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物种
行者物语 > 动物频道 > 濒危物种 > 鸟纲 > 北鹨

北鹨

时间:2015-1-21 08:50|查看:1340|评论:0|字体: 繁体

北鹨

 

北鹨(学名:Anthus gustavi),又称白背鹨,为鹡鸰科鹨属的鸟类。分布于前苏联、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黑龙江、河北、山东、江苏、福建、广东、江西等地,主要栖息于河滩、海滨、灌木丛及田野、林缘地区。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福建厦门。

 

亚种

 

北鹨指名亚种(学名:Anthus gustavi gustavi)。分布于前苏联、朝鲜、日本、琉球群岛、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东北、河北、山东、江苏、福建、广东、江西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福建厦门。

 

北鹨东北亚种(学名:Anthus gustavi menzbieri)。分布于乌苏里以及中国大陆的东北、黑龙江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东北兴凯湖。

 

北鹨

 

外形特征

 

北鹨上体棕褐,具黑褐色纵纹及白色羽缘;尾羽暗褐具棕缘,最外侧尾羽具白端斑。眉纹淡棕,耳羽栗褐。翼上覆羽色似背羽,羽端白缘在翼侧形成两条明显翼斑。下体灰白,颈侧、胸、胁有黑褐纵纹。似树鹨但背部白色纵纹成两个“V”字形,且褐色较重,黑色的髭纹显著。东北亚种下体偏黄。与红喉鹨的区别在背及翼具白色横斑,腹部较白且尾无白色边缘。虹膜褐色;嘴上嘴角质色,下嘴粉红;脚粉红。

 

栖息环境

 

喜开阔的湿润多草地区及沿海森林。有时降落在树上。开阔平原和低山山脚地带,有时出现在林缘、林中草地、河滩、沼泽、草地、林间空地及居民点附近。

 

北鹨

 

生活习性

 

多成对活动,在地上岩枝节走觅食,受惊动即飞向树枝或岩石上。食物主要为昆虫,多为鞘翅目、膜翅目、双翅目的昆虫及幼虫,食物缺乏时吃少量植物性食物。叫声为生硬的pwit叫声。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

 

分布于文莱、中国、印度尼西亚、日本、约旦、朝鲜民主人民共和国、大韩民国、马来西亚、菲律宾、俄罗斯联邦、美国

 

旅鸟:芬兰、法国、香港、冰岛、蒙古、挪威、波兰、瑞典、英国

 

繁殖于东北亚及中国;冬季南迁至东南亚、菲律宾、苏拉威西岛及婆罗洲。东北亚种繁殖于黑龙江东北部,迁徙经山东。指名亚种有记录迁徙时见于江苏。

 

中国分布

 

主要分布省份是河北、辽宁、黑龙江、浙江、贵州、甘肃、新疆、台湾和香港。保护区:洪河、凉水、兴凯湖、大丰麋鹿、衡水湖湿地。山脉湖泊:北塔山、塔尔巴哈台山、准噶尔盆地、艾里克湖、哈巴河、乌伦古湖、吐尔洪、淖毛湖、阿尔泰、额尔齐斯河流域、北屯和布尔根河流域。

 

繁殖方式

 

繁殖期6-7月。通常营巢于草丛中,较凹陷的地方,由草茎、枯叶构成,借助草丛的掩护一般不易发现。巢呈杯状,内垫以软草、兽毛等;通常产卵4-6枚,卵白色或淡绿色,具褐色的暗褐色斑点,卵的大小为14-16mm×19-24mm。雌雄轮流孵卵育雏,孵化期10天,在巢期13天。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分享到:
公益画报

动物保护群

动物保护Q群:131626977
动物保护,志愿者请加入

动物保护(行者物语)

野生纪录

野生纪录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加入我们 | 网站基金 | 留言板
行者物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