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物种
行者物语 > 动物频道 > 濒危物种 > 鸟纲 > 海南蓝仙鹟

海南蓝仙鹟

时间:2015-1-23 17:32|查看:1597|评论:0|字体: 繁体

海南蓝仙鹟

 

海南蓝仙鹟(学名:Niltava hainana)为鹟科仙鹟属的鸟类,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海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海南。

 

海南蓝仙鹟

 

外形特征

 

雄鸟上体包括两翅和尾表面蓝色或暗蓝色,前额和眉斑较鲜亮多呈浅青蓝色,额基、眼先、耳羽、头侧由黑色逐渐变为蓝黑色。两翅暗褐色,羽缘蓝色,翅褶合后其外表呈蓝色。中央尾羽蓝色,其余尾羽黑色,外翈蓝色。颏、喉和胸与背相似亦为暗蓝色,下胸和两胁为蓝灰色或灰色,腹和尾下覆羽污白色。

 

雌鸟上体橄榄褐色,眼先、前额、颏尖白色,眉斑不明显,眼圈皮黄色,眼先淡灰色,头部亦较灰。尾上覆羽和尾羽显露部分锈褐色或栗色,翅暗褐色,羽缘栗棕色或栗色,翅褶合时翅表亦为栗色或栗棕色。喉、胸橙皮黄色或黄栗色,颈侧、胸侧橄榄褐色微缀锈色,腹和尾下覆羽白色。

 

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脚紫黑色或肉黄色。

 

大小量度:体重♂12~14g,♀10~14g;体长♂133~148mm,♀139~142mm;嘴峰♂10~13mm,♀10~11mm;翅♂65~71mm,♀66~69mm;尾♂52~61mm,♀52~64mm;跗蹠♂15~19mm,♀17~8mm(注:♂雄性;♀雌性)

 

海南蓝仙鹟

 

栖身环境

 

主要栖息于低山常绿阔叶林、次生林和林缘灌丛。

 

生活习性

 

常单独或成对,偶尔亦见3~5只在一起活动和觅食。频繁地穿梭于树枝和灌丛间,或在树枝上跳来跳去,不时发出“踢、踢”的警戒声。繁殖期间鸣声响亮婉转,甚为悦耳动听,其声为五音节声音、头三声较高、第四音降低,第五音又升高,据说有似英语的“Hello Mummy”声。

 

迁徙:留鸟,或许部分迁徙。

 

食性:主要以甲虫、象甲、鳞翅目幼虫、蚂蚁昆虫为食。

 

繁殖方式

 

繁殖期4~6月。4月开始繁殖期鸣叫,6~7月即见家族群,其他有关繁殖情况尚不清楚。

 

地理分布

 

原生种分布地:柬埔寨、中国、香港、老挝、缅甸、泰国、越南。

 

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绿春、江城、东南部蒙自、屏边、文山,广西瑶山,广东和香港及海南岛。

 

种群现状

 

种群数量未知。在原产地属常见或极常见鸟种,仅在香港和柬埔寨少有分布(del Hoyo et al. 2006)。海南蓝仙鹟在中国种群数量不甚丰富。

 

由于栖息地的持续破坏,该鸟种群可能处于下降状态。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The IUCN Red List):无危物种(LC),2012年评估。

分享到:
公益画报

动物保护群

动物保护Q群:131626977
动物保护,志愿者请加入

动物保护(行者物语)

野生纪录

野生纪录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加入我们 | 网站基金 | 留言板
行者物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