。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保护级别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

分享到:
公益画报

动物保护群

动物保护Q群:131626977
动物保护,志愿者请加入

动物保护(行者物语)

野生纪录

野生纪录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加入我们 | 网站基金 | 留言板
行者物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